•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协会动态

协会发布2020年度广东连锁业十大事件


回顾2020年,广东连锁经营面临着国内大循环、疫情大考、小店经济、社区团购、直播零售、无接触配送、盲盒经济等诸多热词,企业有融资喜事,也有破产清算,更多的是蓄势崛起。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组织总结整理出“2020年度广东连锁业十大事件”,将一系列热词和重要企业的重要事件贯穿其中,与业内同仁一同回首2020年和期待2021年。


01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推动国内大循环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将有力推动经济攻坚克难,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和外部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020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万亿元,各级政府制定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着力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通过发放补贴、消费券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汽车下乡、家电惠民,扩大信息消费、农村消费、文旅消费,鼓励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消费新业态。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紧紧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将着力于保就业稳收入促消费工作,坚持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相结合,并提出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布局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内免税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二是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开展”粤贸全国”计划,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三是推动高品质商圈建设,打造消费节庆品牌;四是重视乡村消费需求,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五是推动汽车以旧换新,促进家电更新消费;六是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壮大信息消费,鼓励发展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服务消费等新增长点;七是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文化、医疗、养老、育幼、体育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2020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不少扶持零售业及相关商贸流通业的政策,从政府补贴、税费、资金成本等诸多方面予以支持,国内大循环和扩大内需的提出将进一步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为确保供给方和需求方最终对位而不错位,商品和服务品质的升级尤为关键,进一步推动企业对供应商、生产厂商、物流商、顾客等全价值链进行改革,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推动消费发展,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促进经济企稳回升。


02 创新发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大考

2020年的鼠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行业措手不及。我省主要连锁经营企业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一方面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多数门店正常营业,为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促进价格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餐饮业、教育培训业等为持续加强对病毒的防控工作,所有门店(包括自营及特许经营门店)都暂时关门停业。

据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初步统计,截至2020年2月20日,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在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65家会员单位(超市、便利店、餐饮等)开业门店数量达到47590家,开业率达到73.4%,复业员工数量达到237540人。

与此同时,我省主要连锁经营企业力所能及的向疫情一线捐款捐物,参与疫区一线防疫及各项建设保障。据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初步统计,截至2020年2月20日,连锁经营企业累计捐款额达到1496万元。

受疫情影响、叠加假期延长以及居民不出门等多重因素影响,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面临的局面更为复杂,任务更加艰巨,降本自然成了当务之急,但连锁业创新的种子也在这场疫情中加速,企业通过共享员工(沃尔玛、天虹股份等)、无接触配送服务(华润万家、真功夫等)、社群营销(汇美等)、直播零售(尚品宅配等)、多元化经营(百果园等)等多种形式加快创新经营,服务大众居民生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许多企业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在疫情后快速复苏,甚至有部分企业抓住市场机会加速开店,但也有企业没有挺过这一关,如五加一、我家等便利店企业先后关停。8月18日,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企业益华控股于当日下午3时33分起短暂停止买卖,香港高等法院在HCCW393/2019中颁令清盘。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益华控股经营亏损约为人民币5.087亿元,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又给了本已债务压顶的益华控股沉重一击。


03 九毛九、名创优品上市,连锁企业上市融资再掀高潮

新冠肺炎疫情对连锁企业最大的挑战就是现金流不足。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上市公司大参林、比音勒芬、天创时尚等通过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或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等方式优化公司资本结构,补充流动资金,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的不利影响。

九毛九通过香港上市融资,有效缓解了疫情和前期店铺极速扩张带来的资金压力,给经营提供了有效的缓冲带。1月15日,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2020年餐饮企业上市第一股,也是继海底捞上市之后的又一家登陆港股的内地餐饮企业。首日上涨56.36%,报10.32港元,总市值137亿港元,募集资金总额超过22亿港元。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九毛九经营292间餐厅及管理44间加盟餐厅,分别是143家九毛九餐厅、126家太二餐厅、65家2颗鸡蛋以及怂和那未大叔各1家,覆盖中国 16个省份的40个城市及四个直辖市。

10月15日,名创优品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上涨4.4%,报2088美元,总市值63.47亿美元,募集资金总额超过6亿美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名创优品在全球逾80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超过4200家门店的零售网络,其中在中国市场开拓了超过2500家门店,海外市场超过1680家。

截止2020年12月31日收盘时数据显示,名创优品和九毛九分别以约合人民币523.44亿元和288.7亿元的市值位居“2020年广东连锁上市企业市值10强企业”前三位的第一位和第三位,成为广东连锁经营发展的中坚力量。

数据显示,10强企业业态分布上,零售业8家、餐饮业2家,超市企业全线落败,未来有可能进入10强榜单的业态是K12教育连锁,代表性企业是卓越教育集团和思考乐教育。地域分布上,广州6家、深圳3家、佛山1家,以广深为主,广州完胜深圳。


04 小店经济领跑市场,社区商业加快品牌化和连锁化发展

2019年12月,李克强总理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要以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发展小店经济”,2020年7月,国家商务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联合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提出“至2025年,培育小店经济试点城市(区)100个,赋能服务企业100家,形成人气旺、烟火气浓的小店集聚区1000个,达到百城千区亿店目标”。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注册小店8000多万户,带动就业约2亿人,规模数量大,吸纳就业多,行业分布广泛,服务和业态多元,集聚发展增添了市场活力,繁荣了商业文化。发展小店经济对于促进就业、扩大消费、提升经济活力、服务改善民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等各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经常把大街小巷中的小店看作是一个城市经济活动的“毛细血管”,他们更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展示窗口和魅力所在。但同时面临着生存成本高、品牌意识弱、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等诸多问题,如同2019年中央及各地政府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品牌化和连锁化也是未来小店经济发展的未来,主要发展方式有三种,一是鼓励标准化连锁经营,推动企业开设直营店和资本并购方式快速扩大企业销售规模;二是鼓励以特许经营方式整合和链接小店,以延长营业时间、拓展品类项目、规范化管理等方式为居民提供便利化和多样化服务;三是支持商贸流通企业拓展分销业务,“以大带小”促进共赢发展,为小店提供集采、批发、配送、技术等赋能服务。

2020年,美宜佳、大参林、百果园、钱大妈等4家典型社区连锁品牌小店已经成为广州、深圳等一二线城市社区商业的“标配”,截止2019年底4家企业经营门店数超过29900间,同比增长24.5%。2021年,美宜佳将进一步将便利店网络下沉至乡镇一级乃至村级,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市场策略的转变将进一步推动市场提速。

据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预测,前述4家企业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仍将保持25%左右的新店拓展速度。7月24日,美宜佳第20000号店举办开业庆典,距离美宜佳第10000家店的开业庆典不到三年,美宜佳用三年时间全国门店数净增加10000家,覆盖145个城市,昔日小小的便利店已成为广东连锁业的独角兽企业。

小店经济还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名创优品和大参林的总市值不相上下,以超过500亿元的市值轮流领跑“广东连锁上市企业市值10强企业”,远远的超过了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等大店企业,喜茶、奈雪的茶等小店企业也获得了超过百亿元的资本估值。


05 实体加快转战直播,打通私域运营全链路

2019年,电商直播成为各家电商平台新的增长点,一跃成为零售业发展的热门热词。疫情期间,居民足不出户,直播可以给顾客更多的时间选择,享受更多元化的购物体验,线下实体零售加快转战直播零售。

2月22日,尚品宅配率先在家居定制连锁领域打响保卫战,携手3000万粉丝的大V设计师阿爽,举办超级直播团购活动,5小时的直播在线观看量超过770万,成交订金笔数达到13919笔,以以往客单价计算,预估为尚品宅配锁定了超过4亿元的销售额,给零售业的寒冬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直播在链接公司和消费者路径上更短更快、成本更低,截止当下,尚品宅配已经自主孵化和签约了近300个IP家居类达人,打通从视频和直播圈粉、到粉丝互动评论、再到私域粉丝运营、线下变现的全链路。

直播卖货成为百货公司专柜到家的另一种形式延展,导购员也成为了主播,截至6月30日,天虹股份全国专柜导购连接顾客680万,建立近4万个企微社群,共进行大型直播3200余场。2月17日起,部分商场陆续开门迎客,零售商通过直播、群运营、跨区联动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促进市场销售和提升顾客消费体验。

得益于早在两年前对直播带货的重视和提前布局,周大生在上半年直播带货风口上取得了较大的先发优势。在店铺直播方面, 组建了一支成熟优秀的主播和直播运营团队,上半年店铺直播累计引导销售数千万,并在618期间获得天猫 珠宝饰品类目店铺直播成交第一名的佳绩。

直播零售是指以个性化推荐、短视频直播、熟人和粉丝等社群推荐为核心的直播商业业态,被认为是开拓新流量,盘活下沉市场消费者,提升购买转化率的重要手段。

关于对直播的看法,很多实体零售商均表示,店铺直播是真正的蓝海,而且随着用户习惯的改变,店铺直播会更重要,会成为未来休闲购物的方式,团队更关注直播的长期价值。

2月28日,微信官方正式宣布小程序直播能力启动公测,帮助商家在小程序中实现商业闭环。3月7日,天虹商场通过微信小程序开了一场兰蔻品牌的直播,2小时销售232万元,跨区域销售占40%,最远的消费者来自黑龙江和新疆。数据显示,天虹直播的观看人数、点赞数很难与淘宝直播、抖音直播相比,但因为是“私域”面向的是天虹自有数字化会员,转化率超出预期,私域直播正在成为更加短链、高效的智慧零售创新解决方案。

3月23日,广州市商务局出台《广州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高起点推动直播电商发展。2020年,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也顺应直播发展趋势先后推出超过30期直播活动。然而,未来的直播零售是否是实体零售商家在特殊时期的尝试,待一切恢复如常,线下商家是否会一直热衷线上直播还有待实践验证。


06 演绎国潮风尚,展现中国品牌自信

不管是街拍还是选秀节目中,国潮商品和品牌的占比越来越大。“国潮”盛行,成为2020年消费升级和行业转型的新风口。将国潮与中国文化结合,采用大胆的配色与戏剧性的视觉图案,象征着年轻自由的精神,中国进入一个这个全民国潮的时代。国潮的定义,也从国粹国风扩展到本土潮流品牌,也延伸到了所有中国经典品牌的创新上。

无论是“种草”的国货商品,还是“燃爆”的国产影视,抑或是“复兴”的国粹国风,涵盖衣食住行的国潮品牌融进了社会热点、时代精神,最终让年轻人在追逐文化潮流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契合:有态度又实用,有情怀又个性,有质感又新潮,找到了附着在潮流中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社群认同。

2020春夏,比音勒芬推出故宫宫廷文化联名系列,并签约国际超模金大川作为品牌大使,还通过明星活动、KOL推荐等形式,以衣为语,献礼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的同时,结合紫禁城丰富的藏品和高尔夫运动元素,运用国际化的设计与工艺为大众演绎高端国潮风尚,传承国粹经典,展现中国文化自信和中国品牌自信。

10月24日,丝域养发馆新品发布会暨国潮养发节召开,丝域养发新品融合美学及前端科技,隆重发布全新水光肽系列和十余款故宫如梦IP联名产品,寻求与顾客品位格调相契合的“菁萃御养新时代”,沉浸式体验国潮品牌的“年轻力量”,传播以“头发越养越年轻”为核心理念,凝结国粹、传承古典、创新洗护的“养发新模式”。

正在崛起的文化自信,为国潮之风的演绎进行了推波助澜。国潮崛起正当时,商场活动也潮起来!

广百百货、天河城等商场主题活动的纷纷围绕国潮元素展开,结合极具创意的线下快闪+线上小视频吸引眼球,让消费者了解国潮文化的同时还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其中感受国潮文化。屹立在北京路步行街上的新大新百货见证着千年古道的变迁发展,随着北京路改造后正式开街也华丽变身,升级为新国潮消费时尚旗舰中心,以“国潮”为题升级打造“一层一景”,让老百货不“老”,让新大新更“新”。


07 社区生鲜加快发展,多家企业相继跨界涌入

2020年,在疫情的催化下,钱大妈、肉联邦等社区生鲜连锁、美宜多等社区生鲜超市非但没有停止步伐反而在各自的发展路径中加快了脚步。

12月5日,钱大妈北京首店华业东方玫瑰店开门迎客,当日销售33.2万,全天客流近5800人。进驻北京,无疑是一次里程碑的跨越,进京开店的钱大妈为实现“全球卖菜”伟大愿景而迈出的重要一步。疫情没有阻止钱大妈的扩张速速,目前超过2000家门店已经覆盖香港、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四川、重庆、安徽、江苏、河南等多个省市。

先行一步试水社区生鲜店的部分企业已经收获红利。诱惑之下,传统企业也按耐不住。2020年,以宝能、碧桂园为代表的地产商们不再甘心房东的身份,选择亲自上场,企图在社区生鲜中分一杯羹。

宝能生鲜于2月上线,成为一匹黑马杀入赛道,一改往日便利店+生鲜实体模式,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国布局线下门店和生鲜网购配送业务,生鲜门店已突破1000家,宝能生鲜定位为“专业生鲜食材供应链同城配送的电商平台”,以”产地仓+城市中心仓+到家社区店”三级分布式仓储体系,满足消费者对高效、品质、便捷生活的需求。

9月,碧桂园旗下创投宣布参与社区生鲜便利店“小兔买菜”A轮融资,此后又开出的碧优选生活超市,根据规划,碧优选将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与已经在珠三角地区布局近2000家门店的钱大妈正面较量。

地产商入局社区生鲜最大的优势在于依托商铺资源降低租金成本,但缺乏商品经营能力、物流配送能力、零售经验不足,实则是一把“虚火”,犹如同早先保利布局开设的若比邻生鲜超市的、碧桂园开出的凤凰优选在2020年几近全线溃败。

在广东,有一支跨界进入社区生鲜的力量,社区连锁品牌通过社区团购切入生鲜领域。2019年末天福便利店携手京东旗下友家铺子,进一步延伸便利店品牌经营品类,2020年全民抗疫期间,超过200家天福便利店上线友家铺子,快速覆盖东莞200+小区,开启线上便利店买菜新潮流。与此同时,兴盛优选等社区团购企业联手坊间无数夫妻老婆店,来势汹汹。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美宜佳在疫情期间成立广东美宜佳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覆盖水果、蔬菜、鲜花、肉禽、百货等,从电商部门运作到企业独立运作,美宜佳在社区团购赛道上开始火力全开。历经24年大风大浪,美宜佳门店已22000间,遍布15省145个城市,“便利店之王”能否在社区团购赛道(特别是生鲜)获得竞争优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还有“国民水果店”之称的百果园早在2019年4月发布“百果园大生鲜战略”,推出“百果心享”生鲜品牌,从单一的水果品类走向更大的生鲜品类。其后,在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试点推出蔬菜和生鲜业务。到2020年2月,百果园集团内部成立专门项目组,联动商品研发、仓配、品控、运营和营销等部门,在疫情下迅速推进蔬菜业务在全国80多个城市的上线。10月,百果园微信小程序“熊猫大鲜”正式上线,熊猫大鲜定位为品质生鲜商城,经营水果蔬菜、米面粮油、肉禽蛋奶、水产冻品、酒水饮料、零食烘焙等,销售方式从“供应链—门店—消费者”变成“供应链—团长—消费者”,标志着百果园大生鲜战略实施的第一阶段告捷,即将开启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08 新零售热度骤减,数字化变得更加主流

距离2016年10月阿里巴巴马云在云栖大会抛出“新零售”至今已过四年有余,但直到次年3月阿里研究院、苏宁集团张近东、小米雷军才分别给出了新零售或者智慧零售的定义。

2017年,张近东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作主题发言时明确提出未来零售就是智慧零售,认为智慧零售就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充分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顾客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在实践中,我们更多的将新零售实现的目标最直观的表述为“线上线下一体化”,实现零售商的核心产品和服务的在线化,通过互联网提供产品和服务。疫情下这一过程被加速。

经过此次疫情,老年人和外卖一族都开启了线上买菜模式,消费者行为已然发生变化,电商进一步扩张的需求端瓶颈被打破。但我们发现,电商的运营效率问题日益凸显,深度在线化的同时,线上企业还有许多可以向实体零售业者学习之处。

最早探索实践新零售的的沃尔玛、天虹、百果园等零售企业迎来了线上业务的爆发期,还有一批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倒逼线下实体零售企业全面拥抱线上业务,已然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为消费者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双线购物体验。

2020年6月,天虹股份正式将公司中文名称变更为“天虹数科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天虹股份转型为一家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全渠道打通、全国门店网络协同、依托信息流与物流随时随地为顾客提供所需服务的新商业模式。

研究显示,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者从“实体店+平台类电商”购物为主的行为转向“综合电商、社交网站、垂直平台、品牌官网、在线直播、私域流量”等多形态共存的“云端生活”。

为了满足顾客需求,我们要全面构建人、货、场的数字化连接、智能化交互和自动化交易,彻底从经营者为中心的信息化转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数字化,通过顾客数字化、商品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等全流程数字化,以顾客需求为零售活动的起点,最终以数据整合、数据分析和数据智能决策来实现经营效率提升、零售要素优化、核心价值重构,进一步推动商品生产、流通及配套服务等全供应链高效融合、创新价值发展,让自身成为全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者。

2020年,“数字化”已然成为重要的流行词之一,不只是超过了“新零售”和“智慧零售”这两个热词,它甚至已经超越了IT在商业世界中变得更加主流。新冠肺炎疫情间接地推动了数字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迫切性。换言之,如果企业对数字化视而不见,将很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


09 连锁企业助力盲盒风,盲盒经济迎来井喷

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首日市值一度直接突破千亿港元,收盘市值达到953亿港元。作为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在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排名第一,但2019年总收益仅为16.834亿元。

外界不理解年轻人为何会为精美但价格不高的潮流玩具疯狂?不理解只有形象没有故事的Molly为何能火十几年、销售数以亿计?不理解为什么一家玩具公司推上千亿市值?

泡泡玛特本质上是一家潮玩为载体的IP运营公司,泡泡玛特的火爆一是因为潮流玩具零售市场的快速增长,二是得益于二次元文化的蓬勃发展和潮流玩具群体的快速增长,95后群体正在将小众盲盒推动成为主流消费的趋势。虽说泡泡玛特是一家盲盒公司显然有失偏颇,但盲盒是泡泡玛特为大众所熟知的一张名片。

就在泡泡玛特挂牌上市次周的12月18日,名创优品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时指出,公司将推出一个新的零售商店品牌TopToy,正式进军火热的盲盒生意。盲盒热卖,让KK集团也来凑热闹,继KK馆、KKV、THE COLORIST调色师后推出潮玩集合店X11,店中销售的产品以盲盒、手办及公仔为主,包含了众多潮玩文化品牌。

盲盒顾名思义,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随机属性。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有赌运气的成分,因此一时间盲盒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

作为一种抽奖游戏的商品营销手法,盲盒最初大量用于二次元领域的手办销售,快速刺激产品销售,挖掘用户的复购率,如今,在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互联网的助力下,盲盒已经成为IP玩具礼品、线上线下互动常用的方式之一,2020年盲盒经济迎来了井喷。


10 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消费扶贫是持续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有效手段。2020年2月,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七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提出以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为重点,实现城市“菜篮子”、“米袋子”有效供给和促进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健康发展。

广东省商务厅将消费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通过搭建平台、创新形式、整合资源,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2020年,广东省商务厅组织2020广东商务扶贫援藏、贵州毕节产业对接考察、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扶贫产品暨仁化丹霞贡柑市场对接会等多场活动,推动华润万家、壹加壹等商务部重点联系零售企业与产地进行对接。

华润万家、天虹、广州商控等事关民生的企业加快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深入各品类生鲜农产品源产地开展消费扶贫,其中,仅华润万家广东公司与广西西林县、隆林县、贵州毕节商务局、西藏林芝商务局等单位签订超过6000万元的消费扶贫意向书,开展清远“淮山出山”、毕节纳雍滚山母鸡“黔凤飞粤”等多长活动。

5月,广百、胜佳、钱大妈、永旺、广州酒家等连锁企业积极“广州市消费扶贫·全城欢乐购”线下消费扶贫产品促消费活动,共同发出消费扶贫倡议书,同步上架鸡蛋、苦荞茶、茶叶、竹荪、羊肚菌等扶贫产品供消费者选购。

20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之年,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深化之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广大零售企业积极参与到消费扶贫工作,与贫困地区供销合作组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联系,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对我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