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樊飞飞秘书长
第一章 2015年广东经济概况
一、广东宏观经济增速重回“八”时代,发展后劲足
2015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GDP)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实现7281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增幅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经济增速1.1个百分点。广东GDP增长速度在全国排名第17位,比2014年上升了5位。全年四个季度GDP的累计增速分别为7.2%、7.7%、7.9%、8.0%,增速逐季走高,整体上保持稳中有升的增长态势。“十二五”期间,GDP季度累计增速稳定在7.0%-11.0%的区间内,变异系数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经济呈现较大的发展潜力和韧性,稳中向好、长期趋优的基本面没有变。
二、第三产业增速总体平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
广东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第三产业不断创新优化,自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近十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广东产业结构持续实现优化升级。2015年,广东第三产业占比历史性突破50%,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4.6:44.6:50.8,第三产业撑起经济增长半壁江山,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7.1%,超过第二产业15.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达到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成为广东经济稳增长的主力军、调结构的主阵地,对于熨平经济波动、稳就业惠民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消费市场稳定,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初步显现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消费增长及结构改善提供重要动力支撑,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0.1%。统计显示,2015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59元,比上年增长8.5%,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分城乡来看,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57元,比上年增长8.1%;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0元,比上年增 长9.1%。随着居民收入的平稳增长,广东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
2015年,广东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占GDP比重为51.1:41.7:7.2,广东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51.1%,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占GDP比重。从贡献率看,201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5%,高于资本形成总额0.7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广东最终消费平均贡献率为49.3%,高于“十一五”时期1.1个百分点,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初步显现,经济增长需求结构趋于优化。
第二章 2015年我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广东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全省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出行类消费需求走弱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
一、消费市场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
2015年,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33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大关,增长10.1%,增幅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全年四个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10.0%、9.8%、10.1%和10.1%,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2011-2015年间,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417.26亿元,相当于“十一五”时期的1.97倍,年均增长12.5%,增幅比“十一五”时期低4.6个百分点。
回顾“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6.3%、12.0%、12.2%、11.9%和10.1%,大体呈现逐年回落态势,但仍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近年来,我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消费市场增速随着经济发展同步由高速转为中高速。
二、消费结构稳步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城乡居民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对消费质量和消费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居民消费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等一系列转变,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15年,国务院提出将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农村消费等作为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统计显示,2015年,规模以上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15.5%,主要影院业绩表现良好,电影放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37.6%和63.0%,娱乐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17.5%和96.9%。
2015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增速较快的五大商品类别分别是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五金电料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速分别为62.8%、27.5%、25.6%、22.0%、21.4%,增速远远超过传统消费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9.9%)、书报杂志类(增长4.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1%)、汽车类(增长1.4%)、石油及制品类(减少9.8%),消费者对于基本生活需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也更加注重产品品质、个 性化设计及服务体验 。
三、网络零售模式蓬勃发展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模式和消费习惯,打破了传统消费的地域界限。2015年,全省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8251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2%,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个百分点。网络购物以其较大的价格优势、丰富的购物选择、方便的购物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传统商贸企业主动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模式的改变,积极调整经营方式,大力拓展电子商务,努力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补和协同发展。2015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820亿元,增长52.9%,拉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2.2个百分点,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43.1%。
四、消费市场趋向健康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控“三公”消费、严厉反腐、倡导节俭已常态化,公款消费,以及腐败性、奢侈性、炫富性消费已经受到并将持续受到严厉的抑制,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等泡沫进一步挤出,消费市场逐步回归到健康发展轨道上。2015年,全省限额以上百货店(不含购物中心)零售额同比仅增1.2%,限额以上专卖店零售额同比仅增0.8%,增速明显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整体水平。
2015年,全省实现餐饮收入3239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8.3%,低于餐饮业平均水平,餐饮回归大众化的健康消费阶段,其中正餐同比增长4.8%,远低于快餐服务业、饮料及冷饮服务业15.2%和29.7%的营业收入增速。未来高端餐饮消费的增长将更依赖于面向大众,面向商务、旅游的新型餐饮消费的拉动。
五、市场内生性增长动力逐步增强
国家扩大消费政策自2014年起从直接刺激政策转向以完善消费环境为主的间接刺激政策,政府开始打造更有利于消费增长的制度环境,建立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消费增长进入到减速换挡期,内生增长模式基本确立。以往消费直接补贴政策将难以延续,消费增长主要依靠内生动力支撑。内生动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所带来的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消费要求;二是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落实所带来的新增人口的消费需求。
第三章 2015年我省特许经营发展运行情况
一、特许经营的发展概况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显示,广东特许经营产业规模较上年增长约15%。店铺拓展增速较上年增长约11%,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其中入围2015年度广东连锁五十强的25家特许经营企业销售规模平均增长11.9%,店铺数平均同比增长8.4%。
截止2015年12月31日,按照国务院《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和商务部《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完成商业特许经营备案工作的广东企业数量达到296家,其中新增备案企业43家,比上年增加17.0%。
公开数据显示,都市丽人(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等11家广东特许经营上市公司(涵盖服装服饰、珠宝饰品、家居、妇婴童等行业)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1.4%,店铺数平均增长2.4%。截止2015年12月31日,广东超过1000间店铺的特许经营企业数量为14家,共拥有47335间店铺,同比增长7.4%,其中加盟店41193间,同比增长7.9%。特许经营仍然是企业扩张的主要手段,14家特许经营企业的加盟店数量平均占比达到87.9%,较上年继续提高0.6个百分点。
二、特许经营的发展特征
(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商业特许经营发展迅猛,企业数量剧增,我省特许经营体系经营范围已覆盖《SB/T10642-2011商业特许经营业种分类》的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教育培训业、中介服务业、其他商业服务业等7大类50多个业种业态,一批市场发展潜力大、标准化管理能力强、诚信经营的知名商业特许经营企业和品牌不断涌现。2015年,都市丽人(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等11家广东特许经营上市公司(下述11家上市公司与此处所指企业相同)总资产规模达到221亿元,同比增长19.8%,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8.2个百分点,比2012年资产规模增长73.2%。
(二)连锁网络快速优化
据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显示,2015年度广东连锁五十强企业门店规模平均增速仅为5.0%,其中特许经营企业门店规模平均增长8.4%,增速较上年出现明显下滑,特别是受电子商务影响较重的专卖店业态特许经营企业秉承“精细管理、谨慎扩展”的基本发展策略,主要表现为:一是主动优化调整优化终端店铺,对综合效益低的部分门店进行主动关闭,以确保整体经营质量的健康;二是加强终端网点的经营质量优化,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尝试精细化管理,通过不断创新的营销方式、更积极主动的商品及陈列调整和更完善的门店管理体系提高单店效益;三是对网点终端形象进行装修升级改造工作,进一步提高品牌形象,丰富销售品类,改善店铺的销售氛围。与此同时,以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三新”企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拥人才和资本快速发展,并在全国市场进行快速布局。
调查显示,2015年,9家专卖店(涵盖珠宝、家纺、服装、鞋)业态特许经营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2015年平均为1.90%,较上年提升0.27个百分点,较2012年提升1.63个百分点。特许经营企业基本告别依赖外延式增长、渠道为王的发展阶段,逐步向内升性增长、商品与服务为王的时代演变。
(三)利润水平有所改善
受宏观经济下行、经营成本上涨连、电子商务冲击等因素影响,广东零售业整体进入薄利时代。2015年,11家特许经营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90亿元,净利润19.6亿元;平均净利润率为10.5%,较上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6家企业净利润率呈现上升态势,企业利润水平有所提升。
据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显示,职工薪酬以及店铺租金等各项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2015年度广东连锁五十强企业职工薪酬费用平均增长5.6%,增速较上年下滑8.5个百分点;职工薪酬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8%,较上年微升0.5个百分点。
(四)新兴业态快速增长
2015年度广东连锁五十强企业以特许经营方式从事商业活动的13家品牌专卖店业态企业销售规模同比仅增6.0%,分别比上年下滑2.2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专卖店业态受电子商务的冲击影响增速明显放缓,但侧重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店和注重消费体验的其它服务业特许经营企业仍然录得了较高的增速。
2015年,连锁五十强企业中8家专业店和8家其它服务业业态企业销售规模分别实现20.2%和16.5%的增速,其中广州尚品宅配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珠海市丝域连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新兴业态企业销售规模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0.0%、36.1%、29.3%,分别代表着水果生鲜、家居定制、居民服务业等业态高速发展的增长势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绿色、时尚、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改善需求的新兴业态得到爆发式发展,以消费新热点、消费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升级,将推动相关产业快速采用特许经营方式,特许经营将广度拓展至更多的业种业态,不断涌现出龙头领军企业带动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五)产业迎来资本时代
2015年,广州天创时尚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深圳市爱迪尔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佛山市顺客隆商业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与此同时,广东特许经营产业并购、股权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元)事件达到12起,涉及金额24.6亿元,事件数量及涉及金额均超过历年,连锁企业的资本运作和管理能力正处于快速提升期。其中仅搜于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全年对外投资4.2亿元,先后完成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服饰品牌“茵曼”和“初语”、中国排名第一的零售在线教育培训平台“中研瀚海”、中国最大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之一的“拉拉米”、中国高校咖啡连锁第一品牌“时间胶囊”和中国排名前列的时尚大码女装电子商务品牌“纤莉秀”的投资,扩大和优化了公司时尚生活产业生态圈,为“时尚生活产业综合服务提供商”的发展远景注入新动力。
在产业资本主导市场格局的趋势下,特许经营各领域行业龙头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星期六设立深圳时尚创新产业并购基金,爱迪尔发起设立玖爱珠宝产业并购基金,潮宏基发起设立跨境化妆品品牌并购基金……多家企业同年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标志着特许经营产业迎来资本时代。
(六)线上线下加快融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连锁企业加大对电子商务渠道的建设和投入,多数已初步建成了与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第三方平台合作销售,以及公司自建官方商城、微商城进行自我销售的全渠道渠道架构,并持续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公开数据显示,星期六股份有限公司表现突出,线上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0%,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在2014年首次突破10%后,继续快速提升至18.4%;都市丽人(中国)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开通电子商务业务,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36.6%。统计显示,2015年广东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820.32亿元,增长52.9%。
与此同时,包括时尚女装互联网企业广州市汇美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家电互联网企业SKG(中国)有限公司等互联网企业积极以特许经营方式发展线下门店,期望建立打通线上线下及自有商城的全渠道经营模式。广州市汇美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募集资金4.5亿元,其中1.4亿元用于交易与交互全渠道升级改造项目,建立与已有线上电商营销体系相互配合的线下门店营销体系,打造全渠道的销售网络,公司运营模式将从线上运营转变为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实现线上消费者与线下消 费双向引流,达到线上线下资源互通、信息互联、增值互利的目的。
三、特许经营面临的挑战
(一)经营成本不断上涨
店铺租金、人员工资、各种物料费用不断上涨,新开门店培育周期长,利润持续收窄,对行业盈利能力将产生较大压力。企业须通过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费用,强化内部管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消费需求结构调整
居民就业和收入情况平稳、“互联网+”深度推进以及促进消费政策频出等因素将进一步有利于消费需求释放,有助于改善消费环境,有益于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需求具备了保持稳定增长的条件。
(三)网络购物快速发展
网络购物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实体商业增速又放缓,“一快一慢”明显的对比显示出网络购物对实体店造成很大的压力。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网购发展初期线上线下确实存在竞争,但是随着网购和实体店的不断发展,竞争逐步变成合作、变成融合。
四、特许经营发展遇到的机遇
(一)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十二五”时期,广东经济稳健增长,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消费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五年间,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417.26亿元,相当于“十一五”时期的1.97倍,年均增长12.5%。2011-2015年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6.3%、12.0%、12.2%、11.9%和10.1%,大体呈现逐年回落态势,但仍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二)商业业态不断创新
国内消费市场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甚至享受型消费转变,由商品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转变,由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化消费转变,“以满足市场及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品质化、品牌化消费的市场细分时代已经来临,专注于围绕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塑造、体验优化,营销整合乃至商业模式革新的业态创新成为可能,围绕消费新热点所诞生的细分市场的特许经营新业态也将蓬勃兴起,即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三)创业投资环境优化
国务院连续发出《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促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型支撑平台快速发展,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大局面,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
(四)科技加速产业渗透
新科技能够改善购物体验,为线下零售商增加魅力,在移动互联网大背景下科技的发展和运用,能够改变特许经营的实体商业。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四章 特许经营的发展趋势
一、业态优化
居民消费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特点,信息消费、服务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的消费领域逐步扩展,要加快推动特许经营向多行业、多业态拓展,更加多元化发展,培育形成新消费的服务能力。特许经营企业有必要及时调整经营结构,丰富体验业态,由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等转变。
二、创新转型
国务院发文支持实体商业由销售商品向引导生产和创新生活方式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分散独立的竞争主体向融合协同新生态转变。一是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改变引厂进店、出租柜台等传统经营模式,加强商品设计创意和开发,建立高素质的买手队伍,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推动管理体制变革,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运营管理数据化、激励机制市场化,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三是强化供应链管理,构建与供应商信息共享、利益均摊、风险共担的新型零供关系,提高供应链管控能力和资源整合、运营协同能力。四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顾客消费行为,开展精准服务和定制服务,灵活运用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社交媒体与顾客互动,建立及时、高效的消费需求反馈机制,做精做深体验消费。
三、跨界融合
一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拓展智能化、网络化的全渠道布局,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二是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场资源,与创意产业、文化艺术产业、会展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实现跨行业联动。三是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培育一批为特许经营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平台载体,提高协同发展能力。
第五章 2015年广东主要特许经营上市公司创新转型实践
一、积极探索业务多元化
2015年以来,3家特许经营上市公司先后更名,升级发展战略进行多元化探索,广州卡奴迪路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摩登大道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搜于特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搜于特集团股份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星期六鞋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星期六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潮宏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中高端时尚消费品多品牌运营商”,以珠宝、女包为核心,逐步向保健、美容护肤等时尚产业各项增值服务领域延伸 ,以“中产阶级女性”为核心人群打造轻奢时尚产业集团。
二、强化技术壁垒巩固主营业务
探索借助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商业技术提升商业管理水平巩固主营业务,如摩登大道委托中山大学提供“VR时尚摩镜项目”(虚拟现实技术时尚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技术服务,认购一家总部设立在美国硅谷的人工智能系统公司YouSpace,主动寻求科技与时尚产业的应用结合方式,通过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购物体验需求,服务于公司国际时尚跨境电商业务及时尚等行业。
三、增强顾客体验提升门店价值
星期六、摩登大道等企业分别加大对品牌集合店SATURDAY MODE、国际品牌买手集合店01MEN的开店投入,在全国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集合店,打造差异化的店铺形象,使集合店逐步成为公司重要的销售和体验空间。
四、产业链延伸
搜于特设立了多家供应链管理及品牌管理公司,为众多商家、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集中采购以及店铺管理、商品陈列、营销推广等增值服务,供应链管理业务2016年上半年实现增收13.8亿元。
五、线上线下联动实现全渠道
富安娜更加注重电子商务渠道的建设,初步建成了一体两翼的全渠道营销体系,即以天猫、京东、唯品等第三方平台为主体,公司自建官方商城、微商城和以杭州执御为载体的跨境电商为两翼的全渠道营销架构; 潮宏基成立用户运营部,继续以“全网营销”商业战略思维拓展主营业务,打造“线上引流+线下服务”的O2O联动营销模式 ,自有平台关注数同比增长7倍。
六、运用资本手段进行产业整合
2015-2016年,广东特许经营产业资本运作超过22起,涉及投资金额达到27.6亿元。与此同时,各上市公司发起成立投资公司或产业基金,如星期六设立深圳时尚创新产业并购基金,潮宏基发起设立跨境化妆品品牌并购基金和出资设立一帆珠宝云商和一帆金融服务公司,搜于特发起成立广东搜于特时尚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爱迪尔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玖爱珠宝产业并购基金和苏州爱迪尔金鼎投资中心,歌力思发起设立深圳前海上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前海复星长歌时尚产业投资基金……特许经营企业均将围绕所处产业率先投资领先地位或具有行业领先潜力、具备高成长性的企业标的。
第六章 结束语
国内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即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转向优化,经济增长动力转向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消费需求保持了较为旺盛的增长势头,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实体商业规模持续扩大,业态不断创新,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但也暴露出发展方式粗放、有效供给不足、运行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特许经营企业积极应对销售增长减缓、门店拓展放缓等所带来的挑战,逐步回归商业本质,在商品创新、优化供应链、服务提升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展望未来,在国家调整经济结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推动消费稳定增长的政策下,消费市场长期趋优的基本面没有变,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继续保持10%以上,广东特许经营也将迎来稳中有升的态势,特许经营向多行业、多业态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