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与广州市蔓哲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开贵,在珠海匠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培文的陪同下,考察了中国首个以近代历史遗迹申报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珠海唐家湾镇,重点参观了会同村、共乐园、唐国安纪念馆、白石街,探讨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摆脱传统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http://www.gdchain.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78&id=10654
http://www.gdchain.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78&id=10655
http://www.gdchain.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78&id=10656
http://www.gdchain.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78&id=10657
唐家湾镇位于珠海市北部,珠江口西岸,毗邻港澳,背山面海,陆岛相望,风景优美,海岸蜿蜒2公里,总面积139平方公里,唐家湾由唐家、金鼎、淇澳岛组成,有16个自然村,人口10万余众,是珠海市北门户的交通枢纽。新石器时代,唐家湾地区内已有先民居住。唐朝末期,唐家湾地区开始形成村落。至北南宋朝,继有大量中原人士迁入,各自建村。明嘉靖年间编撰的《梁氏族谱》,开始有唐家村的正式记载。唐家湾镇素有“中国近代名人故里、南中国海海防重镇、广东著名买办之乡、岭南百年古邑、侨民之乡”之美誉。2007年5月,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是我国首个以近代历史遗迹申报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也是首个地处岭南滨海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更是唯一的地处经济特区的历史文化名镇。
作为唐家湾镇成功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重要资源和价值载体的唐家古镇核心保护区面积3.4万平方米,凝聚了上百年渐进的发展历史,人文资源和建筑遗存十分丰富,体现了中西、古今、江南与岭南、农业与海洋等文化的融合,其历史文化价值统揽了文化政治型、军事型、革命历史型、建筑遗产型、民族特色型等多种特色。
唐家湾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近代伟人更是数不胜数。清末民初,得风气之先,唐家湾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等诸多领域,名人辈出,叱咤风云,其中有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华民国首任总统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卢慕贞,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洋务运动先驱唐廷枢,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苏兆征,太古洋行第一、二、三任买办莫仕扬家族,中国最早的百货公司创始人大新、先施的蔡兴、蔡昌兄弟,粤剧编剧泰斗唐涤生,著名画家古元等等,英才俊彦,灿若群星,在我国近代史留下了光耀的篇章,亦为家乡留下历史印记。众多的历史名人与历史文化名镇交相辉映,形成了唐家共乐园、唐家三庙、淇澳白石街等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
孙雄认为,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政方针下,商业零售业要研究如何依托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知名村镇和街区等各类社会旅游资源,打造资源共享、产业融合,与民众生活融为一体的大众休闲人文商业环境,摆脱传统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唐家湾拥有着珠海市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最良好的生态资源,如何利用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商业投资,首先必须要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商业开发行为不能破坏原有的古建筑遗存,而是要延续历史街巷风貌,结合资源的人文特色、建筑特色,民风民俗,运用现代化的手法改造,在保留历史建筑原有风情的基础上,注入现代时尚元素,让历史与现代元素和谐融汇,相得益彰。其次可考虑采用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2015年12月,发改委公布第二批PPP推介项目,涉及文化、旅游、体育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共计146个,投资总额898.5858亿元。与第一批52个文化类项目相比,第二批大文化类项目增长了近3倍。这说明,在文化商业发展方面,政府也越来越注重让私营企业、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进来。近年来,“PPP项目”已成炙手可热的词汇。这个译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被业界看做是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替代品。让社会资本更多地参与到基建中来,不仅能够拉动投资、改善百姓生活质量、调节经济结构,在市场化的运作下,还有助于提高这些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再次,文化产业投资,需要找准项目定位,唐家湾的历史文化和历史名人集中在中国近代史期间,可以说是珠海近代史的缩影,结合这个特色优势打造差异化,着力凸显“近代史”的意义,除了开发文化旅游路线,还可以拓展相关的影视剧题材和拍摄基地功能。
关于PPP: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关系”。该词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是指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而狭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与BOT相比,狭义PPP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
2015年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已经在门户网站开辟PPP项目库专栏,公开发布PPP推荐项目,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及运营。发改委公告显示,本次发布的PPP项目共计1043个,总投资1.97万亿元,项目范围涵盖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所有项目都已明确项目所在地、所属行业、建设内容及规模、政府参与方式、拟采用的PPP模式、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社会资本可积极联系参与。2015年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第二批PPP推介项目,共计1488个项目、总投资2.26万亿元。同时对第一批PPP项目进行了更新,保留了继续推介的PPP项目637个、总投资1.24万亿元。目前,发展改革委PPP项目库总计包含2125个项目、总投资3.5万亿元。如果再加上财政部公布的两批次示范项目,PPP总投资额超过了4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