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协会动态

会长出席东莞商业步行街高峰论坛

       今天下午,中国(东莞)商业步行街高峰论坛在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

       由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东莞市“商贸东莞”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东莞市经济贸易局共同主办。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广东省商业联合会、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东莞市人民政府、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东莞市零售行业协会、东莞市各商业步行街代表及众多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上公布了《东莞市商业步行街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该报告认为,一个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商业步行街,不仅可以聚集商业人气和推动城市的商业繁荣,而且成为一个城市的形象窗口和旅游胜地以及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东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短短十年间投资开发了26条商业步行街,成为全国步行街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不仅带动了所在镇街的商圈人气,也推动了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步行街开发存在盲目性、定位不准、商业房地产项目明显、缺乏文化内涵、管理欠规范等等问题,处于粗放型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东莞商业步行街的开发建设存在一定的过热现象和不科学性。 

 

       26条商业步行街扎堆东莞

       东莞市32个镇街就有26条商业步行街,而东莞市城区范围内就有7条商业步行街。
再加上步行街商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经营特色,定位不清晰。消费大多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的工人,购买力较低,成为制约东莞市商业步行街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报告》显示,东莞商业步行街主营商品分为6类,服装比例为84%,其余比例很小,商品结构较为单一且雷同现象突出。品牌店分布更是少,近一半商业步行街没有品牌店。
  
       开发过热及盲目性严重

       《报告》显示,东莞市商业步行街平均空置率是22%,空置率在50%以上的就有7条,半数以上的商业步行街属于房地产开发的项目,有过热性和盲目性特点,缺乏商业沉淀及文化内涵。加上宣传推广活动在招商之后很少举办,汇集不了人气。

       对此,众多专家学者针对目前东莞步行街的发展现状及出路发表了的主题发言。特别是“专家对话”环节,各专家在精彩的对话中各抒己见,碰撞出交锋的火花。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巫开立:步行街应以服务为主线,即满足本地需求,而不是将步行街当作是城市的名片。民营资本投资与政府调控力没有必然的联系,投资主体不是东莞步行街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东莞经济是民营资本的大量投入占主导。从市场经济角度和各种资本的属性而言,政府不应充当商业投资主体,应引导、鼓励民营资本对步行街进行持续的投入。

       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健徽:东莞未来商业步行街可以用“1+2+N”的模式打造,即合力在市区打造一条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步行街,从而形成东莞的城市商业名片。选择有一定商业基础的两条步行街进一步提升,扩大辐射力,在各镇打造N条各具特色的中小型商业步行街。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作为嘉宾参加了“专家对话”环节。针对“连锁经营是我国政府鼓励流通业发展方向之一,东莞商业步行街应该如何和连锁经营有机结合,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他表示,零售业的连锁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并非“鼓励”作用。连锁经营如何促进东莞商业步行街的发展,要实事求是了解商业步行街的定位,首先他引用了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院长徐印州的话“把商业步行街看成是个躺下来的购物中心”,连锁经营的程度越高,品牌越知名,那么就说明这步行街越著名,这是一种。

       对于杭州市贸易局副局长唐跃的观点,商业步行街应搞特色经营,孙会长表示赞同。但他又坦言,商业步行街走特色道路跟连锁经营有关联但关联不是很大。

       在本月18号的“佛山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第一届六次会员大会暨商贸专题座谈会”上,孙会长就提出了佛山应建设文化商业街的观点。本次论坛他也举例陈村绿色生态文化商业街及顺德大良清晖园水乡能够打造成为特色文化步行街。他表示,发展特色商业步行街或是文化商业步行街,规模大小、长短均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要有代表当地民俗特色商品,发展特色商业,这在广东目前来说很缺乏。他还坚信,在3-5年后在佛山的东华里区会成为一个影响力很大的特色商业步行街,代表着广东珠三角的民俗水乡文化和历史,因为投资资金庞大加上政府大力配合推进,前景十分被看好。

       他表示,东莞商业步行街要发展连锁经营在目前来讲很难实现,应该发展特色商业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