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商品种类多样、门市众多,服务多元,但顾客流动性高,商品汰换率也高,如何快速消化商品库存并提升销售额,是零售业亘古不变的核心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意义深远的撼动,甚至颠覆性的变革,大数据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条之一。零售业如何利用大数据来带动消费,提升销售呢,看全球连锁7-ELEVEN怎么做 。
1、越贴近消费者,越积极导入大数据
这波企业大数据浪潮中,越是贴近消费者,消费基础越大的产业,越是积极导入大数据的就是领先者!
目前,台湾已有零售业成功导入大数据的案例,如全家便利商店结合天气信息调整店面商品状况,统一商超(7- Eleven)则根据发票信息制定营销策略,以此决定每家店的主打商品。
台湾零售业大数据用得早,大多围绕着店面商品种类和数量打转。而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7-Eleven,早就开始力推“移动”顾客数据管理,主打一对一个性化营销,结合大数据,深入分析顾客行为,提升顾客每月来店购物意愿整整4倍,靠的就是一字诀:快!
2、既是数据搜集器,也是行动店员
7-Eleven在美国有1万多家分店,而美国幅员辽阔、种族多元、区域差异性大,因此掌握每位顾客个别的消费行为格外重要,但要怎么开始呢?
7-Eleven首先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消费者会使用智能型手机,店面每天至少产生700万笔交易记录,7-Eleven于是想了个办法:消费者既然都出没在手机上,何不连结消费者的手机和宝贵的线下交易数据呢?为了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基于数据分析之上的互动关系,他们做了一个App。
7-Eleven的App在整个大数据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它“既是数据搜集器也是行动店员”。
7-Eleven同步在手机上推出咖啡买六送一的活动。类似的营销手法看起来是否颇为眼熟?但7-Eleven将整个集点流程全都搬到手机上来,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一方面提高消费者下载App的诱因,另一方面进一步掌握消费者喜好。
1、一分钟了解客户
当消费者下载App后,7-Eleven开始结合地点、天气和时间信息,给予消费者最实时的商品优惠券,例如早晨提供咖啡优惠券,中午放送生鲜食品折扣。由于集点机制转移到手机上进行,消费者只要扫描发票上的条形码,就可在手机上自动累积点数,消费者得到方便,7-Eleven则掌握了消费者的消费明细。
2、推出最合适的优惠券
综合消费明细、天气、地点和时间数据,7-Eleven方能推出最符合消费者个人需求的优惠券,将消费者频频“拉进”店里,而且整个分析过程不用一秒,完全符合便利商店惟快不破的战略。7-Eleven的营销活动乍看之下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App,实则是大数据分析计划的成功关键,App不只扮演与消费者第一线接触的角色,更有助于7-Eleven搜集数据和优化数据。
美国7-Eleven App自2013年1月推出以来,已累积超过400万的下载量,每天新增7千名用户。未来也计划加入手机移动支付的数据,让便利商店不只快,还要精准。
3、构建企业数据模型,实现持续增长
目前国内零售企业的数据应用尚处在内部数据整合、简单统计的阶段,并未真正实现“大数据”的应用。
简单销售数据、运营数据虽能为零售企业提供一定程度上的销售和管理支持,但企业内部“过去的”“结果性的”数据,并不能很好地去发现:经营行为、市场环境、客户变化。
7-Eleven整合了内、外部数据,通过数据建模找到了关键经营要素,从而实现了销售的持续增长。
国内零售企业在收集内部数据之后,应进一步扩大数据范围,整合内外部数据,构建适合本企业的数据模型,发现经营中的关键要素,实现业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