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共享经济的浪潮仿佛在一夕之间席卷了中国,从住宿到交通,从金融到家政,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似乎都在被共享的思维和共享的行为所改造。人们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都正在或者即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共享经济的概念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Joe L. Spaeth在1978年发表的论文《日常活动理论:社区结构与协同消费》(Community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首次提出的,指的是建立在资源共享和协同消费(众多消费者组织起来,实现合作或互利消费)基础上的新经济形式。2010年,Rachel Botsman和Roo Rogers出版专著《共享经济时代》(WHAT’S MINE IS YOURS: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提出协同消费将给人们的消费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在这样轰轰烈烈的共享大潮中,以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为特征的零售业,也无法抗拒共享经济的渗透。无论是完全基于共享模式的初创公司Instacart、Operator,还是零售业的传统玩家John Lewis、苏宁、步步高,都在借助共享思维改变着自己、改变着合作伙伴、改变着行业。正如当年亚马逊等电商的崛起冲击了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实体零售商,共享经济的兴盛,也冲击着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纯电商。零售业的格局,极有可能因此再次改写。
共享经济影响世界
在《凯文.凯利:使用权比所有权更重要》一文中,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指出,未来是需求驱动的经济。当你对某个商品有需求的时候,你能够使用它;而其余时间,你不一定拥有它。这就是使用权比所有权更重要的原因,也是共享经济得以盛行的基础。
谈到共享经济,就不能不提Airbnb和Uber。这两家公司都采用最具典型性的共享经济模式;都是经历“野蛮生长”,在短短几年内从小小的初创公司成为估值数百亿美元的“大鳄”。
Airbnb于2008年8月成立于美国旧金山,是一个全球性民宿预定平台。“Airbnb”是英文“AirBed & Breakfast”的缩写,意为“气垫床与早餐”。2007年10月,一年一度的工业设计大会在旧金山举办,上万人前来参加,旧金山的酒店一房难求。在旧金山合租一套loft公寓的两位年轻设计师同窗Joe Gebbia与Brian Chesky,想趁此机会挣点钱付房租,于是在公寓里摆了三张气垫床,自己建了一个简单的网站来出租床位并提供早餐,并且成功招来了三位租客。由此,他们发现,发掘那些私人家中的空闲床位,出租给有短期住宿需求的游客,可以是个商机。2008年,Airbnb网站正式开始运营,愿意短期招待陌生旅客的房东可以把自己的房源放在Airbnb网站上,想要租房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寻找自己中意的房间。从各种大型会议的住宿开始,经过7年的发展,Airbnb已经覆盖190多个国家、3万4千多个城市,拥有超过150万房源、4千多万个房客。把自己家里的闲置空间拿出来与陌生人分享,成为越来越多家庭获取收益的新方式,而出行时选择在Airbnb上订民宿取代传统的订酒店,也被大量的旅游者所接受和喜爱–不仅能省钱,还能与房东交流和了解目的地的文化。
公司成立比Airbnb晚一年、同样诞生于旧金山的Uber则为更多的中国人所熟知,因为它所从事的交通运输行业影响着更多人的刚需。如果说Airbnb的创意源于供给,Uber的点子则发自于需求。2008年,两个好友Garrett Camp和Travis Kalanick在巴黎参加一年一度的Le Web科技大会时,有感于旧金山“打车难”问题,计划开发一个创业项目来应对这个难题。2009年,Uber公司正式成立,并于2010年正式上线移动APP,其商业模式是将鼓励有闲暇时间的私家车主在Uber上注册,并与顾客的用车需求进行匹配。当顾客有用车需求时,通过算法派单给距离最近的车主,让顾客在最短时间内用到车。Uber的出现将闲置的私家车资源集聚起来,有效地弥补了出租车的不足,改善了打车难问题,不仅提高了顾客的出行效率,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车辆使用效率,实现了车主和乘客的双赢。这使现在Uber的估值达到5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
Airbnb改变着旅游住宿行业,Uber改变着交通运输行业。正因为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导致Airbnb和Uber在世界多个国家、甚至美国本土的多个州,被抗议、被抵制、被禁止、被起诉。奈何,全世界的消费者坚定地站在他们一边。即便是监管和控制严格如中国,小猪短租,滴滴打车这些Airbnb和Uber的本土仿效者,与他们的美国原型一起,在政策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生长和壮大,成为不可忽视的、撼动传统利益格局的力量。先进的生产力不会被落后所阻碍,社会前进的潮流,其势汹汹,势不可挡。它所带来的冲击力,已经超越了自身所在的领域,影响着所有的成熟行业,零售业也不出其外。
共享带来的“互联网+”机会
作为与消费者紧密相关的行业,零售业内的共享经济公司也已经展示出类似Airbnb和Uber的增长潜力。
Instacart把超市员工、快递员等社会化人力的闲暇时间汇集起来,从事超市代买业务,并承诺最快一小时为顾客送货到家。依靠共享模式、最优的算法和合理的体验保障体系给顾客所带来的便利性和效率,Instacart营业额就已经突破1亿美元,且每年都保持1000%的涨幅。Uber的创始人之一Garrett Camp新的创业项目Operator,则直接切入到零售交易过程。Operator的应用平台和客服人员接到顾客需求后,通过后台强大的数据交互和客服人员的专业能力,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与浩如烟海的商品资源进行匹配。也就是说,顾客只需要提出自己的购买需求,对其他的购买过程,包括寻找商品、价格比较、售前咨询等,都由Operator的客服人员代为完成,消费者满意后可以直接在APP上下单购买。这可能意味着消费者的购买流程、消费习惯的重大改变。
Instacart和Operator这样的企业的出现,对于传统零售企业来说,既有挑战,更有机遇。一方面,传统零售企业的分销渠道和业务流程可能因此而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与之合作可能是传统零售企业与互联网结合,涉足共享经济的一个机会。正如在《只有“共享主义”才能拯救零售业》一文中,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颜艳春谈到的,零售业的全渠道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全渠道1.0是零售企业以自己为中心的模式,是封闭的全渠道。而全渠道2.0,是互联网+X的模式,无需一切都自建、自有,而是强调汇聚、共享。
“共享”零售业的切入点
在《企业拥抱共享经济的六种方法》一文中,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战略管理学教授Kurt Matzler等指出,传统企业拥抱共享经济,可以使用下述六种方法:(1)销售使用权,而非所有权;(2)为顾客销售二手物品提供便利;(3)利用闲置资源或能力;(4)提供维修和保养服务;(5)利用协同消费获得新顾客;(6)开发基于协同消费的新商业模式。宜家家居就在瑞典开设了一个二手宜家商品交易网站,帮助顾客销售用过的商品。百思买为顾客的旧货品提供维修保养服务。这两家公司的做法,非但没有削弱销售,反而增加了顾客的信任和粘性。
而利用和分享闲置资源和能力,也是传统零售企业参与共享的重要方式。英国百货企业John Lewis与5000多家社区便利店合作,建立自己的提货网络,这是传统零售企业利用社会资源共享物流的典型例子。而《共享物流方兴未艾》一文介绍的京东众包、苏宁云商和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这些传统零售企业或者纯电商,要么是利用社会化人力进行众包物流,要么是把自己的物流资源对合作伙伴开放,要么是力图将所有物流公司的订单和配送进行重新分配和协同,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率和物流效率的提升。
除了共享物流之外,零售企业还可以共享采购、共享顾客、共享营销等,作为参与共享经济的切入点。如加多宝,把自己的顾客资源分享出来,变成流量的入口,在饮料罐体上印上二维码,顾客扫码即可获得其他合作商家的优惠。再如步步高的云猴网,将自己的顾客资源分享给进驻云猴平台的本地生活服务商,共享会员资源;下一步共享采购、共享营销也为时不远。可见,一个合作、共享、开放的全渠道2.0时代或许很快就将到来。
共享并不遥远
其实,共享经济本身并非新鲜事物,闲置物品的置换、租赁等消费方式早已有之,它们是共享经济的初期形式。诚然,“共享”的消费方式是西方的“舶来品”而非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如同上海叽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 邢科春在《共享经济,风很大 路漫长》一文中谈到的,在中国,千百年来对“所有权”的追求决定着国人的行为和价值取向,而且,作为共享经济前提的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缺失,也阻碍着这种经济模式的发展。不过,文中邢总也指出,随着85后、90后消费者的成长,对于“所有权”的渴望淡漠了许多,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也为改善信任建立的环境和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连接和社交技术的飞速更新,使共享经济从规模、方式到效果,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共享经济往往能带来比传统模式更为低廉的成本和价格,消费者的逐利本能使他们愿意拥抱这样的新生事物。当年电商的兴起有赖与此,如今专车服务的壮大更是直接的证明。
真正的障碍,恐怕是存在于经营者这一端。一方面,如同邢总指出的,传统零售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要转型共享经济,需要先把这一环补上来;另一方面,要把长期积累的资产、能力优势对别人开放甚至分享,需要克服内心的阻力。
其实,这两方面的困难,都不应成为拥抱共享经济的阻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经不再只是个工具,而是商业模式和营销创新的基石和先导。只有那些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的企业,才能更快的适应新环境。而科技的日新月异,让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常常以惊人的速度实现和普及。当发展已经遇到瓶颈,当共享成为提供良好顾客体验的低成本高效率路径时,你不开放,别人会去开放;你不共享,别人会去共享。
大浪淘沙之后,你还会在沙滩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