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电商霸道而行,将零售行业市场规则重新定义,线上的花样百出能否触发线下升级转型?关于“关店潮”“O2O”“粉丝经济”有什么新锐观点和实用方法?看华阳信通董事长黄新山全面解析:零售行业如何简单、可执行、立马见效的向互联网转型。这一次,不仅是“提出问题”,更是告诉你“怎么办”!
近两三年,“关店潮”三个大字一定是压在每个人心中的大石头,就算你幸运没有经历,但一定常有听闻或眼见,终日惶恐如临大敌。对此我倒报以乐观态度,市场容量是既定的,有人输就一定有人赢,你的退场换来别人的入场。二八定律在什么时候都受用,到最后可能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被洗牌了,百分之二十的人获得了机会。但也正是这伟大的百分之二十的人群,创造了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价值,甚至更多。世间的每种存在都有它的规则,就像生物论一样残酷,适者生存,淘汰永远都是不可避免的。关店只是表象,本质原因是人被淘汰了,人的思维落后了被赶出局。但是同时,我也无比坚定,每一个企业负责人,每一个老板都是人群中的出类拔萃者,他们的成功有必然性,比如灵敏、毅力、坚韧都是促使他们成功的理由,一旦他们思维转型成功,势能将会爆破性地发展,这种改革将是铺天盖地的。
但是话说回来,你确定你眼中的“关店潮”是商业的萧瑟落寞吗?其中还不乏一种可能性,这些关门的店面转移阵地了!传统的店面是一个存在的“空间”,人们根据空间的地理优势和人流量优势对号入座,你眼前只有也只能有玲琅满目的商铺。而现在的商铺,从空间变成了时间和空间的共同存在,一家商铺的背后可能已经有千千万万的店铺,千千万万的员工,千千万万的消费群体,甚至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店铺的形式从以前的空间,衍生到无形,成为网络和人群。
如果说,开放积极是通往互联网思维的第一步,“连接”就是第二步。互联网的到来,彻底开放了消费群体与商家的双向端口,在以前,消费者与商家是单向静态沟通,常规的会员积分,礼品兑换,短信推送都仅仅是把商家的意愿传递出去了,但是消费者接收到了吗?他们喜欢吗?他们被满足了吗?就没有人关心了。这样的服务是隔靴挠痒,换得销量的机会少之又少。所有的投入都是为了获得交易,不能直接带来销量的投入对商家来说就是耍流氓,“连接”是增强粘性,制造消费环节的重中之重。让顾客和商品,店员和顾客,顾客和顾客都充分发生联系,真正建立以消费人群为核心的商业运作体系,不仅要对他们“说”,更要听他们“说什么”。怎样获得连接?
华阳信通有一款产品叫“收银数据盒子”就是为连接而生的。这款产品把收银台传统的算账,买单,走人的单一收银模式转换成无数连接端口。顾客在买单的时候扫码即获赠电子账单,并会收到相关精准商品投放信息及优惠券。通过一个扫码完成的连接表现在:对于顾客,他们不再需要存放纸制单据,甚至需要长期保存的保修卡说明书都能通过手机获取,如果你是有生活品质,追求小资的人,平台会给你推荐法国的红酒新西兰的奇异果,如果你是“凑热闹,占便宜”的人,则会有实用而经济的促销型产品出现在你的界面上。甚至,通过收银数据盒子,商家可以根据你购买油米的时间频率,在你家米快要吃完的时候主动告诉你“就要没米下锅啦,可以在线下单,送货上门”;在你买药之后告诉你“饭后服用,每天两次,每次1粒,现在是吃药时间哦”。这种精准、个性化的服务达成的购买成功率是非常高的,从千篇一律的“强制骚扰”变成了一对一的“雪中送炭”。而对于商家来说,传统收银中,付钱就表示服务终止,而在基于收银数据盒子连接的“智慧收银台”面前,付钱恰恰是服务的开始。顾客信息,顾客需求,重复购买,形成粘性都变得顺其自然。
小米火了之后,“粉丝”取代了“顾客”,实时、动态、双向的粉丝体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商把服务和互动做到了极致,传统的零售渠道应该如何借鉴?光有想法还不够,还得有执行。华阳信通多年来一直把可执行的,简单,立马见效的运营服务和产品当作研发核心,玄乎的,复杂的,高大上的形象产品我们不搞,我们的“门店合伙人分销平台”就是一个实现粉丝经济的有效方法。
你在淘宝上买了一个东西,有任何疑难可以轻易打开旺旺问客服,而在线下却很难做到实时到店次次前往询问,很多时候服务是无果的,中断的,但是这个“门店合伙人分销平台”让服务24小时在线,并把员工,甚至顾客都能培养成未来的合伙人,它跟微商不同,微商是个人行为,货源不明,人员不明。而我们的平台是从品牌企业出发的正规军,货源有保障,每次的聊天和销售过程都在监管范围内,不会因疏忽管理而出现失控。有条件,有目标,有机制,有监督四者合一才是销售的闭环。
线上和线下从来就不是竞争关系,无需抉择孰轻孰重,孰先孰后。互联网的到来为零售行业指引了更多可能,哪怕是纯线下渠道,也应该从线上的流量,活动,服务等成功之处有所触动,积极求变。时代面前,我并不推崇大刀阔斧的改革颠覆,几十年光景重新再来。而是结合互联网带来的广而无边的思维方式,寻找自己的优势,结合形势去优化、调整、升级。从所见即所得,到所想即所得,从有疆,到无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