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商业技术

领导人谈消费,政策促消费,数字知消费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为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一、领导人谈消费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在防控措施到位前提下,要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要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启动实体商店消费,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

二、政策促消费

2月18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强调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创新经营服务模式、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发展便利店和菜市场、发挥好财政资金作用等六方面多项工作措施做好促消费工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疫情对商务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体育总局、证监会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强调“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亟需“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意见》聚焦改善消费环境、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从大力优化国内市场供给、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着力建设城乡融合消费网络、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全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等六方面提出十九条工作措施,

3月6日,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用好内外贸专项资金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强调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效益,用好服务业发展资金,加大支持促进国内消费,把各地商务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主要措施包括:一是用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资金,重点支持农产品进城,兼顾工业品下乡,对承担疫情防控相关重要物资保供任务,且工作突出的电商、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予以适当倾斜。二是用好流通领域供应链体系建设资金,强化生活必需消费品供应链保障功能,对结余两年以上的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可用于支持疫情防控相关生活必需消费品的保供支出,在同等条件下向相关项目适度倾斜。三是用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资金,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保供工作,包括农产品流通企业承担保供任务时发生的运费、租金、保供储备、冷链、防疫以及供应链中断恢复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补贴。

3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强调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相关的法规、标准、政策体系,促进源头 减量、清洁生产、资源循环、末端治理,扩大绿色产品消费,在全 社会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

《意见》就服务业绿色发展、扩大绿色产品消费、推行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提出主要措施建议,包括:一是促进服务业绿色发展,完善绿色物流建设支持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快递、电子商务、外卖等领域绿色包装的法律、 标准、政策体系,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使用,鼓励使用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物流器具;二是扩大绿色产品消费,建立完善节能家电、高效照明产品、节 水器具、绿色建材等绿色产品和新能源汽车推广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对消费者购置节能型家电产品、节能新能源汽车、节水器具等给予适当支持;三是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完善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政策,加快推行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

3月26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步行街加快恢复正常营业秩序的通知》,强调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以疫情应对为契机,加快调整街区业态布局,积极帮助关店调整或有升级需求的店铺与优质品牌、社会资本对接,完善街区业态机构,提升品质生活,进一步释放被疫情抑制冻结的消费需求。

三、数字知消费

2019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超过40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持续显现,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分别比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高26.6和46.8个百分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疫情防控需要,居民主动减少外出购物,纷纷取消聚餐聚会,非生活必需类商品销售和餐饮业受到明显冲击。同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有关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景区订票大幅取消,旅游企业暂停经营,旅游住宿等相关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受到抑制,春节假期及2月份消费市场受冲击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商品零售下降17.6%。出行类商品零售额下滑明显,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和石油类商品同比分别下降37%和26.2%;餐饮收入大幅下降43.1%;限额以上住宿业客房收入下降近50%。

国家统计局认为,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大、潜力足、韧性强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消费市场长期稳定增长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

无论从市场规模、市场潜力、供给方式还是市场活力来看,1-2月份市场销售明显下降主要是受短期外部因素冲击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只是暂时被抑制,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并未消失,短期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向好发展趋势。后期随着疫情因素消除,抑制性消费逐步释放以及市场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我国消费市场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商务部认为,疫情对我国消费的影响是短期的、可控的,疫情不会改变我国消费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恢复,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消费回补释放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后期消费市场将进一步平稳回升。在部分领域,一些刚性消费受疫情影响被推迟,疫情过后还会回补,出现补偿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