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要求超市等经营者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即临期食品)作出醒目提示并进行降价的规定,近日实施满2年。连日来,记者走访广州市内各大超市了解到,不少超市的“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设了又撤掉,而余下的要么有些名存实亡成了摆设,基本上没摆商品销售,要么非临期商品、非食品混进临期食品专柜,有些专柜的商品售价与正常价一样,甚至还要高。那么,超市的临近保质期商品专柜为何越来越少?市民是否对这些快要过期商品不感冒?超市的临期商品又去哪儿了呢?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部分超市临期专柜设了又撤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市内多家连锁超市发现,除了华润万家、沃尔玛、好又多、家乐福外,多数超市并没有设立“临期食品专区”,也没有对临期食品做出醒目标示。
在天河北路的百佳超市里,记者转了一圈都没有找到临期商品专区和有关消费提醒。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来有设专柜,后来又撤了,因为不好管理,买的人又少。”
在永旺百货广州大道北店,记者也没有发现“临期食品专区”,有部分商品在进行“10元均一件”促销。相关销售人员表示,该商场从来没有设“临期食品专区”,但会采取打折促销的方式来处理临期食品,像蔬菜、面包、熟食之类,在超市晚上打烊之前两三个小时,都会进行半价处理。另外记者走访了7-11、全家等多家便利店,发现也没有“临期食品专区”。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表示,目前广州绝大多数超市有促销区,但不全是卖临期食品。超市促销区的商品主要有三类:一是临近过期的商品,二是新上市需要推广的商品,三是库存积压商品。
非临期商品混进“专柜”
那些已按规定开设“临期食品专区”的超市,情况又是如何呢?日前记者在好又多客村店、沃尔玛云景店发现,尽管超市设立了“临近保质期商品专区”,但货架上不全是临近保质期的商品,且部分商品没有降价。
在好又多客村店的临期专区,记者看到一款售价为98元的160粒瓶装胶囊养生堂维生素E,其包装上写着生产日期是2014年1月15日,保质期至2016年1月,离保质期还有1年多,并未达到“挤进”临期专柜的资格,而该商品在京东网站只售77元。在该专区,顾客如果不仔细查看价格标签,便会将尚未临近保质期的方便面误以为有促销而买回家。
在沃尔玛云景店临期商品专区,记者看到一款售价为147元的50度五粮醇蓝淡雅白酒,但记者用手机查软件比价后,却发现华润万家相关正价商品才售152元。一些贴有临近保质期条码的食品,大部分放“专区”货架最底层,且只有巧克力、薯片等几种商品,大多是半价促销。
在乐购圣地店,记者在偏僻角落找到“临期商品专区”,这里没有食品,反而摆着一些面膜、面霜、卫生巾、脱毛膏等。一支2013生产的薇婷脱毛膏售价为65.9元,但在华润万家正价商品才售52.9元。一位女生拿起该脱毛膏看了又看,嘀咕着说:“既然和正价一样,当然是要买最新的了。”
“买一赠一”代替“过期提示”
目前,临期食品被当作赠品与新鲜商品捆绑销售很常见。“买二赠一”、“特价促销”是超市常用手法。
在永旺广州大道北店一款售价为34.8元的瑞士莲特级排装黑巧克力在做“买一送一”促销,但送的一包18粒的巧克力被黄色胶带捆夹,记者扒开捆绑胶带,发现赠送的生产日期是2013年7月,快到保持期。无独有偶,记者在乐购圣店的冷藏专柜区,促销员正在吆喊着水饺大特卖。记者发现,一款今年4月生产的思念手打猪肉荠菜水饺,买二送一,但赠送的一包猪肉韭菜水饺被捆夹在中间,记者扒开捆绑胶带,发现赠送的那包水饺生产日期是去年10月生产的。
类似的捆绑销售临期食品的做法,在超市里比比皆是,面包、牛奶、饮料更是重灾区。这种促销方式容易使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误以为价格便宜,在未细看每样食品保质期的情况下,就可能购买到临期食品。
超市:临期专柜“费力不赚钱”
某大型超市负责人透露,撤下临期商品专柜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超市一般会在食品临近保质期1/2的时间时做促销、打折活动,将食品尽量卖完。如果食品临近保质期1/3或1/4的时间时仍未卖完,超市会与供货商联系退货。二是临期食品价格优惠幅度并不大,对消费者吸引力有限,因此部分超市将专柜撤掉。
而另一家超市的食品区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临期专柜不赚钱也是撤消专柜的重要原因。设立专柜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涉及到整个销售流程包括投入人力物力,需要每天检查临期食品专区,及时清点做好记录等。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家对设立临期食品专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超市销售的食品种类太多,保质期也不一样,到底距离保质期多久才算临界食品,对此并没有明确规定;另外,不同食品对临界条件要求不同,对要求储存温度有高有低,如果将不同储藏条件的食品摆放在一个专柜,反而不易保存,企业执行起来也难度较大。
消费者:低价临期商品很实惠
消费者对购买临期食品看法不一。记者在多家超市临期专柜旁观察发现,90%以上的消费者倾向于买保质期更长的食品。但消费能力相对弱的老人对临期食品有较强的接受力,但也是有条件接受,如价格必须优惠、品牌是知名的、保质期要相对充裕等。
“这些巧克力距离保质期还有2、3个月,现在半价促销很划算。”昨日,市民董女士在好双多临期专区挑选商品时表示,过两天她要和家人出去旅游,买这些食品可在路上吃。她表示,以前食品促销“买一送一”,其实大部分就是临期食品。现在公开销售临期食品,给人感觉是出钱买快过期的商品。买不买关键是心理因素,临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如果用于立即消费,大可不必顾忌。
42岁的家庭主妇吴女士也表示,临期产品如果降低价格卖,她肯定会买,如果在保质期内食用,也是一件很实惠的事情。
白领魏先生则称,每天超市大量的过期青菜、面包等被销毁,造成浪费。在国外,这些临期食品在过期前,会送给社会保障人群,我国对临期食品加强管理也是食品分级管理迈出的可喜第一步。
监管部门:目前不强制“设专柜”
广州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临期食品专区销售制可以起到提示消费、避免管理缺陷造成过期食品不能及时撤架等积极作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是值得鼓励的一种做法。但该制度目前只是让企业自愿执行,并没有强制性质。《广州市食品超市经营管理规范》已明确规定,鼓励食品超市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的消费提示制度,将临近保质期食品在销售场所集中陈列出售,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上述负责人称,大超市处于强势地位,往往会提前一段时间将接近保质期的食品退给厂家处理。而小型食杂店相关意识相对较差,临期食品难以向厂家退货,是监管的难点。
链接: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4-05/08/content_2620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