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河源市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财税增收难度加大,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仍有待提高。
一、经济总体稳中有进,增速快于全国、全省。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7.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全国(6.7%)、全省(7.4%)快1.4和0.7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地级以上市排第3位,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今年一季度提高0.8和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8.1:43.1:48.8调整为8.5:41.6:49.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9.9%,同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二、农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74亿元,增长4.0%。其中,林业产值增长8.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长7.0%,增速分别比农林牧渔业高出4.0和3.0个百分点。
三、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回升。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5.92亿元,增长8.5%,增速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分别比今年1~2月、1~3月、1~4月、1~5月提高7.2、1.7、1.1和0.5个百分点,呈逐月回升发展态势。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6.7%)高出1.8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第4位。工业用电量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税收增长6.7%,增速同比分别提高9.5和15.8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充分发挥稳增长作用。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0.2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4.3%,增长12.2%,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出3.7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89.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1~5月,全市56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25.10%,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7.24亿元,增长33.1%,增速同比提高38.6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明显,但重点项目投资进展缓慢。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8.90亿元,增长19.6%,增速比全省(13.5%)高出6.1个百分点,居全省各
地级以上市第4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4.81亿元,增长37.3%。新开工房屋施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额分别增长64.1%、66.1%和64.6%;商品房待售面积161.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比年初下降7.3%。全市完成重点项目投资71.00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27.7%,与时间进度对比,慢了22.3个百分点,反差较大。
五、内部需求明显回升,外部需求仍较疲软。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48亿元,增长12.3%,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今年一季度提高2.5和0.2个百分点。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98.42亿元,增长12.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八成,有力地支撑消费市场稳增长。“互联网+”催生消费新业态。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2.48亿元,增长921.6%,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比重为4.8%,同比提高了4.3个百分点。
1~6月,全市进出口总额99.0亿元,下降0.4%,其中,出口总额72.7亿元,增长2.3%,进口总额26.3亿元,下降7.3%,增速同比分别回落4.7、6.4和2.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分别回落6.1、8.4和0.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126.88亿元,下降13.9%,增速同比回落17.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1.1个百分点。
1~6月,全市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265万美元,下降33.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268万美元,下降49.0%,增速同比分别回落51.4和52.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分别回落9.7和49.1个百分点。
六、财税收入增长乏力,金融形势保持稳健。1~6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14亿元,同比下降2.8%,增速创金融危机后2009年5月以来新低,比全省(17.9%)低了20.7个百分点,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排第18位。国、地税税收收入52.83亿元,同比下降1.5%,增速比全省(10.0%)低了11.5个百分点,排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末位,财税收入明显缺乏持续增长后劲。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93.33亿元,比年初增长10.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46.52亿元,比年初增长5.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