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河源全市经济呈“企稳回升,继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工业经济、消费需求增速继续回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张,金融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等,但重点项目投资进展缓慢、外部需求不足、财税增速持续回落等问题值得关注。
㈠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回升,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7.29亿元,增长7.2%,增速比1~10月回升0.8个百分点。园区发展效应明显。全市“一区六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5.89亿元,增长10.5%,其中,六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53.67亿元,增长19.6%,增速分别比全市规上工业高出3.3和12.4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企业利润增速回升。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51.20%,同比提高了8.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2.64亿元,增长14.6%,增速连续两个月处于正增长区间,比1~3月低点(-16.0%)回升了30.6个百分点。
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张,房地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1.89亿元,增长29.4%,增速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第4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31亿元,增长63.2%;工业投资163.37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投资292.22亿元,增长35.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出6.2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3.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5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6.78亿元,增长25.1%,增速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06.65万平方米,增长24.6%,增速同比由负转正提高24.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89.49亿元,增长23.8%,增速同比由负转正提高30.4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投资推进缓慢。全市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70.55亿元,仅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4.8%,与时间进度反差较大。
㈢消费需求增速持续回升,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39亿元,增长10.8%,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3.4、1.0和0.7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37.19亿元,增长10.7%,乡村实现零售额101.20亿元,增长11.0%,乡村消费增速高于城镇0.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占比近八成的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0.6%,为四大行业最低,批发业、住宿业、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11.8%、11.7%和11.1%,增速分别比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出1.0、0.9和0.3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保持稳定。1~1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2.1%。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1.7%,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指数呈现“七升一跌”态势,其中食品和衣着的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和2.2%。
㈣对外贸易增速持续回落,利用外资形势低迷。1~10月,全市进出口总额30.8亿美元,同比下降3.1%,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回落14.2、7.4和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2.2亿美元,增长4.2%,进口总额8.6亿美元,下降17.8%。1~10月,全市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9270万美元,下降10.7%;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319万美元,下降29.3%,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比年初大幅回落了36.6个百分点。
㈤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金融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全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21亿元,增长12.1%,增速分别比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回落20.6、9.4和4.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2.40亿元,增长34.9%,其中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等支出分别增长65.1%、50.3%和53.5%,增速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高出30.2、15.4和18.6个百分点,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国、地税税收收入93.56亿元,增长8.4%,增速分别比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回落11.7、4.3和1.6个百分点。
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8.62亿元,比年初增长11.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97.26亿元,比年初增长14.1%,增速分别比3月末、6月末、9月末提高7.8、5.9和2.7个百分点,信贷投放力度呈逐步加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