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品牌推荐

【2022广东商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东莞·麻涌文化艺术中心

广州汉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从2001年的设计工作室,到2007年成立广州汉博商业策划顾问有限公司,2012年正式成立集团,2015年为业务链的重组,成立广州汉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汉博致力于探索在地文化的价值,用传统文化的积淀孵化、哺育创新当代的商业场景;用可持续社会设计研究体系与设计思维创新工具“智”造包括商业改造、空间设计、商业策划、创意美陈、品牌全案五大板块的服务,保护、复原并用创新当代的手段再现传统以充实和滋养当下及未来的商业场景内涵,用适应多变市场的、以人为本的前瞻性空间体验,实现“从摇篮到摇篮”的商业文化可持续性,助力商业客户最大化商业价值,并实现行业领先。

17年行业经验,服务大中型央企、国企、商业上市公司、民企等头部企业超过100家,输出大中型设计案例超过800个,总设计面积超过350万平方米,获得多项国内外业内奖项和殊荣,深受业界认可。

★ 创新概述 ★

麻涌文化艺术中心位于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项目占地面积约6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最高建筑15层,紧邻麻涌大道与水乡大道,是集千人大剧院、图书馆、青少年宫、影视中心、展览馆于一身的地标性城市公共建筑,是国内首个复合型、综合式、多功能的水乡文化综合体。


项目设计的灵感来源岭南四大名院“可园”,植入可园、山水及古乐文化符号的建筑语言:黑白山水画、可园、古乐及不规则多边形构成的建筑群规划,歇山式坡屋顶的连续起伏将东莞建筑的天际线韵律奏响,打破连房连片破瓦的音调重复。通过中国传统建筑坡顶斗拱等元素的当代演绎,形成独特的水乡麻涌特色。实现功能融合的城市文化生活体验,规划体现对文化空间联系的关注,形成动线交流、功能共享、管理高效的文化综合体创新模式。


★ 主要创新点 ★

1、体现可园的规划理念元素

设计师希望赋予公共建筑更不一样的色彩,在设计之中将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独特文化特质融入,以当地代表性建筑“可园”为蓝本,体现麻涌在地文化特色。东莞可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合称广东近代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可园平面呈不规则多边形,建筑成群组布置,围城“连房广厦”的大庭院空间,园内有一楼、五亭、六阁、园内四通八达,外廓封闭易于保安。这种建筑设计精巧细致,将住宅、庭院、书斋等功能巧妙结合在一起,整体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密而不逼,极具南方建筑特色。麻涌镇文化艺术中心以可园的一楼、五亭、六阁、连房广厦的建筑规划为灵感,以可园的建筑语言与山水意象书写“延伸、统一、具有文化底蕴”的设计关系。采用现代幕墙的建筑手法和技术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力和节奏感,通过文化元素的转译和演变来体现麻涌特色。


在建筑规划上,设计师参考可园的整体构造,将其演化为本案建筑理念。可园结构分为可楼与庭院两部分,分别形成水平与垂直两大动线,相互交错,充分连接建筑群体。


可楼,作为建筑群体中心的“突破口”,打破了群体起伏的平淡无奇,高耸其中,成为群体的韵律高潮,并统领了整幅构图。内部庭院紧跟随建筑的排列,整体呈现为不规则多边形,但又有传统园林布局的固有节奏,充分将建筑群体互相连接起来。可园以基地的西南角作为建筑主入口,通过庭院连接各个单体,可楼作为交通线中主要的垂直系统,附属的小庭院又作为水平交通的次级交通系统,引导人们进入各建筑单体。设计师将可园建筑群进行意向解构,以虚处理的空间作为各实体功能空间之间的连接和交通动线系统交汇节点。创造建筑美感同时,也兼顾空间的实用性。经过可园元素提取与虚实处理的结合,最终演化出了麻涌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的雏形。


2、解决室内流线、分馆动线、垂直交通问题

对于室内空间的规划,设计师通过对文化空间联系的关注,形成动线交流、功能共享、管理高效的功能空间。设计师以资源整合共享,高效使用为原则,将多功能剧场定为主要文化立面,以展览区为文化展示中心,并作为连接各个功能空间的共享大厅,为大剧院、图书馆、青少年宫、影视中心提供联系、交流、共享。麻涌文化艺术中心的三大功能分区,按照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分布于建筑群中。


功能A区为建筑群的主楼区域,文化宣传办公、制作区域在主楼8-15层,1-7层为图书馆区域。青少年宫与图书馆相邻而设,位于建筑群的功能B区。二者之间资源互补,提高整体使用率。功能C区为多功能剧场,其中可容纳1000位观众。舞台为镜框式舞台,配套可升降乐池,以满足多种场合、多种形式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