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编辑:hlh
2012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好为标准、快字当先、实最关键、绩见高低,较好地化解了经济下行压力,实现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全年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公共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港口货物吞吐量等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发展总体平稳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2.2和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5.35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803.07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712.22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为20.3:42.2:37.5。
(二)有效供给稳定增加,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1、工业增长逐季攀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2012年,受全球经济减速,国内经济环境变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呈现低开——震荡——回升的发展态势。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4.8%增速开局,为近年来的最低值,之后逐月攀升。至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620亿元,增长12.1%,增幅比上半年高6.5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高5.5个百分点。35个工业行业中,有28个行业产值同比实现了增长,占所有行业的比重达80.0%。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2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9%,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2、服务业稳步发展
2012年,全市服务业(第三产业)保持了稳步发展的势头,实现增加值712.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4.3%。
(1)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71亿吨,比上年增长10.0%;其中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1.21万标箱,比上年增长8.3%。
(2)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我市成功竞得省滨海旅游产业园3亿元扶持资金,启动“五岛一湾”滨海旅游开发,完成旅游投资45亿元,增长1.2倍,建成南海明珠游艇码头等项目,开创了旅游市场的新局面。全年接待游客2239万人次、总收入127亿元,分别增长23.6%和36.7%。
(3)金融业运行基本平稳。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902.35亿元和1067.54亿元,分别增长10.1%和22.9%。从贷款期限结构看,短期贷款平稳较快增长,比年初增长35.5%,快于中长期贷款11.5%的增速。
(4)房地产业投资回暖。房地产开发投资自年初大幅回落后,四季度趋于稳定,增幅连续两个月回升。商品房销售经历了成交低迷到逐步活跃,销售面积、销售额降幅总体呈逐步收窄态势,并最后实现小幅增长。2012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1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06.62万平方米,增长6.4%,比上半年提高37.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07.37亿元,增长9.5%,比上半年提高32.8个百分点。
(三)需求动力较为充足,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1、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在重大项目的带动下,全市投资增速在9月转负为正后,逐月回升。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2.28亿元,增长16.6%。其中,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1.35亿元,增长22.3%,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6.2%,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为74.5%,拉动投资增长12.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并保持较高增速。全市民间投资累计完成316.13亿元,增长37.8%,占全市投资比重为55.2%。
2、消费需求保持稳定
2012年,我市积极改善消费环境,消费品市场整体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但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城镇市场发展较快,乡村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市场全年实现零售额795.96亿元,增长15.2%,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快3.1个百分点,比乡村市场快22.4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03.54亿元,下降7.2%,比全市平均水平落后19.3个百分点。从行业结构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7.22亿元,增长14.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92.51亿元,增长11.6%;住宿业实现零售额88.13亿元,增长12.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0.96亿元,增长13.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金银珠宝类和服装、鞋帽和针织品类消费成为新亮点。2012年,全市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75万元,增长171.8%;服装、鞋帽和针织品类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亿元,增长60.2%。
3、对外贸易增速下滑,利用外资形势较好
1-11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8.5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9%,其中,出口19.86亿美元,增长6.5%,进口18.71亿美元,下降11.1%。从出口主体看,1-11月外资企业实现出口额9亿美元,下降5.8%;私营企业外贸出口总额7.59亿美元,增长17.5%。从出口主要商品看,除水海产品进出口有所下降外,机电产品、家具、纺织纱线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平稳增长;纸及纸板、成品油、天然硫酸钡、鞋类保持快速增长。
利用外资形势较好。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7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1%,增速在全省二十一个地级市中排第二位。
(四)工业效益降幅收窄,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逐渐恢复,全市规上工业经济效益渐趋好转。1-11月,全市实现利税总额199.53亿元,比上年下降6.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1.3个百分点,比1-9月收窄6.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97.49亿元,下降9.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2个百分点,比1-9月收窄10.5个百分点。
2012年,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54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2.09亿元,增长15.1%。全年实现国地两税税收收入407.64亿元,增长15.0%,其中国税收入338.80亿元,增长12.5;地税收入66.84亿元,增长29.4%。
(五)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物价水平高位回落
在个税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离退休金标准提高等各项惠民政策的作用下,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7元,比上年增长15.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9637元,增长16.7%。
随着一系列平抑物价政策措施的落实,年初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2%,涨幅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实现了全年控价目标。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增长看,虽然食品类价格仍是拉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但其增速明显放缓,对总指数上涨的拉动作用在减弱。
(六)就业形势保持平稳,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实施和就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全市就业形势在政策、培训、创业、服务等多重机制带动下呈现总体稳定的良好态势。1-12月,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2%。
2012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215.06亿元,增长15.5%,财政支出重点逐步向民生方面倾斜,绝大部分新增支出着重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32.6%、8.3%和123.9%。
二、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2012年我市经济增长总体放缓,既有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外需萎缩的影响,也有内需不旺,产能过剩的影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企业效益下滑,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有待继续培育,经济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等一系列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实业投资有待加强。如前文所述,前三季度我市投资增长主要依赖第三产业拉动。占全市投资比重达56.2%的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1.35亿元,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为74.5%。而第二产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仅为35.8%,比上年下降3.0%,与我市开启大工业时代的形势不相匹配。
(二)工业企业效益下滑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2012年,随着原材料价格和管理成本持续走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亏损企业增多,企业亏损面扩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扩大再生产。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4家,而亏损企业150家,亏损面达22.9%。实现利税、利润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6.8%和9.6%。企业盈利水平的降低,势必影响实体经济的投资热情,从而影响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
(三)经济增长放缓和部分刺激消费政策退出影响消费。
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较上年仍出现较大回落。一方面,政府消费受公务消费纪律约束,难以有大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全国范围汽车购置优惠、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退出和房地产调控的深化,传统的汽车、家电、房地产等消费热点有所降温,而前期扩大消费的政策还没有更好的替代政策接续,新的替代消费热点还未形成,本地消费热情受限;再者,缺乏具有龙头作用的大型批发中心和购物中心,旅游发展不快,过境人流消费不多,外来消费有限。
三、对策及建议
2012年我市经济与上年比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支撑我市经济平稳增长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仍然较多,下阶段,我市应积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在加快发展中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临海现代工业,做大做优工业经济蛋糕是当务之急。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逐步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推动经济在更长时期内保持平稳发展。
二是积极扩大内需。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政府减税、企业让利为提高劳动者报酬提供制度性保障。稳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同时着力挖掘新的消费热点,拓宽消费空间,促进潜在消费能力释放。
三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多引进实体项目,建议对新开工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做好与有关方面沟通,实现尽早开工;续建项目要精心组织,千方百计按进度施工;投产项目要争取早投产、早见效;前期预备项目要尽早完善前期工作,早日具备开工条件。针对项目建设存在的项目审批和用地用海问题、用电问题、环保问题、拆迁问题、资金筹措难等问题,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应及时跟进并设法解决。
四是加强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是支撑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和源泉。我市要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目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
来源:湛江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