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编辑:hlh
昨日,一年一度的“深圳连锁经营50强企业”评出。华润万家、沃尔玛(中国)、天虹商场等企业入围“2011年深圳连锁经营50强”。
据了解,深圳连锁业过去一年总体成绩优异,但未来发展障碍重重,特别是租金、人力成本上涨,使整个行业不堪重负,部分店铺不得不关店。
销售额增一成半8家企业已上市
据了解,去年深圳市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159.24亿元,增长17.9%,高出同期GDP增速7.9个百分点。深圳市连锁商业销售总额(在本地范围内)达到1895.5亿元,同比增长15.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3.8%,多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开展连锁经营的企业近1500家,其中达到一定规模的连锁企业超过800家,连锁店遍及除台湾地区的所有省份,拥有门店数超过4万家。
深圳零售企业中有7家进入中国连锁百强;7家企业进入广东省连锁10强排行,其中前6名均为深圳企业;直接上市的企业已有8家。
统计显示,在深圳的连锁企业中,“50强企业”的全国销售总额达2562.07亿元,其中在深圳地区实现销售额达到827.42亿元,占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5%。其中超市、百货仍是连锁业发展的主力业态。
在50强企业中,有29家企业为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共拥有全国门店总数10703个,在深圳区域的门店数为2336家,这两个数值均接近50强总数值的一半;全国纳税总额19.33亿元,其中深圳纳税总额9.34亿元。
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中,深圳连锁业发展总体形势向好,但也还面临诸多问题,今后或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
租金翻番企业关店员工流失居高不下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深圳零售业人力成本增幅平均在15%―20%,而租金成本增幅平均在25%―40%,远超过企业利润的增长。未来几年,成本持续上涨将不可逆转,企业原先利用人口红利、粗放型管理的局面将一去不返。
近日,记者走访深圳多家零售企业发现,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员工流失,招工难成为普遍问题。
据悉,由于深圳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员工面临住房、交通、用餐等多方面的涨价,虽然政府每年发布最低工资标准,但增加的部分工资是要企业自己承担而非政府补贴。
不少企业主反映,用工成本虽然已大幅上升,但吸引力有限,基层招工仍然困难。与此同时,现有的员工也纷纷离职回家发展。统计显示,2011年深圳某百货选择“回家发展”离职的员工有642人,占离职员工总数的30%。
“一方面是招工难,另一方面是有经验的老员工流失,双重压力下,企业的用工环境面临巨大挑战。”一名百货公司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
除了用工成本增加,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零售店铺租金的上涨对企业的影响更大。据了解,深圳部分零售企业是在1995―2000年成立的,店铺租赁合同期多为10年―20年,这两年将陆续到期,面临续租租金上涨超过一倍的局面,高企的租金使得部分店铺不得不关店,如新一佳的彩田店、百佳的群星广场店等等。
同质化竞争激烈受网购冲击较大
《2011年度深圳市连锁经营发展报告》显示,虽然深圳零售企业在不断探索新业态,但无论是较早发展的超市、百货、药店,还是近年崛起的品牌专卖、购物中心,同业态各企业间的经营模式、产品组合、服务消费群体等都存在同质化现象。
“各企业虽已意识到同质化将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不断探索多元化、多业态发展,但多数企业仍将‘跑马圈地’作为当前的主要目标,在精准定位和品牌塑造方面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仍然不足。”
与此同时,超市目前的销售情况也因网购而大幅下降,主要是标准化产品受到网购影响较大。面对没有门店租金和税收重压的网购企业对市场的争夺,让传统零售企业感到了明显的威胁,使得前几年还隔岸观火的传统零售业不得不纷纷探索网上销售。
据介绍,网上销售和传统店铺在营销方面的模式区别很大,很难相互补充,造成线下线上两套人马两套模式,反而增加了不少成本,至今仍然缺乏好的盈利模式。
此外,近些年来,不少企业为了扩张需要,纷纷设立子公司,造成企业的运行成本大大上升,财务、运营等多方面的费用开支明显增加,特别是一些新开店铺的培育期的亏损不能得到税前弥补,成为制约连锁业做大做强的最大阻碍和瓶颈。
来源:南方日报
每天16家“深圳店”内地开张 新业态加速崛起
依托强大的“深圳制造”实力,锻造出领先全国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圳连锁企业正加速迈向全国。
来自深圳市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深圳连锁企业正以每天约16家的速度在全国落地开花。前十大“深圳牌”连锁超市中,8成的销售额来自深圳以外地区;知名度最高的17家品牌专卖店旗下的12585个全国门店中,93%设在外地。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借助扩大内需、消费升级的东风,深圳商业正从传统的优势项目“大型连锁商场”,向珠宝首饰专卖、服装皮具品牌店、手机连锁经营,甚至是美容健身专业等新兴业态快速蔓延。
“深圳军团”大步迈向全国
“去年深圳连锁企业在全国新增门店超过6000家,平均每天就有约16家‘深圳店’开张。”这是深圳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带给记者的最新数据。
实际上,我市连锁商业的销售总额去年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半壁江山,并多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而这仅仅是“深圳连锁军团”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开展连锁经营的企业近1500家,其中达到一定规模的连锁企业超过800家,“深圳店”足迹遍及除台湾地区外的全国所有省份,拥有门店数超过4万家。
在版图扩张的同时,深圳连锁企业的“个头”也越长越大。目前,深圳零售企业中有7家进入中国连锁百强;7家企业进入广东省连锁10强排行,并垄断了前6强。仅排名前30强的连锁企业全国销售总额就将近2500亿元。
这其中,零售巨头华润万家去年新开门店900多家。茂业百货以“零售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攻城略地,从深圳、成都、重庆等南方地区,成功延伸到太原、包头等北方地区。不久前,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新奥天虹开业,被誉为“零售业高地”的北京,再增添来自深圳的商业地标。
新业态加速崛起
为什么深圳连锁企业近年来向外扩张速度如此之快?攻城略地靠的是什么法宝?
根据深圳连锁经营协会昨天发布的“2011深圳连锁经营50强企业”,这批深圳连锁企业的最强阵容名单,远远超出了人们对于传统商业的理解,除了超市、百货外,更有近年来快速崛起的珠宝首饰、鞋包服饰、医药、钟表、数码手机的品牌专卖、专业店,甚至还有婚庆、美容健身的连锁店。协会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输出新业态、创新管理模式、输出专业管理人才,这才是深圳商业走向全国的真正内涵。
随着深圳家居建材、家电、数码手机、药店、美容健身等专业店在全国加快布局,深圳人耳熟能详的好百年、金海马、顺电、恒波、易天、海王星辰、好家庭、中航健身会、中联、一致、万泽、首脑、雪姬美素等品牌,正逐渐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这样的深圳专业店已在全国拥有门店近5000家。
一些连锁企业也有意识地先在深圳种出“试验田”,琢磨出新业态、总结出新的经营模式,然后快速推向全国。例如,华润万家旗下OLE、BLT、VanGO、欢乐颂、生鲜超市等业态在深圳试水成功后,纷纷登陆国内其他城市;天虹高端品牌“君尚百货”开业半年已实现营业利润1269.92万元,增幅超预期,天虹计划将在厦门、南昌等地复制君尚百货;岁宝百货在上市后不仅开出了24小时便利店,更是打造了Smart 精品生活馆这一全新品牌。
社区型购物中心、高端百货、精品超市、生鲜超市……以新业态为标志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是深圳商业企业走向全国的真正法宝。
“深圳制造”发展后劲十足
在2011年的深圳连锁50强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品牌专卖、专业店走向成熟,数量占到27家。其中,珠宝首饰、服装皮具是深圳品牌专卖店的主力,专业店中又以家电数码、手机连锁经营为主。显然,这种商业格局正好暗合了深圳的产业格局,表明深圳的优势产业正是深圳连锁企业的强大后盾。
据了解,在众多的深圳连锁零售企业外地分店中,有30%到40%的商品来自“深圳制造”,而众多品牌连锁店,如龙浩、好家庭、优美世界等企业,销售的商品绝大部分产自深圳,每年通过深圳流通分销渠道走出去的“深圳制造”在百亿元以上。
分析认为,深圳是众多国际高端品牌的生产基地,深圳部分加工、制造企业在与国际品牌的多年合作中,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设计能力,并掌握了国际一流的工艺水平。近年,这些企业开始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由“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升级,每年都涌现出许多新创和特色品牌。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