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茂名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取得积极成效,全年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供需领域基本恢复,就业民生保障有力,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全市经济稳定恢复,主要指标增速好于预期。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为3279.31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48.68亿元,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032.43亿元,同比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98.20亿元,同比增长0.5%。
一、稳中求进,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全市持续做好“双统筹”,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经济成效显著。
(一)全年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全市经济从一季度下降9.7%逐季回升,上半年下降6.0%,前三季度下降1.3%,到全年增长1.5%,增长由负转正,全年增速跨越超11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全面正增长。第一产业增长5.4%,比一季度提高4.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1%,今年来首次正增长,比一季度提高20.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0.5%,比一季度提高5.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17个行业门类中正增长有13个,比一季度增加5个。
二、稳步推进,主要经济领域持续恢复。从生产、需求领域看,农业、建筑业产值突破千亿,工业生产基本恢复,投资、进出口实现正增长,市场消费持续回暖,服务业经营持续改善。
(一)农业产值超出千亿。今年来,持续发力抓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重要工作,措施得力。全年农业经济稳健,荔枝、龙眼丰收,生猪产能逐步恢复。粮食、蔬菜、油料、水果等生产管理工作扎实、有效,获得全面丰收。农业总产值首次实现千亿,达1050亿元,实现增加值659.82亿元,增长5.4%,农业对全市经济发展“压舱石”作用不断巩固。其中:种植业增长7.1%,林业产值增长7.0%;畜牧业增长3.9%;渔业增长4.9%。粮食面积产量双增。粮食播种面积374.92万亩,总产量152.77万吨,分别增长1.2%和1.7%。其中水稻播种面积315.40万亩,总产量135万吨,分别增长1.8%和2.2%。
(二)工业生产基本恢复。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9.7个百分点,分隶属关系看,中央省属企业增长8.3%,比前三季度提高10.3个百分点,地方企业下降18.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33.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7.6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9.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比前三季度提高11.8个百分点。全市产业园增长3.8%,比前三季度提高8.1个百分点。高端产业发挥积极作用,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9%,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5.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三)建筑业产值突破千亿。全市建筑业总产值1025.24亿元,突破千亿元,实现增加值305.3亿元,增长4.9%,比前三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7.3个百分点,2020末,全市资质内建筑业企业220家,比上年增加29家,其中特级资质2家,一级资质25家,二级83家,三级及以下110家,建筑业发展持续壮大。
(四)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增速今年来首次转正,比1-11月提高3.6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10.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民间投资降幅收窄到个位数,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恢复加快,完成投资额下降4.1%,降幅比1-11月收窄8.2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收窄12.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下降9.6%,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下降23.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5.3个百分点。
(五)房地产投资销售保持高增长。房地产完成投资增长11.7%,比1-11月提高3.2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11.3个百分点,商品房屋销售面积574.66万平方米,增长29.2%,从一季度来增速保持在两位数,房地产发展延续良好势头。
(六)市场消费持续回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6.48亿元,下降5.7%,降幅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2.9、7.1、12个百分点。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下降5.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8个百分点,乡村市场下降5.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8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下降5.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8个百分点,餐饮收入下降9.6%,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
(七)服务业经营持续改善。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32.31亿元,下降5.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1个百分点,全市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41.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为49.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在线消费、在线教育、云上办公、远程医疗等网络化场景不断丰富,1-12月,全市快递业务量5208.48万件,增长36.3%,全市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3.8%。
(八)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全市进出口199.27亿元,增长1.5%,今年来增速首次转正,比前三季度提高2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69.24亿元,下降0.8%,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0.7个百分点,进口额30.01亿元,增长16.3%,比前三季度提高16.3个百分点。
三、以稳促保,稳住了经济基本盘。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市上下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并取得积极成效,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兜住了民生底线。
(一)保民生稳就业,兜住了民生底线。市委、市政府把保就业保民生作为首要政治任务,12月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48%,比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05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1-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2.0%,涨幅比一季度回落3.4个百分点,控制在3.5%目标值内。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1.23亿元,增长5.2%,其中用于民生类支出396.14亿元,占全部支出的82.3%,增长4.3%,其中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关的支出44.45亿元,增长20.2%。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万元,同比名义增长6.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万元,名义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万元,名义增长6.2%。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 66210 户 154654 人、180 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二)保主体稳企业,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79万户,增长8%,其中新登记企业数1.13户,增长19.2%。为帮企业渡过难关,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出台暖企稳企“茂十条”,制定税务政策“茂税 25 条”、强化金融服务“茂金 18 条”,落实援企稳岗保就业等政策,各项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力,共计为企业新增减负28.09亿元。1-12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 29.3%,降幅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21.3、 49.6 、75个百分点。
(三)保运转稳预期,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地方财税收入转正。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66亿元,增长2.0%,其中来源于税收收入74.22亿元,增长0.6%。全市税收总收入379.99亿元,下降9.1%,其中国内税收332.08亿元,下降6.5%。金融市场稳健运行。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246.33亿元,增长7.8%;各项贷款余额1871.39亿元,增长18.3%,存贷比57.6%,比上年末提高5.1个百分点。用电量增速保持稳定。全社会用电量133.30亿千瓦时,增长7.8%;其中工业用电量66.58亿千瓦时,增长2.9%。运输行业持续恢复。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6.4%,比前三季度提高5.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41.6个百分点,水路运输总周转量下降7.4%。
(注: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19年,茂名市地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3248.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