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海外动态

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超5万亿,增26.2%

2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5.1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6.2%,是同期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两倍有余。

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销售交易额近4.2万亿元,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逾八分之一,占比较2016年同期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当天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网络零售已成为带动中国零售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据官方对重点零售企业的监测结果,网络零售业态增速为25.4%,远高于百货店、超市和购物中心等其他零售业态的增速。 

快速发展的网络零售也推动了中国经济转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据商务部数据,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三线以下城市网购订单增长明显快于平均水平,成为新的消费驱动力。不少制造业企业利用电商平台积累的海量数据,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推出新产品。 

网络零售行业自身也逐渐成熟。孙继文称,该行业的竞争方式正向良性发展,小型电商平台开展差异化竞争,各自培养在客户群体中的优势;大型电商平台不再主打“价格战”、“公关战”,促销更加规范。零售方式上,线上线下正在加快融合,“线上下单、门店提货”,“门店下单、仓库配送”等新型零售方式已经实现。技术水平上,电商平台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技术已从概念走向应用。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李晓喻) 

 

  商务部:去年全国网络零售额达5.16万亿元 保持中高速增长

  2月9日,商务部召开例行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表示,2016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5.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网络零售市场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孙继文介绍,其中,实物商品的网络零售交易额为4.19万亿元,同比增长25.6%,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15.2个百分点。网络零售市场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增长速度快。网络零售的渗透作用持续增强,实物商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2.6%,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8个百分点。网络零售成为带动零售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商务部对重点零售企业的监测结果显示,网络零售业态增速为25.4%,远高于百货店、超市和购物中心等其他零售业态的增速。 

  二是网络零售行业逐步成熟。市场主体进一步优化,B2C模式的优势逐步增强,在网络零售交易额中的占比超过55%;竞争方式向良性发展,母婴、生鲜、跨境、家装、时尚等领域的小型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差异化竞争,培养在各自行业和客户群体中的优势;网络促销更加规范有序,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不再主打“价格战”、“公关战”,而是推出高品质服务,组织演艺、直播等活动,营造全行业参与的购物节氛围。 

  三是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网络零售发掘释放消费潜能,农村网购更加普及,来自中西部地区和三线以下城市的订单增速明显高于平均增速,成为新的消费驱动力。网络零售为国产品牌崛起提供平台,在家电、手机等市场,国产品牌确立优势地位,传统品牌利用电子商务渠道在年轻客户群体中打开市场。网络零售大数据支持定制化生产,众多制造企业纷纷开展“专属定制”活动,通过挖掘电子商务平台积累的海量数据,快速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推出新产品。 

  四是线上线下融合持续推进。零售巨头强强联盟,形成优势互补的融合模式,推动零售业资源优化配置。电商平台协助商家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实现了“线上下单、门店提货”、“门店下单、仓库配送”等新型零售方式,加快传统商业数字化。生活服务、文化娱乐、旅游出行、教育和健康等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模式不断创新,二手闲置、共享租赁等分享经济成长迅速,2016年O2O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约45%。 

  五是新技术推动服务升级。电商平台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云计算服务商的处理能力不断增强。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技术从概念走向应用,大幅提升了物流快递效率,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新技术应用也催生了营销模式的不断创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个性化场景,实现了针对不同消费者“千人千面”的定向导购和促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逐步成熟,缩短了消费者与物品的视觉感知距离,提升用户体验,辅助交易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