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惠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平台构建、产业培育、企业成长、人才“双高”、县区赶超和惠民倍增“六大计划”,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实现了惠州经济“十三五”良好开局。
据省统计局核定,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2.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72.5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36.45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03.18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5.1:53.8:41.1。
一、农业生产增势平稳
201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74.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131.18亿元,增长4.7%;林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5.8%;牧业增加值25.33亿元,增长1.3%;渔业增加值13.14亿元,增长3.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08亿元,增长9.5%。
二、工业生产增幅回升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2.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集体企业下降33.6%,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4%。分行业看,电子工业增长7.6%;石化工业增长4.4%;汽车工业增长20.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7%。2016年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9%和7.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2.4%和5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6.2%,比前三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下降4.2%。
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6.81亿元,增长23.1%,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1.6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稳
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39.71亿元,增长9.4%,增幅比前三季度提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投资417.91亿元,下降6.4%;民间投资1376.89亿元,增长16.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8.19亿元,下降25.3%;第二产业(工业投资)813.55亿元,增长13.5%,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207.97亿元,增长7.6%,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4.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47.63亿元,增长22.5%,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9.5个百分点。全市基础设施投资314.95亿元,下降12.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6个百分点。
四、商品房销售增幅回落
2016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839.15万平方米,增长16.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193.75万平方米,增长15.7%。房屋新开工面积1818.50万平方米,增长133.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374.00万平方米,增长123.9%。商品房销售面积1771.91万平方米,增长36.3%,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6.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00.22万平方米,增长36.4%。商品房销售额1415.00亿元,增长76.8%,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1337.17亿元,增长76.3%。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23.35亿元,增长34.4%。
五、市场消费较快增长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88亿元,增长12.3%,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93.62亿元,增长1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4.26亿元,增长12.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08.28亿元,增长10.9%,商品零售1119.6亿元,增长12.4%。从限额以上零售业看,汽车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25.8%;机动车燃料油零售企业零售额下降0.4%;家电零售企业零售额下降7.4%;综合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9.6%。
2016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30.6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增长19.0%,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1.2个百分点。
六、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
201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044.8亿元,下降9.8%,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外贸出口1972.5亿元,下降8.7%,增幅与前三季度持平;外贸进口1072.3亿元,下降11.8%,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2个百分点。
七、财税收支平稳增长
2016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1.29亿元,增长10.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9.70亿元,增长11.0%。国税收入完成609.28亿元,增长17.8%,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7.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税收完成466.10亿元,增长19.0%,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5.9个百分点。地税收入完成224.89亿元,增长2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09.25亿元,增长4.8%。
八、金融信贷快速增长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974.48亿元,增长29.7%,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9.3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1945.23亿元,增长13.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460.97亿元,增长28.1%,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11.8个百分点。其中,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3155.13亿元,增长28.0%。金融存贷比69.6%,比前三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
九、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上涨1.9%,涨幅比前三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呈温和上涨态势;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0.6%;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2.4%。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6涨2降”:食品烟酒类上涨4.5%,衣着类上涨4.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5%,医疗保健类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8%;居住类下降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1.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1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下,2016年我市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对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回落,但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对比前三季度有所提升,大部分经济指标继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17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下行压力仍然不容忽视。下一阶段,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总抓手,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根据最新行业分类标准,第一产业不包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不包含开采辅助活动和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第三产业包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开采辅助活动和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3)财政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局;国税数据来源于市国税局;地税数据来源于市地税局;金融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广州海关综合处;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