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交通运输博览会(下称“物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展期3天的物博会,以“共展蓝图、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共赢未来”为主题,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和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联合承办。展览面积近7万平方米,共设14大展区,目前已有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900家企业参展,国际展商比例超过30%。
物博会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物流分工与竞争的重要窗口,以及吸引国际物流公司进入中国的门户,为全球物流行业搭建开放交流、专业诚信与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从2006年的第一届到今年的第十二届,物博会促进和见证了深圳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十二五”期间,深圳物流业年均增速达11.2%,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19%。“十三五”期间,深圳的目标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化物流枢纽城市,将投资1500亿元,实施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千亿投资工程”。一系列政策推动与成效凸显深圳作为中国物流业创新发展样本的示范作用。
本届展会亮点纷呈,在展馆方面,增设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消费电子与智能制造供应链等主题专馆;在论坛方面,将举办全球价值链创新发展峰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港论坛等。随着物博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展览面积、参展国家、专业观众正在迅速增长,展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持续增强,实效化水平持续提升。
文/图:戴晓晓 李宇
国际▶▷海外展商占比超三成
物博会自开办以来,一直以“国际化”作为办展宗旨之一。而经11年打造,已经成为国际顶级物流展示平台,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
据统计,本届物博会将迎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900家企业参展,包括UPS、DHL、FedEx、荷兰鹿特丹港、德国汉堡港、土耳其航空、比利时列日机场、俄罗斯俄铁集装箱等知名展商,还有首次亮相物博会的爱沙尼亚国际展团。这些国际企业皆为行业翘楚、行业领军,他们的到来将与国内的品牌企业相映生辉。主办方透露,本届物博会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国际展商比例超过30%。
国内展商则包括航空界的南方航空、深圳航空、海南航空等;物流与供应链服务领域的招商局集团、盐田港、越海全球、 怡亚通、华南城、腾邦等;快递界顺丰、中国邮政等;港航界中远、中外运、深圳港等;物流技术与装备企业比亚迪、陆地方舟等众多行业高端骨干企业。物博会9号馆设有“物流一条街”,最优秀的物流企业将在这里亮相。
本届物博会展区功能鲜明,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按功能板块共设14大展区。展览内容涵盖制造业、零售业、以供应链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等,整合全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打通制造、流通与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前沿▶▷增设主题专馆引领行业转型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物流业正在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迅速转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日益广泛用于物流领域,物流与电子商务也在日益融合。此届物博会着眼上述趋势,针对行业痛点,增设多个与物流密不可分的主题专馆。
“对技术的应用是物流行业的产业发展趋势。”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秘书长郑艳玲认为,纯电子商务时代很快会结束,线上线下将进行深度融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成的“新零售”是未来全新的商业模式。物流可以说是连接线上线下最重要的一条纽带。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专馆(6号馆)是本届物博会特别为此设立的,跨境电商、云计算、智能穿戴、物联网、网贷精品与微商等,都是这个专馆的参展范围。
随着中国制造业不断优化与调整结构,“互联网+”带来的动力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的拉力相结合,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创造条件,让其逐渐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为此,本届物博会特别设立消费电子与智能制造供应链专馆(7号馆),广邀深圳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制造业——消费电子与智能制造行业的代表企业,让物博会成为融汇制造业、零售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一体的国际性交流平台,深刻诠释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
除了展会资源优化整合,实效化举措也进一步创新。今年物博会举办的中外企业对接洽谈会、新品发布会、出口跨境电商资源对接会、人才嘉年华“金饭碗”招聘活动等就是针对企业的需求组织,不仅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世界范围内物流发展动态,又能实现实时资源无缝对接,将对企业、行业产生积极作用。
物博会也是一场交易大会。在组委会力邀下,以华为、富士康、中兴、大族激光、美的等为代表的大批生产制造企业,以及沃尔玛、家乐福、腾讯、阿里巴巴、亚马逊等为代表的大型商贸流通及电商企业将前来参观采购;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制造业发达地区企业也将在政府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等机构的组织下组团前来物博会参观和洽谈。
前瞻▶▷千亿投资打造国际化物流枢纽
今年9月份,深圳越海全球供应链有限公司宣布完成12亿元A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国内物流供应链行业首家A轮融资达到“独角兽”级别的企业。
之所以能够诞生全国首家供应链“独角兽”企业,与深圳创业创新氛围、持续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密不可分。以《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4—2016年)》为例,政策实施期间,深圳累计资助企业545家次,物博会参展商1000多家次,共发放资金4.77亿元。
通过政策引导和专项资金的撬动, 物流业产业支柱地位日益巩固,规模不断扩大,效率持续提升,转型升级效果显著。统计显示,2016年,深圳物流业增加值达1984.5亿元,同比增长9.4%,占GDP比重达10.2%。深圳市政协专题调研显示,深圳有各类物流企业逾1.7万家,营业收入超百亿的企业有10家,物流企业总部化趋势在深圳凸显的同时,企业的物流服务网络逐步向外布局。
《深圳综合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深圳努力建设以全国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物流合作引领区、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深港共建国际航运中心为内涵的、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化物流枢纽城市。根据《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深圳计划实施8大类共37项的“千亿投资工程”。至2020年,实现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760亿元,物流业增加至占GDP比重达到10.6%等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物流与供应链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名片。深圳是全国供应链服务企业的发源地和聚集地,这里聚集了全国80%以上的供应链公司,在行业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根据“规划”,深圳在“十三五”期间致力打造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拟通过调整相关资助项目条件、标准、额度等,有力促进行业高端化、绿色化、信息化发展,持续提升深圳物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