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国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后,近日苏宁又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独立的物流公司。
最近,苏宁物流方面动作连连,自建物流向第三方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快。
两周前,苏宁方面宣布,已通过国家邮政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核,获国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近日苏宁又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独立的物流公司。这些举措都说明苏宁在加快向第三方物流转型,并推动苏宁物流体系社会化经营战略的加速实现。
就在苏宁意气风发之时,业界认为其物流社会化的战略仍然任重道远。
供应商不买账
【已有自有物流的家电品牌与苏宁不会合作,反而成为竞争对手。】
苏宁的物流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服务自己业务的物流配送需求,包括实体店与电商平台;第二步就是服务与苏宁合作的供应商;第三步就是向社会开放,从自建物流彻底转型为第三方物流。目前,苏宁物流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向供应商提供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
对于苏宁物流的社会化战略,业界有着质疑的声音。
“电商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自建物流来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无可厚非,毕竟物流是实现电商与客户接触的桥梁,因此电商需要能够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优质物流服务,而第三方物流又不能满足电商的需求。但是自建物流并不是一种模式,只是一个时间阶段的产物。自建物流向供应商与社会开放,并不会有什么前景。” 买卖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原如风达快递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白光利表示。
白光利介绍,苏宁物流开放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供应商的配合难题。目前苏宁物流的开放程度也仅限于服务供应商。苏宁以销售3C类产品起家,尽管电商平台已经扩展到全品类商品的销售,但是苏宁留给消费者的印象仍是大家电。苏宁的家电供应商很多都是品牌商,比如海尔、格力等。但是这些品牌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比如说海尔,多年以来,它的仓储物流体系已很健全,并且其旗下又有自己的快递公司日日顺。海尔怎么会用苏宁的物流呢?其他品牌商也一样。现在几乎所有的品牌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体系,要么自建,要么与第三方物流合作。
“苏宁与品牌商除了是合作的关系,又是竞争对手。”白光利表示,企业做大了,对手就多了。
记者也了解到,海尔的销售渠道,除了与苏宁等零售商合作外,自己也在销售产品,也建有自己的电商平台海尔商城,平台的配送也是通过日日顺来完成。如果说苏宁只是一个销售渠道,海尔与苏宁合作是必然的,但是苏宁如今不仅仅是一个渠道,它还要成为一个物流商,去接手原本海尔自己在做的服务,两者就成了竞争关系。
“苏宁现在就是在模仿,在走别人走过的路,缺少创新。”白光利的这句话指的就是苏宁的物流开放战略。电商物流开放已经有了先行者,如凡客与京东等,苏宁现在走的路与其他同行几乎无异。
另外,尽管苏宁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成立独立的物流公司,以推动物流社会化战略的实现。但是一个有着多年实体零售经验的企业的意识与思想根本一时转变不过来,仅仅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根本无法摒弃传统的零售思想。
有人甚至认为,目前,电商处于一个浮躁期,大家都想着扩展品类,扩大规模,物流方面也是想将自建物流做成专业的第三方物流,都在奔着“名声”走,真正想做什么,能够做成什么,都不是很清楚。
发挥优势服务自身
【苏宁家底深厚,自建物流有很多优势,可为O2O战略打下基础。】
“但是苏宁的自建物流体系对其自身的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并且它也存在一定的优势。”白光利认为,苏宁物流的“家底”深厚,以此来发展O2O战略,做好本职的零售业务才是苏宁应该走的路。
白光利任黄光裕领导的鹏润投资有限公司物流总监时就对苏宁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苏宁拥有众多的实体门店,这就给其电商平台苏宁易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首先是利用实体门店作为储存点与配送点,从实体门店业务来说,大大提高了原有物流体系的工作效率,从电商业务说,借助原来就有的物流设施与资源,也节约了很多的物流成本。
电商高额的物流成本一直备受关注,苏宁做自建物流,又计划向社会开放,这都离不开成本与投入。
但事实上,苏宁不同于其他电商企业,尽管在物流方面的投入也很大,但是在原有的物流体系基础上,也不会增加太多。
尤其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苏宁的实体门店数量很多,位置大多都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这为当地的物流配送服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此看来,苏宁在推动O2O战略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苏宁方面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也将O2O战略提升到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对苏宁来说,O2O零售已成为其超越传统电商的战略选择。近日苏宁进行的组织架构调整,成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大“运营总部”,目的是打造线上线下一致的消费体验。
据了解,新成立的大“运营总部”将原来负责线下实体门店经营的连锁平台经营总部和负责线上苏宁易购经营的电子商务经营总部进行整合,将去年在门店端、PC端、手机端和TV端的多入口布局统一融合落地。
O2O战略对于苏宁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这一战略不仅可以提升客户的消费体验,更能发挥其有实体门店支撑的物流优势。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不仅可提高物流效率,还有助于自提业务的实现,从而缓解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的矛盾。
海外拓展梦想还很遥远
【虽然拿到国际快递牌照,但苏宁的重心仍是国内业务。】
新年过后,苏宁方面向市场释放出一个消息——苏宁获得国际快递牌照,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国际快递运营牌照的电商。对此,业内推测,苏宁将要开拓国际网购市场。
事实上,早在2013年9月,苏宁就开始布局海外网购市场,在2013年12月12日,苏宁易购与跨境购物网站“洋码头”合作,上线“全球购”。
尽管苏宁有意将业务向全球拓展,但是国内电商进军海外的道路很艰难。“苏宁内地以外的业务主要在香港与日本,但也是本土化销售,业务还没有拓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位熟悉苏宁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苏宁向海外拓展梦想的实现还很遥远。
该人士表示,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品牌电商企业,比如美国的亚马逊,它的网络几乎遍布整个美国,它的经营及盈利模式已经很成熟。苏宁等国内的电商根本无法与亚马逊比拟,到美国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目前国内电商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都在疯狂地圈地,盈利模式都还不成熟,国内的业务还不稳定,急着向国外发展的做法并不可取。”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对于苏宁获得国际快递牌照的事情,业内也一直认为并没有实际意义。“苏宁不会做国际快递。首先它的国际业务几乎还没有开展,更别说成规模,成交量很小的业务并不需要自己专门去做物流配送,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物流公司来做。获得国际快递牌照只是一种宣传。”白光利认为苏宁在国际业务上还不会有什么举措。
另外,还有一种推测,苏宁获得国际快递牌照对于苏宁云台在全球范围内的招商极为有利。的确,随着苏宁的发展,吸引海外一些品牌商的加入,对于苏宁来说可以增加品牌的多样性,从而增强竞争力。尽管如此,苏宁也不会专门为了国外的供应商而去做国际物流,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才是节约成本的最佳办法。
业内普遍认为,苏宁获得快递牌照并没有实际意义,苏宁近期也不会在国际快递方面有什么举措。
业内人士认为,苏宁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打造O2O战略,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来创造新的历史。“踏踏实实地做好国内业务,打好基础,这才是最重要的。”白光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