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商务政策

政策扶持+“二孩”开放幼教产业机遇凸显

近日,记者从广东幼教行业知名企业伟才教育集团获悉,今年该集团将拓展普惠制模式的“伟才·厚永”,以及精品式的“埃斯伦”小班制育儿业务。无独有偶,国内知名母婴家庭服务平台宝宝树最近亦加入社区早教行列。

在资本市场,教育培训尤其是幼儿教育备受青睐。记者获悉,去年底以来,教育企业掀起一波转板浪潮,除大量新三板教育企业沉淀外,不少非新三板企业也在谋求独立IPO。

据一项行业数据显示,预计我国在2020年的0-6岁的婴幼儿数量将达到1.44亿。与此同时,家庭对幼儿教育也更加重视,伴随着三四线城市的崛起和国家对幼教行业的扶持,幼儿教育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预计至2020年,该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 实习生 逯旭瑞


多重利好下,各路资本争相进入幼教业

记者近日走访广东伟才教育集团时,该集团董事长罗骇浪正在“伟才教育幼儿园项目投资解析会”上给投资者上课,讲解幼教行业的国家政策导向,传授幼儿园运营“干货”。

罗骇浪告诉记者,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全国学前儿童基数越来越大,家长对幼儿园的需求扩增,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幼教行业的发展前景进入了“黄金时间”。

“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也再度提升,不少投资人纷纷投入幼儿园加盟领域。“据其介绍,近年来有很多投资人进入该市场,包括房地产商、服装商、婴儿食品企业等,但这些外来资本者在幼教领域陌生,故该公司为它们提供从选址、装修、教学、培训、品牌等一条龙运营服务,而外来投资者也往往采取财务投资模式。

据伟才教育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68.14万元,同比增长53.56%;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91万元,同比增长10026.16%。该公司解释,营收大幅增加,主要为公司客户量增加,提高服务收费标准所致。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幼教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热情高涨,部分幼儿教育连锁机构看到商机,争相进入。

记者从广州正佳广场方面获悉,该公司正在筹备与一家幼教机构合作,拟在正佳广场内开设托所儿,为周边写字楼或逛街购物家长们提供育托服务。

此外,近期宝宝树、广东“幼儿教育第一股”伟才教育、纽诺育儿等亦有进军社区、产业园或商业中心的计划。

幼教行业近年来成为投资人关注的热点,每年在该领域的投融资均不少。据创业邦统计,8月14日—20日发生75起国内投融资事件,较上一周增长8%,其中涉及教育行业的占比达8%,包括作业帮获得1.5亿美元的C轮融资;方圆合众教育获得3000万A轮融资,画啦啦获得千万级A轮融资等。

上市的教育企业军团也在不断壮大。据介绍,2015年和2016年,多家教育企业成功进入新三板,今年更多新三板企业、非新三板企业都在谋求独立IPO。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新三板的教育企业大约有250家,上半年有6家企业申报IPO辅导,如亿童文教、颂大教育等;今年7月,世纪天鸿过会,成为新三板第一家独立IPO进入A股的教育公司。


教育投资回本周期长需谨慎

“教育行业在一级市场和新三板都享受相对比较高的估值,原因在于教育企业一般可以提前收费,预收款比较多,所以现金流状况比较好,好的现金流能带来好的估值预价。”此前,东兴证券传媒团队分析师洪一曾分析称,幼教作为教育行业中的细分领域受到资本市场的诸多关注,加之国家推出一系列利好教育行业的政策,支持发展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消费服务,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幼教领域正迎来发展的契机。

记者获悉,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大力推动普及型托儿所、幼儿教育的自筹自办。教育部也曾下发意见称,拓宽民间资金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渠道,鼓励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学前和学历教育领域,连锁幼儿园投资市场开始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支持为动力的良好发展局面。

洪一指出,目前幼教领域按照上下游产业链可分为:以提供教育设备、教学内容、师资培训以及教育信息化为主业的资源供应商,另外一个是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渠道商,包括线下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平台。

“未来政策倾向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发展的方向是普惠幼儿园或差异化的高端幼儿园收益,非普惠普通幼儿园会受到双重挤压。”洪一表示,幼儿园作为幼教其他产品的入口,成为资本市场的争夺点,幼儿教育行业正在快速整合,像目前威创股份、秀强股份等上市公司均在积极布局幼儿园及幼教产业链。

不过,对于目前幼教产业投资热现象,有业界人士表示担心。

罗骇浪称,这几年特别多外来资本进入幼教产业,这对教育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情。但他也有些担心投资过热,“教育尤其是幼教投资,回本周期长,盈利性相对低,而且专业性强,若是对投资引导不合适、不恰当,部分投资者急功近利,还可能会给行业带来灾难。”

奇迹曼特CEO王文武亦向媒体表示,在教育行业,前些年O2O授课商业模式曾经很火,但后来发现投资效果并不好,“这类企业多数找不到盈利点,仅仅追求技术、用户数和规模,现阶段采用互联网的玩法很难行得通,实际变现需要过程。”

他认为,仅仅靠一对一直播或把线下搬到线上是无效的,重点在于是否实现教学、研发全面对接,实现教学系统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