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战略的“四要”解读:一定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要围绕民生扩内需、要与投资找到结合点,要和扩大外需相互促进——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5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22日举行吹风会,《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和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解读《报告》有关情况。孙国君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表示,扩大内需是中国一直坚持的战略举措,今年的《报告》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多角度、综合地去看待认识扩大内需的内涵和意义。
孙国君指出,扩大内需是中国一直坚持的发展经济的举措,关于扩大内需的战略以前提出过,2000年《报告》第2条整个部分就讲“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这是在“九五”时期。到2011年,在“十二五”的时期,又提出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我们实际上是一直在坚持扩大内需,因为扩大内需是一个人口大国的特有优势,它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支撑。
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我们今年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从理解的角度来说,不是简单说因为需求不足就要扩大内需。从我的理解角度,大概有以下四点。
一是扩大内需一定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能满足需求的升级,也能创造需求。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以后,很多居民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增加了,生产供给也要跟进,扩大内需也需要整个产业供给体系同步升级,使经济进入高水平的动态提升。
二是围绕民生扩内需。如果仅为扩内需而扩内需,就失去了意义。发展是为了改善民生,扩内需的终极目标也是改善民生,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整个扩内需是围绕着民生来做文章的。
三是消费和投资的结合点上,整个投资要围绕着扩大消费,找到一些结合点来推动,包括“两新一重”等等。
四是扩大内需和扩大外需相互促进。大家很容易产生误解,认为有内需就不要外需了,实际上不是这样。我们现在进出口总额已经占到GDP的30%左右,内外需两个市场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中国扩大内需的市场是面向世界的大市场,扩大内需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给国内的企业带来福祉和机会,也能给各国企业带来机会,中国扩大内需走到今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