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382.23亿元,为预算的98.9%,比2018年增长3.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874.02亿元,完成预算的101.5%,增长8.1%。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69.16亿元,支出总量为240143.18亿元。收支总量相抵,赤字27600亿元,与预算持平。
《报告》指出,2019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主要包括: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继续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支持脱贫攻坚,积极支持污染防治,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财政部门出台一系列财税支持政策,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截至4月底,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499亿元。在抓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同时,实施一批阶段性援企稳岗兜底等财税政策。分三批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债务限额28480亿元。
《报告》提出,将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一要促进消费回暖。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支持各类商场、市场全面复商复市、生活服务业常态化运营。鼓励在线消费等新业态发展,扩大绿色、健康消费。
二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抗疫特别国债与其他财政资金的统筹衔接,增强地方资金使用自主权。大幅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主要用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战略项目,带动民间投资,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