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阳江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较高,但 扣除基数影响,增长处于合理区间。
一、工业发展势头强劲。1-2月,由于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比2020年增加52家,且广青、新钢铁、宏旺、明阳、海滨电力等大型企业因就地过年满负荷生产,全市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7.74亿元,同比增长75.2%,比2019年1-2月份增长67.7%,两年平均增长29.5%。六大主要行业完成增加值65.81亿元,增长70.2%,两年平均增长29.4%。其中,金属制品业增加值23.88亿元,增长131.9%,两年平均增长80.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21.75亿元,增长42.5%,两年平均增长9.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7.01亿元,增长79.7%,两年平均增长31.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6.23亿元,增长62.5%,两年平均增长29.4%。此外,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6.50亿元、16.51亿元,同比增长169.5%、114.3%,两年平均增长100.3%、51.7%。
二、投资实现较快增长。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比2019年1-2月份增长26.2%,两年平均增长12.3%。其中,项目投资增长34.9%,两年平均增长26.0%;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3%,两年平均下降5.6%。工业投资增长28.5%,两年平均增长36.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0.8%,两年平均增长28.9%。其中,在中节能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二期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等拉动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2%。工业技改投资下降35.7%,两年平均增长14.1%;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0.2%,两年平均增长79.7%;建安工程投资增长46.3%,两年平均增长9.2%。
三、消费市场恢复向好。1-2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4亿元,同比增长27.3%,比2019年1-2月份增长1.4%,两年平均增长0.7%。从消费类型看,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商品零售19.09亿元,增长33.4%,两年平均下降 4.1 %;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餐饮收入1.25亿元,增长51.3%,两年平均下降22.3 %。从商品分类看,其中,在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带动下,汽车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8.63亿元,增长70.7%,两年平均增长7.6 %;由于石油价格提高和居民出行增多,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5.58亿元,增长18.5%,两年平均下降5.9 %。
四、财税收入平稳增长。1-2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1亿元,同比增长6.8%,比2019年1-2月份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4.0%。其中,税收收入9.28亿元,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1.9%;非税收入2.13亿元,下降8.5%,两年平均增长15.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04亿元,下降3.0%,比2019年1-2月份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长10.4%。全市组织税收收入(全口径)35.79亿元,增长24.8%,比2019年1-2月份增长4.8%,两年平均增长2.4%。
五、金融市场保持稳健。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72.14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1160.03亿元,增长13.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87.73亿元,增长15.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全市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 415.74亿元,增长26.4%;存贷比83.0%,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
六、对外贸易增势喜人。1-2月,全市进出口总额34.7亿元,同比增长72.1%,比2019年1-2月份增长48.0%,两年平均增长21.7%。其中,进口总额8.3亿元,大幅增长244.7%,比2019年1-2月份增长71.3%,两年平均增长30.9%。进口以铁矿砂及其精矿为主,进口4.1亿元,增长103.3%;进口棕榈油1.2亿元,去年同期无进口。出口总额26.4亿元,增长48.7%,比2019年1-2月份增长42.0%,两年平均增长19.2%。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1-2月出口机电产品15亿元,增长51.1%;其中金属制品12.5亿元,增长57.8%。
七、工业用电增长提速。1-2月,全社会用电量21.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2%,比2019年1-2月份增长28.2%,两年平均增长13.2%。其中工业用电量16.10亿千瓦时,增长31.4%,比2019年1-2月份增长33.6%,两年平均增长15.6%。
八、消费价格有所回落。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7%,比上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下降1.0%,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2.1%。分类别看,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服务)价格呈“2涨6降”态势。与此同时,1-2月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