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汕尾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今年各项经济发展目标,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实现总体经济较上半年稳中有升。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90.03亿元,同比增长5.7%,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82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1.07亿元,增长4.1%。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稳定。前三季度,全市蔬菜产量99.52万吨,增长5.7%;水果产量27.83万吨,增长4.1%;肉类总产量9.64万吨,增长5.5%;水产品产量41.37万吨,增长2.5%;生猪出栏量76.09万头,增长5.3%;家禽出栏量2488.64万只,增长4.8%。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明显回升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6.03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9.10亿元,增长2.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则分别增长8.5%、5.6%、7.5%和8.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滑,下降1.0%。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快于轻工业,分别增长7.9%和0.8%。分主要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迅速,分别增长10.3%、9.3%和7.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下降6.4%。现代产业快速增长。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4.75亿元,增长14.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43.22亿元,增长10.9%,增幅分别比上半年提高5.9个和1.2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90.01亿元,增长5.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9.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6.89亿元,增长116.3%。从投资产业看,工业投资规模扩大,增速逐月加快,彻底扭转上半年下滑局面。第一产业投资14.61亿元,下降28.4%;第二产业投资127.49亿元,增长32.3%;其中工业投资126.72亿元,增长35.5%,增速与上半年下降11.3%相比提高了4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247.92亿元,下降2.0%。
(四)国内消费市场保持稳定,物价涨幅有所回落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32亿元,同比增长8.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8.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8.3%。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增长8.8%;农村零售额增长8.6%。1-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0%,比1-8月回落0.1个百分点。食品烟酒类大幅上涨是拉动物价上行的主要因素。八大类消费价格呈现“六升两降”的特点,其中食品烟酒、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及娱乐、医疗保健同比分别上涨7.2%、0.9%、0.2%、0.8%、1.0%和4.4%;衣着、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下降0.5%和0.2%。
(五)地方财税稳定增收,金融信贷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1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2%(剔除非正常因素影响)。其中,税收收入15.44亿元,增长29.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6.86亿元,下降10.4%。从国地税税收收入情况看,国税税收收入28.0亿元,增长23.4%;地税税收收入20.7亿元,增长7.9%。国地税税收收入合计48.7亿元,增长16.3%。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14.09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105.86亿元,增长48.6%;住户存款425.01亿元,增长9.8%。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349.76亿元,增长15.0%。新增贷款增势良好,前三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346.70亿元,比年初增加46.70亿元。
(六)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税收收入较快增长,国地税税收收入合计增长16.3%。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比例进一步下降,财政收入质量有所提高。财政收入非税比为30.3%,同比下降28.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稳步回升。全市全社会用电量38.15亿千瓦时,增长7.1%。其中工业用电量15.51亿千瓦时,增长3.0%,增幅比上半年提高6.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全市公路货运量增长8.2%,客运量增长6.5%,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长10.5%,旅客周转量增长8.5%。企业利润保持增长。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8.35亿元,增长2.9%;实现利润总额26.03亿元,增长7.8%,成本费用利用率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4.1亿元,增长11.9%,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增长42.6%。
(七)“四上”企业培育工作进展顺利
今年9月5日,市政府出台《汕尾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培育“四上”企业的实施意见》(汕府[2016]64号)文件,成立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四上”企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规上工业、商贸业、建筑与房地产业和规上服务业四个培育小组。近段时间以来,四个培育小组和各县(市、区)政府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积极行动,狠抓落实,培育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止10月18日,全市共有“四上”企业479家,今年新培育入库企业36家。目前,各县(市、区)“四上”企业培育工作正加紧进行。
(八)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75元,增长9.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2元,增长9.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9元,增长9.2%。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前三季度,全市总体经济运行平稳,经济运行态势出现积极变化,各项指标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升,但总体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支撑经济增长的工业、投资、进出口、财政八项支出等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偏弱,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明显。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预期目标不理想
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与年度计划目标相差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同比回落4.8个百分点,与目标相差8.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与目标相差14.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与目标相差2.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目标相差76.7个百分点;进出口与目标相差18.3个百分点。
(二)工业增速相对较低,经济效益提高不明显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4.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受部份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以及企业停产退库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位运行。1-9月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2.1%,比全部规上低2.2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不明显。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7.8%,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1.4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同比下降17.1%。另外,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长较快,产品销售率有所下降。
(三)固定资产投资扩张仍显乏力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3个百分点,与目标相差14.5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仅增长0.2%,我市大项目数量少且投资额下降是造成项目投资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此外,重点项目进展缓慢等也是制约投资扩张的主要因素。2016年汕尾市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25个,年度计划投资135.85亿元,1-9月份完成投资77.9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7.4%。汕尾市重点建设项目105个(新调整),年度计划投资212.37亿元,1-9月份完成投资104.74亿元,仅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9.8%,均达不到序时进度。
(四)外需与外资未见明显改善
根据商务部门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47.6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出口66.6亿元,下降10.7%;进口81.0亿元,增长5.7%。按美元计算,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2.52亿美元,同比下降8.3%。其中出口10.16亿美元,下降16.2%;进口12.36亿美元,下降0.7%。全市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宗,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79万美元,同比下降36.7%。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近两年来我市外贸进出口与利用外资持续下滑,形势不容乐观。
(五)财政支出大幅减少,助力经济发展的力度减弱
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下降10.4%,比上年同期回落48.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以及城乡社区支出等八项支出增长6.9%,虽比上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回落20.3个百分点,与全年增长20%的目标任务差距较大。
三、对全年经济形势的预判和政策建议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经济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总体上复苏比较疲弱,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多。此外英国脱欧事件以及美国加息没有落地等,对整个市场带来不利的影响。
从国内形势看,宏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国经济增长6.7%,与一季度、上半年持平。9月份,制造业PMI为50.4%,与上月持平,位于临界点之上,继续保持扩张,生产和需求增长平稳,有阶段性趋稳的迹象。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7%,比上月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在53.0%以上景气区间。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1%,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企业信心进一步增强。
从我市形势看,前三季度我市经济增速呈现回升态势,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和动力不断积聚。随着“四上”企业培育步伐加快,比亚迪陆河新能源电动大巴全面投产,以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及消费类电子项目相继动工建设,华为云服务、未来城、动漫文化智慧产业园等项目快速推进,海陆丰贫困革命老区扶持等政策利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深莞惠+汕尾、河源“3+2”经济圈各市的深度合作,深圳帮扶的有力助推,政策叠加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场投资信心不断增强。此外,金融信贷快速增长,工业用电量止跌回升,税收收入大幅增长,交通运输周转量稳定发展,以上多项先行指标和基础指标表明经济发展继续呈现稳中趋升态势。
综合以上分析,随着经济景气的回升、重点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以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新增产能带动,全年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但要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增长9.5-10%的目标,增长任务和压力仍然较大,建议在下来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发展规模以上工业
目前,我市正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迈进,工业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的走势直接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要重点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工业项目,帮助解决红海湾电厂等重点项目产能下降等问题。各县(市、区)要全力抓好本地规模以上工业的发展,快速做大经济总量。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第四季度是投资的见效期,也是工程建设的黄金期。1-9月全市重点项目进度滞后,完成计划不想理,因此要利用好第四季度这个工程建设的黄金期,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促进工作落实,确保5000万元以上重点投资项目顺利开工,确保全部重点项目按期推进,全面扩大有效投资。
(三)大力培育“四上” 企业
针对我市“四上”企业单位数量全省最少,规模不大的问题,必须把培育市场主体,增加“四上”企业单位数量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强力推进。确保完成今年培育100家“四上”企业的目标任务,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生动力,切实做大做强经济实力,保障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增长。
(四)努力扩大流通消费需求
消费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大力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手段。要抓好消费市场的有效引导,努力营造鼓励消费、适宜消费的良好环境。注重开拓农村市场,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农民消费升级,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快速增长,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五)继续抓招商引资和进出口工作
要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狠抓产业园区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大力引进国有企业、跨国集团、民营骨干企业到汕尾落户发展,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同时要利用好国家和省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把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作为稳定进出口的首要任务,调整优化出口结构,努力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国外新兴市场,千方百计扭转外贸进出口持续下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