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商务政策

2016年1-6月中山市经济运行简况

今年上半年,面对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中山市各镇区、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攻坚克难,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稳增长调结构等政策措施,实现了经济运行稳健增长、稳中向好;同时,供给侧推动力增强,需求侧拉动力上升,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

一、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经济稳健增长,物价上涨温和,就业保持稳定。

1.经济稳健增长。经省统计局初步核定,上半年中山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587.87亿元,同比增长7.6%,比一季度快0.5个百分点,比全省快0.2个百分点,呈现稳健增长的良好势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1.6:53.9:44.5。

从镇区看,有17个镇区GDP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从行业看,工业、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对GDP贡献较大,分别拉动GDP增长3.72、2.04、0.99和0.33个百分点。

2.物价上涨温和。6月末,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比去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但比3月末回落0.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烟酒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涨幅较大,分别上涨5.5%和2.5%。

3.就业保持稳定。6月末,全市从业人员210.16万人,同比下降0.4%;其中,“四上”企业从业人员102.97万人,同比下降3.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与3月末持平;新增就业人员2.51万人,比3月末增加1.33万人。

(二)从供需两侧主要指标看,“稳”的态势持续加强。

1.供给侧指标较为平稳。从三大供给指标看,农产品供给平稳,工业生产平稳上升,服务业保持平稳。

一是农产品供给平稳。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25.98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二季度单季增长0.4%,比一季度快0.1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生产平稳上升。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89.49亿元,同比增长7.7%,比一季度快 0.5个百分点,也比GDP快0.1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造业等行业增速靠前,分别增长22.7%、21.2%和10.4%,拉动工业增速平稳上升。

三是服务业保持平稳。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706.6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一季度快0.1个百分点,与全省增速持平。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28.91亿元,分别占GDP和服务业的27%和60.7%,同比增长11.1%,分别比GDP和服务业快3.5和2.4个百分点。从细分行业看,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增速达到两位数,支撑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

2.需求侧指标保持平稳。从三大需求指标看,投资拉动保持平稳,消费市场稳中趋升,外需市场有所放缓。

一是投资拉动保持平稳。受工业投资特别是装备制造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力度加大和房地产市场回升较快等利好因素带动,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96.71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比一季度放缓0.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工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投资规模靠前,占比分别达到 49.3%、30.4%和13.9%,对全市投资保持平稳增长贡献较大。

二是消费市场稳中趋升。上半年,全市社消零总额实现600.27亿元,同比增长10.8%,分别比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和一季度快0.8、0.8和2个百分点。限上单位零售额实现244.71亿元,增长7.7%,占社消零总额的40.8%;其中,汽车、石油及制品类、五金电料类的贡献较大,分别占限上批发和零售单位零售额的37.1%、17.5%和6%。

三是外需市场有所放缓。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1034.68亿元,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比一季度放缓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803.19亿元,增长0.1%,比一季度放缓1.8个百分点;分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出口增长8.8%,分别比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快1.8和12.3个百分点;分商品类值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较大,分别占全市出口的70.9%和21.7%。

(三)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进”的力度持续加大。

1.产业结构优化继续推进。上半年,大数据、云计算、新经济等热点领域的兴起助推了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7%,比第二产业快1.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44.5%,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8%,拉动GDP增长3.78个百分点。

2.工业向高端、先进化迈进。上半年,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高端、先进工业发展加快,工业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其中,先进制造业增长12.8%,分别比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和一季度快5.9、3和1.9个百分点,也比规上工业快5.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11.6%,比规上工业快3.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长9%,比去年全年快3.7个百分点,也比规上工业快1.3个百分点。

3.投资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工业投资增速平稳较快,上半年实现181.22亿元,占全市投资的30.4%,增长11.5%。亿元以上非房地产项目支撑加强,在建项目207个,本年完成投资145.85亿元,占全市投资的24.4%,同比增长15%;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53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8个。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回升,上半年实现294.42亿元,同比增长17%,比去年同期快2.5个百分点,占比达49.3%,有力地拉动全市投资平稳增长。

4.贸易结构优化更进一步。工业产品销售结构进一步优化,内销占比有所提高。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实现3112.51亿元,增长5.1%,其中内销产值占比69.8%,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竞争力提升。上半年,全市一般贸易出口实现405.08亿元,占出口的50.4%,增长1.1%,比加工贸易出口快4.7个百分点。

(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好”的因素在累积。

1.财政收入增速回升明显。上半年,来源于中山市的财政总收入297.95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同比提高29.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66亿元,同比增长12.2%,比一季度快1.4个百分点。国地两税收入326.45亿元,增长7.6%;其中,国税收入183.04亿元,下降1.8%;地税收入143.41亿元,增长 22.7%。

2.企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1-5月,企业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增长加快,改善了企业盈利状况。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345.75亿元,同比增长4.9%;利润总额109.45亿元,增长14.1%;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9%,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8911元/人,同比增长8.4%;亏损规上工业企业比一季度减少171个,亏损面比一季度收窄5个百分点。

3.工业领域通缩压力有所缓解。在适度扩大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保态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以及部分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反弹的影响下,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工业领域通缩压力有所缓解。1-6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1%,降幅均比1-2月、1-3月、1-4月收窄0.2个百分点,比1-5月收窄0.1个百分点。

4.节能降效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市工业能源消费和节能降耗状况表现趋好,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0.1个百分点。在六大高能耗工业行业中,有三大行业的能耗出现下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下降44.4%、8.5%和6.5%。

(五)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的动能持续增加。

1.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和装备制业造投资增速加快,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实现100.21亿元,同比增长32.2%,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6.6%提高到55.3%;装备制造业投资完成82.69亿元,增长61.3%,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13.9%,创新驱动投入力度加大,有助于催生新的经济动能,增强全市工业发展后劲。

2.新兴消费需求加快成长。上半年,“互联网+”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带动新兴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全市限上批发和零售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收入88810万元,同比增长29.2%,分别比限上批零单位销售额和社消零总额快31.1和18.4个百分点。其中,限上住宿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客房收入2974.3万元,增长20.4%;限上餐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892.8万元,增长11.1%。

3.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并购重组加快推进。上半年,全市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新增证券市场直接融资金额61.8亿元;截止6月末,全市上市公司已达25家(其中境内14家、境外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达33家。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并购重组加快推进,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加快新旧增长动能的转化进程。

4.“三新”经济逐渐成为新增长点。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加速渗透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进而拉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快,上半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835.75亿元,占GDP的52.6%,同比增长8.7%,比GDP加快1.1个百分点;另外,信息消费、旅游消费、养老消费、在线医疗、网络约车、远程教育、城市商业综合体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国内电商、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和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商业模式延伸发展,“三新”经济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六)供给侧改革成效初显,五大任务有效推进。

1.去产能成效显现。在去产能方面,部分传统产业和过剩行业产能有所下降。6月末,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维修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行业产能下降,其增加值增速分别同比下降23.3%、19.8%、17.3%、10.8%和8.5%。

2.去库存成效明显。在去库存方面,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出现积极变化。5月末,规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增长3.5%,比去年同期下降13.7个百分点,比去年末下降6.2个百分点。6月末,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2.3%,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提高18.4和15.8个百分点。 

3.去杠杆积极推进。在去杠杆方面,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有所上升。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11.7%,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9%,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该项指标越高,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4.企业成本有所控制。在降成本方面,工业企业成本有所降低。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4.5%,增速比同期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低0.4个百分点;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增长3%和18.1%,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回落2.9和26个百分点。此外,自4月1日起对34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予以免征,连同降税负成本和财务成本等落实供给侧改革任务,预计全年为企业降低成本约计46.5亿元,截止6月末,已完成32.4亿元。

5.补短板力度有所加强。在补短板方面,薄弱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69.05亿元,占全市投资的11.6%;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产业、教育等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分别达到75.4%、59.6%、49.1%和41.2%,均明显快于全市投资增速。 

 

二、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上半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和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为完成全年经济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但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下半年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压力。

(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偏弱,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仍显不足,加上受世界经济增长疲软、美国加息预期、欧美等国家贸易保护措施、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外贸走势偏弱。6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0%,比上月份微降0.1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0.5%,连续三个月回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大幅回落至51.3%;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6%,连续三个月回落;进口指数为49.1%,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

(二)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一是工业品价格还在下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跌幅虽然有所收窄,但仍处于下降通道,1-6月环比均是逐月下降。二是从企业效益情况看,利润目前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1-5月全市有20个行业利润实现正增长,但主要集中在食品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6个行业,这6个行业的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利润的69.3%。三是部分行业仍面临着生产经营成本高、销售不畅库存大、资金周转压力大、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三)房地产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

上半年,房地产销售市场旺畅,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2.3%,大大减轻了全市房地产库存压力,但是从环比来看,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逐月下降,且受去年同期基数较大的影响,下半年增速进一步回落的压力凸显。因此,房地产销售面积高速增长较难维持,回落过快将会拉低GDP增速。同时房地产销售地区间分化现象明显,火炬区、石岐区、坦洲、西区、东区等镇区销售面积增长较大,其余多数镇区房地产销售回暖不明显,从整体来看,全市房地产库存仍然高企。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值得进一步关注。

(四)个别经济大镇增长放缓拖累全市发展。

上半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我市部分镇区经济发展放缓,7个镇区的GDP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个别经济大镇增速较低,直接拖累了全市GDP增速,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该镇区规上工业或服务业或投资增速过低、乃至负增长影响所致:9个镇区的规上工业企业增速低于全市水平,占比为37.5%;7个镇区的投资增速低于全市水平,占比为29.2%;6个镇区的服务业投资增速低于全市水平,占比为25%。

 

三、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若干建议

今年以来,各镇区、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稳增长、促转型当作主要工作来抓,实现了经济运行稳健向好。但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加上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为完成全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建议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把稳增长、促转型摆在突出的位置。

要继续把稳增长、促转型摆在突出的位置,夯实经济稳健增长的基础。一是抓好狠抓工业发展,确保工业稳步增长、贡献提升;二是抓好服务业增速,力促其稳健回升,实现两位数增长;三是在抓好社消零的同时,抓好批零住餐企业的数据统计和上限入库;四是抓好“十二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提升其对GDP的贡献度和拉动率;五是稳住财政预算八项支出增速,力促其增速稳中有进,且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六是抓好房地产行业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等指标,提升GDP核算质量。

(二)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要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加快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但去产能力度的加大,短期内可能会加重经济下行压力,也可能给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需要给予关注;二是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重点发展先进制造、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着力盘活闲置厂房、仓储用房和其他非住宅商业用房等存量房产资源,积极构建电商服务产业园和城市商业综合体,大力发展国内电商、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和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商业模式。

(三)提升改造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

虽然新动能目前在规模上还难以与传统动能等量齐观,但在支撑增长、促进转型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下半年,要坚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和培育壮大新动能并举。一是为传统动能注入创新因子和科技动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传统动能向高端化、先进化迈进;二是既要发挥好市场出清的作用,又要强化对产能退出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三是抓住全面实施“营改增”、大规模结构性减税带来的政策机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壮大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四)继续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下半年,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大力促进各类开发园区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招商选资力度,重点发展一大批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二是着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抓紧组织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排出的重大项目,并扎实推进亿元以上非房地产项目,提高重大项目对全市投资的有效支撑;三是大力支持装备制造业投资项目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项目,并优先支持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有突破的科技项目。

(五)打造新的增长极,增强全市发展后劲。

一是要积极对接广东自贸区,充分利用中山的资源禀赋优势,以及中山处于自贸区域网络中间的区位优势,主动吸纳自贸区溢出效应,深化与自贸区制造业、服务业领域的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形成与之层级分工、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格局;二是继续加快翠亨新区起步区的建设,加强功能载体建设,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谋划引进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高端服务业等项目,增创中山经济发展新优势;三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全力支持民营企业IPO上市和挂牌“新三板”,发挥资本市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杠杆效应,发挥上市和挂牌民营企业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加快发展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