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东消费市场受到冲击,短期内传统消费需求受到明显抑制,对商贸流通市场产生较大影响,消费市场面临一定压力。长期看,全省消费稳定增长和不断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
一、运行基本情况
(一)消费同比下降,3 月回暖迹象明显。
一季度,广东消费市场受疫情影响出现萎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334.00 亿元,同比下降 19.0%。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情况好于餐饮收入,一季度全省商品零售下降 15.8%,餐饮收入下降 43.6%,两者相差 27.8 个百分点。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企业复工进程不断加快,人流逐步恢复,3 月消费市场明显比 2 月回暖。3 月当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 21.5%,降幅比 2 月当月收窄 13.6 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纳统的 23 个商品类别中,有 17 个类别 3 月当月增速高于 2 月,占比 73.9%。
目前看消费市场仍有较大压力,完全恢复尚需时间。在 3 月当月全省消费市场较 2 月回暖的情况下,3 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 21.6%,仍然偏低,降幅比 1-2 月累计扩大 3.8 个百分点。
(二)汽车、石油类商品零售下跌对全省影响大。
汽车作为全省最大的商品零售类别,增速明显下滑,对全省影响巨大。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同比下降 34.7%,降幅高于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平均水平 15.1 个百分点,直接拉低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11.4 个百分点。3 月当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下降 29.5%,降幅仍然较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0.8 个百分点,拉低全省 10.0 个百分点。受增速下降影响,汽车类商品零售占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的比重从同期的 32.5%下降为 26.5%。
石油类商品零售降幅较 1-2 月扩大。因部分企业未开工及居民减少外出,石油市场需求不足,加上受油价下跌的严重影响,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下降 28.7%,比 1-2 月累计扩大 0.3 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平均水平 9.1 个百分点,拉低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 4.3 个百分点。其中 3 月当月下降 29.0%,降幅比 1-2 月累计扩大 0.6 个百分点。
(三)粮油食品、中西药品和文化办公用品大幅增长。
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销售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疫情造成部分市民抢购囤货,粮油食品类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一季度实现较快增长,全省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 21.9%,比 1-2 月累计提高 2.4 个百分点。防疫物资作为刚性需求使中西药品类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单位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 21.6%,比 1-2 月累计提高 2.3 个百分点。疫情期间,居家生活及各学校通过网课教学对电子类商品产生相对较大的需求,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 13.6%。
(四)网上零售额实现较快增长。
在全省消费市场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情况下,线上交易较为活跃,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同比增长 19.1%,比 1-2 月累计提高 1.1 个百分点。
(五)批零住餐各行业 50 强企业情况优于平均水平。
从重点企业看,批零住餐各行业 50 强企业合计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情况相对较好。一季度批发业 50 强企业合计实现销售额 4664.44 亿元(占全省比重为 28.8%),同比下降 11.5%,降幅低于全省限额以上批发业法人平均水平 6.1 个百分点;零售业 50 强企业合计实现销售额 980.56 亿元(占全省比重为 37.7%),下降 0.1%,降幅低于全省限额以上零售业法人平均水平 17.3 个百分点;住宿业 50 强企业合计实现营业额 14.10 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 23.8%),下降 47.9%,降幅低于全省限额以上住宿业法人平均水平 7.4 个百分点;餐饮业 50 强企业合计实现营业额 66.81 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 45.3%),下降 23.1%,降幅低于全省限额以上餐饮业法人平均水平 15.7 个百分点。
(六)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分地市看,一季度全省 21 个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最高降幅为 22.9%,最低降幅为 15.0%,有 7 个地市降幅超过 20%,分别是深圳、珠海、佛山、河源、梅州、中山和阳江。
(七)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与全国持平。
广东外来人口比重大,且疫情前商贸活动与全国相比更加活跃频繁,因此受疫情影响相对更大,但在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省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与全国持平,均为下降 19.0%,显示出广东消费品市场在抗击风险中的韧性。
二、短期内疫情影响较大,商贸企业面临一定困难
疫情对商贸流通影响大,消费受到明显冲击,商贸企业经营遭遇较大困难。
一是商贸企业开工情况受到影响。根据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经营情况问卷调查结果,2 月底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复工率仅为 75.6%,疫情对企业开工影响较大,3 月底企业复工率已达 95.2%,复工情况良好,企业基本已经全面恢复经营。但总体来看,一季度商贸企业营业天数明显减少。
二是员工复岗率相对较低。调查显示,2 月底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员工复岗率 80%以上的企业占比为 53.1%,复岗率不足 50%企业占比 19.6%,有较多企业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3 月底员工复岗率 80%以上的企业占比 71.0%,但仍有 10.8%的企业员工复岗率不足 50%。
三是企业经营情况恢复程度较慢。随着疫情减缓,人流、物流和车流正逐步恢复,但市场需求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企业复工正常经营仍受到较大影响。2 月底复工企业中 59.8%的企业经营情况未达正常水平的 50%,仅有 16.3%的企业经营情况恢复到正常水平的 70%以上。3 月底经营恢复情况未达正常水平 50%的企业比例下降为 48.0%,但比例仍较高,其中有 22.0%的企业未达正常水平的 30%。
四是疫情给企业造成实际困难。经营成本上升、资金周转困难、市场需求不足、租金税费压力大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多项选择)。54.6%的企业认为经营成本上升,43.8%的企业存在资金周转困难,41.0%的企业认为市场需求不足,40.3%的企业租金税费压力大。
五是超七成企业预计二季度经营仍难转正。疫情对企业经营收入带来直接影响,且短时间内较难完全恢复。调查显示有72.2% 的企业预计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有 19.9%的企业预计二季度基本持平,只有 7.9%的企业预计二季度实现增长。
三、全省各地多措并举促消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实现增长
(一)各地出台促消费政策提振消费市场。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消费市场逐步恢复。例如,广州市出台《促进汽车生产消费若干措施》,从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汽车加快更新换代、营造汽车消费环境三个方面,支持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圳市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措施包括免费租金、延期缴纳社会保险,减轻工商企业用电成本、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等,另外各区纷纷推出消费券促进消费;佛山市鼓励汽车消费,对消费者购买新车,每辆给予 2000 元的补助,并对佛山牌号车主更换新车每辆给予 3000 元补助。开展“促消费、惠民生”消费促进主题活动,市财政及各区共发放消费券 3.6 亿元,提振市场消费信心;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进一步拉动消费复苏强化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扶持的实施办法》、“乐购东莞”“助企撑企 15 条”等促消费方面政策;惠州市出台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对积极参与开展促消费专项行动的企业及行业(商)协会进行补助,对全市社消零增长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进行奖励,取消外地人购车需凭正式居住证政策;肇庆市制定《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增长 15 条政策措施》,并举办的“春满肇庆”线上促消费系列活动,联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等大型电商平台大力推广线上促消费活动。这些措施有助于提振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市场活跃度。
(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为消费奠定基础。
全省居民可支配收入整体保持较快增长, 2019 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014 元,同比增长 8.9%,增幅比 2018 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这为全省消费市场发展提供了基础,全省中长期消费稳步增长的趋势不变。
(三)预计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下降,全年可望实现增长,但完成 7.5%的目标难度极大。
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较大,对全年增速带来较大压力。目前来看,二季度当季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转正,但上半年累计增速仍为负增长。从全年看,4-12 月平均增速需达到 6.0%,全年累计增速方可转正;4-12 月平均增速若恢复到上年全年 8.0%的水平,全年可增长 1.5%;4-12 月平均增速需达到 15.9%,全年方可完成 7.5%的目标。总体来说,今年消费市场承压较大,消费市场信心提振仍需要全省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