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消费分析

南方都市报:二维码暂停令下 广州本土百货旁观

腾讯、阿里巴巴这两大快捷支付运营商与零售百货公司“联姻”,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用二维码覆盖O 2O支付场景。不料,棋至中盘,央行一声令下,政策大棒抡向“二维码支付”。

但是,业界恐慌并没有如期而至。南都记者调查获悉,华润万家、百佳超市、家乐福等超市目前均无开通“扫码支付”功能。广州本地的百货公司和购物中心也尚未开通“二维码支付”业务。而广东赛壹便利店公司(7-11)、青芒果、天虹商场等本土商业公司,以及王府井百货、银泰百货等与支付宝或微信展开合作的零售商,暂时维持扫码支付功能。“我们接到微信的最新通知是,问题不大,只需跟央行完成报备工作即可。”青芒果运营经理潘晋对南都记者如是透露。而支付宝方面则对南都记者表示,“目前与央行的沟通还在继续,沟通结果尚未出来。”

 广东多商家未停二维码支付

央行近日向多家机构下发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和《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意见》指出,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个人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超过限额的,应通过客户的银行账户办理。此外,转入资金只能用于消费和转账转出,不得向银行账户回提。

“从这些细则来看,央行的政策大棒明显是抡向‘信用卡诈骗’。”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此前,很多用户都是利用信用卡的无息账期,将信用卡的资金转入支付宝,再将支付宝的资金转到余额宝,从中赚钱利息,套现。

“实际上,央行这次下发的意见征集主要包括三大内容:一是快捷支付;二是扫码支付;三是虚拟信用卡的转账功能。在这些支付场景中,扫码支付占的比重其实很小。但这些支付方式很大地冲击了银联的既有利益。”潘晋告诉南都记者。

从目前市场反应来看,震荡没有想象中大。广东赛壹便利店公司(7-11)、青芒果、天虹商场等本土商业公司,以及王府井百货、银泰百货等知名零售商都与支付宝或微信展开合作。但上述公司媒体联络人员均表示,“合约是跟支付宝(或微信)一起签订的,暂时没有接到调整通知,所以继续维持实体店扫码支付功能。”

更具体地说,“微信给我们的答复是,‘ 问题不大,只需跟央行完成报备工作即可。’”潘晋对南都记者如是透露。而支付宝方面则对南都记者表示,“目前与央行的沟通还在继续,沟通结果尚未出来。”

二维码支付链条未打开

不过,央行的政策也触动到部分零售商的敏感神经。

“今年初,红旗连锁超市与支付宝合作,将其1480家门店全面开通条码支付,央行新政一出,红旗连锁超市立马叫停所有1480家门店的条码支付。”红旗连锁超市内部人员如是透露。

但南都记者进一步调查获悉,华润万家、百佳超市、家乐福等规模和知名度更大的连锁超市目前均无开通“扫码支付”功能。广州本地的百货公司和购物中心也尚未开通“二维码支付”业务。即便是被业界津津乐道为“家居O 2O典范”的美乐乐公司,其CEO高扬也对南都记者表示,“美乐乐的二维码仅提供信息展示、查询功能,暂时没有支付功能。”

个中症结就在于,“完成二维码支付是一个复杂的链条,对于大型商超企业来说,首先要说服商品供应商将‘ 条形码’改成‘二维码’,也就是说,商品供应商要投入资金和人力,更换包装流水线、建二维码数据库等等,这已经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接着,商超企业自己也要建立数据库,更换、调整收银系统,然后才能跟支付宝、微信后台对接,进行扫码支付。”昭邑零售商业总经理刘晖告诉南都记者,7-11等便利店公司最多不过2000、3000个SK U,要完成店铺二维码信息流的构建相对容易,而超市企业一般有1.5万个SK U,百货公司的SK U更是多达十几万,商品信息流的搭建难度很大。

或因如此,海印股份之前高端启动“广州O 2O消费新体验平台———海印生活圈”,给消费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消费盛景:使用手机通过“海印生活圈”预订餐厅,到现场后无需等位;吃饭时,想要换衣服奔赴下一场约会,拿出手机在线上搭配服饰并预订,饭后直奔商店,销售人员已准备好成套衣衫。但时至今日,“海印生活圈的二维码只是提供商品展示功能,支付功能还在测试中。”海印内部文员对南都记者说。

操作规则待定

很多人都说,二维码支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现在看来,“规则由谁来定”则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这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给南都记者讲述了他的痛苦经历:在招募付费会员时,我们才发现,支付宝和微信是不兼容的。用户必须关掉微店———打开支付宝———复制粘贴到商家的支付宝账号———转账———微信给商家留言,说用户自己的地址、电话邮箱等信息(支付宝留言有字数限制),这个流程相当长,相当繁琐,一次跳转就会流失很多用户。

“这是一场貌似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争夺支付入口的战争,实际上,腾讯和阿里巴巴也在暗地里死磕到底。”接近支付宝的知情人士郭淘(化名)告诉南都记者,支付宝是在一两个月前才屏蔽微信场景的支付模式。因为,与支付宝的单一支付功能相比,微信支付的强大之处在于,一旦消费者使用微信“扫码支付”,这名消费者就会自动成为商家的公众微信账户会员。“现在,听说央行监管一收紧,两家公司又重新走到一起来应对。”

对于市场种种传言,支付宝方面则对南都记者表示,“目前与央行的沟通还在继续,沟通结果尚未出来。其他问题不予回应”。

[链接]央行亮剑P 2P或受波及

南都讯 记者陈颖 就在二维码、条形码支付被央行暂停的同时,近日,央行下发给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和《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草案也曝光。根据草案内容,央行将对第三方支付转账、消费金额进行限制。此外,涉及第三方支付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动作也可能受到影响。

上海一位第三方支付行业高管对南都记者表示,该份文件直指第三方支付中的虚拟账户大额资金。办法如果实施,第三方支付公司只能作为银行支付渠道的一个补充,没有挑战银行的机会了。

除了转账消费外,《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还提出,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同时,支付机构不得为客户办理支付账户的透支和现金存取,以及融资、担保业务。对此,中金认为,目前P2P公司多采用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的方式降低监管风险,禁止P 2P公司在第三方支付的开户,资金只能由投资者的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打给P 2P公司的银行账户,这将对P2P公司当前的发展模式带来挑战。

对此,南都记者采访P 2P人士均指出,目前资金由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托管不是唯一选择。人人聚财媒体总监刘侠风告诉南都记者,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资金托管并不意味着平台就是安全的,而近期已经有银行介入P2P的资金托管中。

南都记者肖昕 实习生孙婉秋

 

链接:http://epaper.oeeee.com/A/html/2014-03/18/content_2037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