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经济稳中有进,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投资、财税收入等指标增速均比一季度有所提高。但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消费偏弱、出口下降等问题依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未减。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368.7亿元,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高0.5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市第11位。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2亿元、209.1亿元和13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13.6%和6.8%,工业仍是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2%。
工业生产继续回升。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6亿元,增长15.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市第9位。规模上民营企业贡献突出,实现增加值82.8亿元,增长21.5%,拉动规模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八大行业拉力下降,实现增加值80.1亿元,增长16.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3.5%,比一季度低5.9个百分点。其中,陶瓷工业实现增加值37.4亿元,增长16.6%,增速比一季度低3.1个百分点;印刷、食品、塑料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2%、24.4%和18.1%。
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工业产品销售情况良好,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91.5亿元,增长17.9%,比一季度高2.1个百分点。其中,内销产值395.2亿元,增长22.4%;出口交货值96.2亿元,增长2.2%。工业产品销售率99.2%。1-5月,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200.9%。规上工业利润总额26.4亿元,增长23.1%;亏损企业亏损额0.34亿元,下降52.6%。
投资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4.9亿元,增长19%,增速居全省各市第13位。基础设施投入16.1亿元,增长18.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8亿元,增长25.5%;第二产业投资67.4亿元,增长7.8%,工业投资拉力下降,实现投资额66.1亿元,增长5.8%,拉动投资增长4.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低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0.8%,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7.9%,其中,房地产投资15.3亿元,增长81%,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1%,分区域看,农村投资成为重要增长点,实现投资额54.6亿元,增长17%,拉动投资增长9个百分点。城镇投资35.1亿元,增长6.1%。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8.7万平方米,增长62.1%。
消费市场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3亿元,增长12%。批发零售业为消费增长主要动力,实现零售额158.1亿元,增长12%,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91.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5.2亿元,增长10.4%。客房出租率仅为52.6%。城镇市场仍是主要增长点,实现零售额128.2亿元,增长12.8%,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78.4%。乡村消费增长9.2%,比城镇低3.6个百分点。旅游市场保持平稳,全市旅游收入35.2亿元,增长18%;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246.9亿元,增长17.1%。
出口下降。上半年,潮州市进出口19亿美元,同比下降6.1%,其中:出口12.6亿美元,同比下降1.4%;6月出口2.4亿美元,月同比下降0.1%,月环比增长4.6%。对美国出口2.13亿美元,出口额居各大市场之首;对东盟出口1.83亿美元,增长24.2%,增长最快。出口额居前3位的商品依次为陶瓷4.3亿美元,下降1.5%;服装1.9亿美元,增长2.7%;机电产品1.8亿美元,下降3.9%。
财税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1亿元,增长16.4%,比一季度高2.5个百分点。全市各项税收收入42.3亿元,增长9.3%,增速比一季度高5.8个百分点。国税国内税收收24亿元,增长13%,其中,工业增值税14.8亿元,增长7.7%;地税国内税收收入15.5亿元,增长13.7%。
存贷款增长较快。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864.4亿元,比年初增长3.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625亿元,比年初增长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06.5亿元,比年初增长5.6%。存贷比为35.5%,比一季末低0.3个百分点。
物价继续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同比上涨1.3%,6月环比价格水平上涨0.2%。食品价格成物价上涨最大推手,同比上涨2.8%,推动CPI同比上涨1.07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同比上涨5.1%,推动CPI同比上涨0.18个百分点。烟酒类价格下降1.7%,降幅最大。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经济虽然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但经济增长动力与下行压力并存,经济运行面临不少现实问题和潜在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业缺乏新增长点,“小、散、弱”局面未有根本扭转。我市工业以劳动密集型、粗放型传统产业为主,缺乏新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比例低,1-6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5.6%。全市缺少工业龙头企业,768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仅有185家。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低,上半年规上工业平均增加值为1688万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5%。
(二)服务业发展水平过低,经济增长过份依赖工业。上半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为6:56.7:37.3。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73%和24.6%。第三产业增速居全省倒数第三位,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4.6%,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2%,是我市经济增长不争的擎天柱。独木难支,我市经济对工业的过份依赖客观上减弱了我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阻碍经济的集约发展。
(三)内需不振。经济规模不大、城镇化水平较低以及消费市场体系的不健全一直是制约我市消费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今年来由于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双重压力使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加上网络消费的分流效应,我市消费市场一直偏弱,特别是住宿餐饮业和乡村消费更是一路走低,上半年增速比一季度增速分别低1.5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则分别低2.3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
(四)外贸形势仍较严峻。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外部需求减弱因素影响,今年来我市出口一路走低,经调查,目前外贸企业在手订单以“短单、小单”为主,且由于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企业利润受压,积极性受挫,部分外贸企业甚至出现“有单不敢接”的现象,出口负增长局面近期恐难有改变。
三、对策建议
当前,在国内外经济弱环境下,要稳增长为第一要务,力争稳中有进、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以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力提升工业竞争力。
对于我市而言,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立市、强市之本。政府、企业要通力合作,积极拓展和提升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做大工业规模,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构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的新格局。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多方激发消费潜力。要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教育、休闲健身等产业。要引导商家拓宽供货渠道、降低价格设法稳住本地消费群体,减少异地分流。同时要千方百计拓展城乡居民收入渠道,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激活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切实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三)积极拓展外贸市场。要加强出口市场信息和资源服务,引导企业参加各种知名展会抢抓出口订单,拓展市场。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和研发力度,积极开发适应目标市场的产品技术创新,争取出口从传统的价格优势向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转化,努力培育外贸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