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数字快讯

403岁老店“致美斋”重开 多年老员工排长龙帮衬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考拉

●403岁的它昨天在中山四路原址复业 ●开张首日街坊大排长龙再叹经典 
  昨日,有着403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致美斋老铺在中山四路原址复业,它是世界上同一地点经营相同品牌食品最久的店铺,为到目前为止广州首家“老字号”原址回迁。而在新张庆典上,前来帮衬的街坊墟墟冚冚(粤语即热闹拥挤之意)“逼爆”了店铺,只好分批入内。 
  主持人知音体赞美致美斋 
  吉时到!昨日上午9时15分,致美斋老铺原址复业庆典正式“起狮”;9时28分,在锣鼓声与礼花中,众嘉宾揭开了致美斋牌匾。这是一个令人感慨和感动的时刻,有着403年历史的广州商店“长老”,在历经十年波折后,终于“回家”了。连企业代表在发言中,也禁不住颇为煽情地说:“带着街坊童年酱香四溢的记忆,带着风雨同路的感恩之情,我们回来了。我们不会在广州人的记忆中消失,不会在广州建设中消失。” 
  著名的粤剧演员卢海潮作为广州街坊代表也讲了话,他回忆起当年在致美斋老铺对面的戏院唱戏时,大佬倌罗品超唱到声音沙哑,便支使他去致美斋买酸荞头冲水饮,三两下又唱起了《逼上梁山》中林冲的高亢片段。 
  而另一位嘉宾是著名电视主持人侯玉婷,她则用“知音体”抒发了赞美之情:“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总让我想起,有一个诱人的地方总让我流连……”她说吃致美斋的酱油让她从北京姑娘变成广州媳妇,也令她拿到了金话筒奖。主持人郑达也不失时机调侃一下:“我最‘憎’她30多年都不会讲广州话,希望致美斋能生产出吃了会讲广州话的豉油。” 
  工作人员筑“防线”对付人龙 
  庆典仪式结束,但更震撼的场面才开始。热情到爆的街坊一下子蜂拥而入,“吓”坏了店员们。“别急!别急!”但声声急唤都无法劝阻等得迫不及待的街坊们。人群中,一大早从海珠区起来的张先生说,曾在附近住了几十年,小时候就在这里买豉油,闻讯后就赶来怀旧,想买过去最中意吃的五柳菜。由于络绎不绝前来帮衬的街坊实在太多,店员们只好手拉手筑起了两道“防线”,分批放行。记者也好不容易才挤进店里,看见选购好商品的街坊已经在柜台前排起了长龙。记者发现,没能买到散装酱油的街坊特别钟情于杯装的“天天鲜”生抽,因为它以散装价格售卖,只需3.8元,但每天限量供应,一下就已经卖完了。 
  特写 
  93岁老广过来“了心愿
” 
  记者在二楼的酱文化展示厅,见到了93岁的黄惠娟老婆婆,她得知致美斋老铺重开,一定要女儿带她来看看。她逐个浏览完陈列的老酱缸,还一个个读出上面的字:“头抽油”、“上白油”……黄老太的女儿说,他们家住德政路五六十年了。“走一趟,是为了还老人家一个心愿。”什么是历史沉淀、人文情结?这便是!记者不由也被感动了。 
  多年老员工倾情帮衬 
  记者发现,在一早赶来守候开业的街坊中,有不少是致美斋的老员工。 
  “我就是这间店的员工,在这里做了二三十年。”已经快60岁的赵大姐退休10年了,她把自己“打酱油”的生活娓娓道来:那时店里卖的是南北酱菜,广州副食品公司有五间酱料厂,其中四厂就是现在的致美斋,它们的产品,大多以散装方式出售。顾客拿个玻璃樽来,店员用木勺从酱缸中舀出来。“买多少毫厘不差,我们要做到手不抖,一抖,顾客就会觉得漏掉了,少了。”赵大姐说,售货员算账是不用算盘的,要一口清。 
  “现在地方比过去小了,以前南北酱菜品种很多的。”赵大姐还是觉得当年致美斋集“南北酱菜”于一店的定位更好。她介绍道,北京、上海的酱菜当时都好多,很好卖。“真希望东南西北中,尽在致美斋。” 

(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