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尼尔森中国微信公众号发文,深度剖析新冠疫情下零售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以及疫情过后零售业的变革与机遇,尼尔森对全国重点零售企业以及逾一万家传统渠道食杂店店主进行调研。
尼尔森研究显示,新冠疫情对零售商春节期间的经营影响呈两极分化现象。受访的零售企业中,42%表示销售对比去年同期下滑,其中29%下滑显著。相比之下,44%的零售商表示销售增长,其中28%表示增长明显。
分业态来看,大业态如大卖场/标准超市大部分表示销售增长较好,头部零售商依靠强大供应链表现不俗。小业态尤其是便利店增长趋缓,个护化妆品店及母婴类专营店受到较大影响,但部分母婴店由于积极拓展线上及社群营销等满足消费者疫情期间的需求,仍有明显增长。
尼尔森研究显示,新冠疫情下,部分品类备货不足、物流配送困难和线上订单配送人力不足是零售商遇到的三大主要挑战。受访的零售企业中,有62%认为其前期部分品类备货不够充分、应急组织机制反应不够及时;59%认为某些品类采购成本上涨,物流配送困难,供应链承压大;48%认为门店线上订单激增,到家配送人力不足。
展望未来半年的经营状况,46%的零售商持乐观态度,其中8%觉得未来半年经营状况会非常好,此次疫情是挑战也是机会,可以实现拐点超车。36%的零售商则对未来情况感到担忧,认为存在较大经营压力。
大卖场/标准超市的侧重点在以下两方面:一、加速供应链布局规划和自营能力建设,通过数字化转型,在货源保障、中台建设,物流时效等提升上中下游综合能力;二、全渠道经营拓展零售业务宽度,到家与到店深度融合成为常态。
小型超市/便利店——社区生鲜小型超市将加快布局,便利店将持续精准匹配近场生活圈。60%受访小业态零售商表示,疫情过后,将大力拓展线上渠道,到家服务/前置仓布局。便利店未来可望通过完善商品配置,加强便民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最后一公里的品牌温度,以增强顾客粘度。
对食杂店而言,侧重点在于突破供应链瓶颈,发挥邻里中心作用。疫情期间,全国逾五百万食杂店供应链接受了全面的考验,60%的店铺面临缺货,但仅有1.1%的店铺从其它渠道或经销商进货,仅0.6%的店铺转为从新电商渠道进货,因此食杂店很有必要通过拓展本地供应商/经销商渠道,加强与大型、新型数字化供应平台合作等方式,来突破供应链瓶颈。
对个护化妆品店及母婴类专营店而言,侧重点在于加速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持续推进营销创新和社群运营,实现私域流量变现。疫情期间,非刚需的个护品门店销售受到冲击,但通过站外引流、站内带货等多种线上创新方式,可实现线上流量变现;部分线上线下融合较好的母婴店较好地应对了冲击,未来OAO模式(线上和线下双店运营模式)价值将进一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