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数字快讯

50.5%:2017年中国药店零售连锁率提高至50.5%

6月21日,商务部发布《2017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整体规模、企业销售、所有制结构、物流配送、医药电商运营、企业上市等情况以及行业运行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

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20016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8.4%,增速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4003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9.0%,增速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5409家,下辖门店229224家;零售单体药店224514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453738家。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典型样本城市零售药店2017年品类销售统计,零售药店销售额中的药品类居主导地位,占零售总额的81.8%,其中西药占47.7%(化学药品占39.9%,生物制品占7.8%),中成药占27.1%,中药饮片占7.0%;非药品销售占比18.2%,其中食品(含保健食品)占10.1%,医疗器械(含家庭护理)占5.7%,而药妆品、日用品、其他商品这三类占比不足3%。

零售市场集中度及零售连锁率不断提高

《报告》指出,全国性和区域性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均有提升,零售市场集中度及零售连锁率不断提高。截止2017年11月,药品零售连锁率已达到50.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报告》公布了2017年销售额前100位的药品零售企业,大参林、中联大药房、健民医药、中智大药房、麦德信药房、南北药行等广东6家连锁药店企业申报并入选,100位企业合计门店总数达到58355家,占全国零售门店总数的12.9%;销售总额1232亿元,占零售市场总额的30.8%,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其中,6家全国龙头企业的销售总额510亿元,占全国零售市场总额的12.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30家区域零售连锁企业(排名7-36位)的销售总额522亿元,占全国零售十章总额的13.0%,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排序最后一位的企业销售额与2016年持平。

资本力量加速药店行业兼并重组

“十三五”期间,医保控费、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药占比限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新医改政策陆续实施,间接推动了医疗机构处方外配进程;部分区域积极探索医院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和药店零售信息共享,开展了门诊特病、慢病定点药店医保结算试点,直接推动患者向零售药店流动。

在此背景下,以国药控股国大药房、北京同仁堂及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积极借助资本力量加速行业兼并重组,扩大自身市场网络。同时,随着政府监管强化和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单体药店被迫转型,选择被大型企业收购或退出市场,也促进了零售连锁率的提升。

《报告》指出,专业化服务成为药品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几年内零售药店将不断向DTP专业药房、分销专业药房、慢病管理药房、智慧药房等创新模式转型。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无人售药柜、人脸识别、AI机器人等新科技应用也将逐步进入零售药店。预计零售药店将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更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