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编辑:hlh
《全球零售盗窃晴雨表2011》调查结果显示,过去一年中国零售业年损耗达人民币73.70亿元。其中,由于“顾客入店行窃”而造成的损失占比最高,达49.8%。
这份报告由保点系统公司委托英国诺丁汉零售研究中心负责编撰,监察 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全球零售业的损耗状况,针对43个国家4750家大型零售企业进行抽样调查。
报告显示,调查期内,全球零售货品损耗总额高达人民币7,693.34亿元(1,190.92亿美元),与2010年的1.36%相比,损耗率上升6.6%。中国零售业的此类损耗则高达人民币73.70亿元。
全球大部分市场在调查期间零售货品损耗额都有所攀升,原因包括入店偷盗案件增加、员工欺诈行为以及有组织的零售犯罪率上升。零售业者最为担心的问题包括因顾客和员工行窃、供货商欺诈及行政失误导致的产品库存损失。平均损耗率(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最高的商品类别为化妆品、药品等健康、美容产品、服装及配饰、录像带等娱乐产品。失窃风险最高的通常是体积小但价格昂贵的商品。
在中国,从造成损耗的原因分析来看,顾客入店行窃所造成的损失最高,占 49.8%,总共造成国内零售业损失达人民币36.69 亿元。内部及行政失误是国内零售商品损耗的第二个原因,占总损耗率的22.8%,相当于人民币16.79 亿元。其他造成损耗的两个原因分别为员工行窃以及供货商欺诈分别占20.6%和6.8%。
保点系统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黄光凯表示,为预防及弥补商品的损失,很多零售商都需要在“防损开支”方面加大投入,也因此必须调高货品价格,“这相当于犯罪分子向诚实消费的家庭抽取相应的年税。”他指出,以调查期间的损耗额计算,中国消费者每人负担相当于“诚实税”的较高货价平均为人民币57.88元,等于家庭平均需负担人民币190.95 元。
黄光凯称:“由于全球经济受到商品价格高涨、通货膨胀及失业率上升的困扰,世界各地零售商将继续应对保安和存货管理上的压力。中国国内零售商的营运及存货管理也同样受到了各方面的安保危机。”
来源: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