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编辑:hlh
从地摊、传统集贸市场到现代化商城,从区域化内贸为主到国际化外贸为主,从单品竞争、价格竞争到品牌竞争和价值竞争,从自生滋长到政府介入规划……广州流花服装批发市场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全面进入升级改造的关键时期。近日,以白马服装市场、壹马服装批发广场、红棉国际服装城、广州国际服装展贸中心、长江国际服装城等五大龙头为代表的流花商圈更是被广东省经信委认定为“广东服装国际采购中心”,成为省内唯一一个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采购中心。业内人士指出,广州流花服装批发市场“创新驱动、智慧增长”的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
市场格局
“服装集散中心”地位无法撼动
“读不懂专业市场,就读不懂广州。” 遍布广州的大小专业市场在广州商品市场体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据广东批发市场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广州有1300多家专业市场,其中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有150多家,占全省的一半左右。并初步形成了包括服装、皮具、化妆品、布匹、文具等在内的十几种行业。其中,流花地区一些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服装市场已逐渐成为广州新的龙头批发市场,并开始形成真正的“广州价格”。
据悉,随着广州提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广州物流业区域中心、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也随之确立。每年两届的广交会,每届可吸引境外采购商约17万人。还有大部分是国内采购商。“北京、上海城市定位及产业布局不同,决定了其不可能像广州这样成为商品集散中心,而义乌、温州、宁波等城市又无法像广州这样拥有海陆空运输综合交通枢纽的便利,以及周边庞大的产业基地做后盾。”“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专家评委成员之一,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说。
广东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纺织服装产值已居全国第二位。流花地区每天发往各地的服装平均达100吨,年交易额逾数百亿元,约占全国服装批发量的1/3。孙雄告诉记者,近期到珠三角、粤东、粤西等地现场评审走访了一些服装专业批发市场,虽然外地的一些服装市场在硬件和规模上很不错,但广州流花服装市场在硬软件、知名度、交易量、人气等方面要略胜一筹。他指出,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配合发展,广州市区土地控制严格,不可能拿出新地建设批发市场,对原有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成为必然。广州服装批发市场作为外销、内销市场搭建的集散平台龙头地位无法撼动。
转型1
从无序竞争到各有专攻
管理、服务和产品同质化是流花商圈的现实问题。业内人士指出,流花服装商圈曾遇到的最大的发展掣肘是:仍处在较为原始的经营扩张阶段,经营质量还没有新的发展,内涵也没有质的飞跃。
经过这几年的调整,商圈的管理者们已经清醒认识到了,商圈扩容和适当的扎堆必须要把握好两点定位,一是每个市场目标客户定位要区分清楚,要在目标客户上错位竞争;二是要注意开拓客源。一般而言,来广州批发服装的客源对市场的依赖性比较强,客户忠诚度比较高,只要在开拓新客源,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源来广州采购服装,凭借这种一站式服务的优势,客源便会相对稳定下来。
而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家市场经营定位也很清晰,各有专攻,如白马以经营中高档时尚女装、商务男装为主;红棉则是定位为年轻时尚潮流的男女装;壹马则集了大批国内知名中高档男装品牌加盟店;康乐以牛仔系列为拳头产品;御龙、迦南等外贸服装市场主要是面向中东和非洲等地的外贸业务;而东宝以经营妇婴用品为主;新大地服装城选择了主打针织毛衫。他们在功能、定位、业态组合以及管理模式有所创新,对商圈起到示范作用,也扩大商圈的辐射力。
转型2
从格子铺到品牌旗舰店
近几年,随着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导致专业市场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转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多元化发展的批零结合的服装市场,正在朝着“购物中心化”转型。
记者注意到,在“市场商场化”批零并重的形势下,流花商圈的批发市场出现两个层的转型:一是走时尚发展之路,装修风格和营业时间向百货购物中心靠近,采用高级射灯、落地玻璃橱窗等风格,俨然宽敞明亮的品牌旗舰店。如红棉国际时装城将其二楼改造成欧洲层,由原来的372个“格子档口”改成的60间品牌大铺。“如今逛流花服装城,早就没有多年前‘脏乱差’的印象了;铺面也一改传统专业市场‘老鼠街,格子铺’的形象,向品牌旗舰店转化。”一位“铁杆”采购商对记者说。白马服装市场总经理程九洲表示,在这轮升级中,炒货、缺乏实力的商家将被淘汰。白马服装市场去年升级改造中,就从三楼寸土寸金的商铺里,因应需求增加了10多个试衣间,顺应批零结合需要。
时间:2012-8-16 来源:信息时报 记者:林建敏
链接: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2-08/16/content_1835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