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天河城的问世,叩响了广东购物中心发展的大门。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零售业态经历了起步和爆发式增长阶段。去年,在亚运和商业地产发展的带动下,又有大量购物中心蜂拥入市。专家表示,在爆发式的增长中,广东购物中心因一窝蜂投资而经历了无序发展的阵痛,从现在的发展势头来看,恐再重蹈覆辙。■新快报记者 骆智冕
四年开出百余家
“购物中心的发展与城市人口收入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广东购物中心发展研究报告》称,当人均GDP超过1万元后,广东购物中心发展开始进入起步阶段。起步的标志便是天河城的开业,在此影响和促进下,在上世纪末的后五年中,广东开出了9家购物中心;而当2005年广东人均GDP超2万元后,这一发展出现了飞跃,2005年至2008年间开业数达113家。
“购物中心的发展主要在经济发展很快的广州、深圳,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占据了新增总量的半壁江山。从这一时期开始,造Mall运动也从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以及珠三角集镇扩展,”研究报告表示,几乎每一个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地级市都有建筑面积超十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
部分城市现饱和迹象
从城市排名看,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位列前四位,占全省总量的78%。不过,从购物中心总面积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下称“社零额”)的对比可看出,东莞、佛山早已有趋于饱和的可能。
调研数据显示,佛山、东莞两地的面积数位列二、三,社零额在2008年分别为1178亿元和838亿元,而深圳当时社零额是这两座城市的两倍和近三倍,但购物中心的面积数排列第四位。其间,包括广州在内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不及深圳。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以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情况对比新增购物中心面积来看,2010年广州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为11%。但根据媒体报道,去年购物中心新增100万平方米,增幅超过了25%。
应警惕无序发展
这一增长还有可能再度加速,据悉,还有139万平方米购物中心面积有望今年入市。“天河商圈几个超大型购物中心的开业,标志着广东大型购物中心开发迎来了一个高潮,”调研报告表示。
不少业内专家表示,实际上这轮开发潮也来自于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后续反映。特别在住宅政策频频调控后,越来越多开发商看到了商业地产的价值,掀起了新一轮的造Mall运动。但在此情况下拔地而起的购物中心竞争力能有几何?值得考量。这或许也有可能开启新一轮无序发展的大门。
商业地产专家天润集团总裁欧小卫曾告诉记者,发展商都喜欢一窝蜂发展购物中心,如一窝蜂地在天河路沿线布点,又一窝蜂地在珠江新城发展高端商场,这样不理性地扎堆,都会导致招商难。他表示,在前几年的造Mall运动中,广州已出现了大批失败案例,如时代广场、维加斯广场、中信广场、金利来大厦、荔湾广场等等。“其实广州还很多地方缺购物中心。”
也正如欧小卫所言,在去年大量购物中心入市后,已开业或准备开业的商场都遭遇了招商难的困局,开业情况与预期相距甚远。
“因为购物中心发展的不平衡也造成了一种过热的假象,只要避免无序发展,还是有潜力可挖。”业内人士称,大型购物中心的密集开发应成为过去式,而由服务于商业住宅配套的中小型社区购物中心取代。“目前来看,除扎堆核心商圈外,开发商也在向白云区、天河东部等城乡接合区域扩散。但其中不少定位于中高端,尚存考量余地。”
高力国际最新市场研究报告预测,今年广州购物中心的空置率可能超过25%。
来源:新快报 作者: 骆智冕
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1-02/18/content_1041922.htm
(编辑:h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