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数字快讯

2021年1-9月肇庆市经济运行简况

前三季度,肇庆市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前三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846.79亿元,同比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87.48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87.28亿元,同比增长21.9%,两年平均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72.03亿元,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4.7%。一二三产的比重为15.6:42.6:41.8。

2021年1-9月肇庆市主要经济指标表

 指  标

2021年1-9月同比增长%

2020年1-9月同比增长%

两年平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14.0

0.5

7.0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2.2

3.6

7.8

规上工业增加值

24.9

-1.4

11.0

固定资产投资

18.5

8.0

13.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7

-5.4

1.9

商品房销售面积

-0.1

1.3

0.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2.9

5.2

13.7

本外币存款余额

8.8

8.2

8.5

本外币贷款余额

11.5

16.1

13.8

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

23.2

-6.0

7.6

(一)从生产方面看,实现较快增长

1.农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451.04亿元,同比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长7.8%。畜牧业是前三季度我市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9.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7.2%。生猪存栏和出栏量均有大幅增长,生猪存栏量154.19万头,增长31.6%;生猪出栏量233.34万头,增长44.7%。早稻产量达到52.97万吨,同比增长3.2%;蔬菜产量207.77万吨,增长3.2%;园林水果产量32.90万吨,增长2.5%;水产品产量为37.74万吨,增长3.1%。

2.工业生产恢复态势良好。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23.27亿元,同比增长24.9%,比2019年增长23.2%,两年平均增长11.0%。

分门类看,全市规上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62.65亿元,同比增长25.9%,两年平均增长11.0%;规上采矿业实现增加值14.02亿元,同比增长17.9%,两年平均增长12.9%;规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46.61亿元,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9.8%。

分经济类型看,规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62.14亿元,同比增长32.4%,两年平均增长16.8%。规上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446.97亿元,同比增长31.1%,两年平均增长14.7%。规上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305.38亿元,同比增长26.1%,两年平均增长10.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56.58亿元,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2.3%。

从“4+4”产业产值看,“4+4”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295.5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4.9%,同比增长39.4%,两年平均增长21.3%。其中,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445.68亿元,同比增长41.9%,两年平均增长22.9%;四大特色产业实现工业产值849.90亿元,同比增长35.3%,两年平均增长18.8%。

3.建筑业增速向好。前三季度,肇庆全市建筑企业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为147.49亿元,同比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长8.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35.26亿元,同比增长19.0%。今年以来,新入库建筑企业42家,合计完成产值5.95亿元,拉动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长4.6个百分点,为我市建筑业行业的稳定向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服务业保持稳定。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4.7%。金融业平稳运行,增加值同比增长4.3 %,两年平均增长5.9%;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55.90亿元,同比增长8.8%,比2019年9月末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8.5%;各项贷款余额2701.05亿元,同比增长11.5%,比2019年9月末增长29.4%,两年平均增长13.8%。房地产业(K门类)增加值两年平均下降0.5%;住房销售调控政策影响进一步加大,商品房销售面积回落至负增长,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79.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24.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5.44亿元,同比增长17.2%,两年平均增长5.2%

(二)从需求方面看,投资增速有所加快,内需和出口市场放缓

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13.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92.9%;第二产业同比增长37.5%,两年平均增长9.4%;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1.6%,两年平均增长12.7%。

从投资性质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7.6%,两年平均增长9.4%。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31.3%,同比提升了4.3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8.1%,两年平均增长17.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13.9%。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8.2%,两年平均增速下降8.2%。

2.消费市场增速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5.35亿元,同比增长9.7%,比上半年回落2.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3.8%,两年平均增长1.9 %。

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95.30亿元,同比增长9.4%,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0.05亿元,同比增长10.9%,比上半年回落7.2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下降0.7%,两年平均下降0.3%。

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818.80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上半年回落2.1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5.9%,两年平均增长2.9%;餐饮收入46.55亿元,增长12.3%,比上半年回落9.8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下降20.0%,两年平均下降10.6%。

从线上消费看,网络零售恢复增长。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84.94亿元,同比增长2.3%,比上半年加快7.9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7.2%,两年平均增长3.5%,拉动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5%,拉动力高于上半年1.9个百分点。

从主要商品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73.73亿元,同比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9.3%;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51.91亿元,同比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长5.6%;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43.05亿元,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下降5.5%。

3.外贸市场呈现个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95.4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201.6亿元,同比增长2.5%;进口93.8亿元,同比增长14.3%。

(三)就业和收入持续改善

1.“稳就业”工作成效明显。9月末,肇庆“四上”企业期末从业人员达34.06万人,同比增长6.6%。从就业行业结构看,制造业企业从业人员达24.96万人,同比增长9.6%;中高端行业从业人员达5.93万人,同比增长18.6%,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就业人员比重的23.8%,对稳就业发挥较强的支撑作用

2.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肇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34元,同比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73元,同比增长11.5% 。

3.财政收支良好,民生支出占比近七成。前三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50亿元,同比增长22.9%,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29.2 %,两年平均增长13.7%。其中,税收收入69.90亿元,同比增长1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9.28亿元,同比增长6.5%,两年平均增长6.3%;其中民生类支出占比达69.7%。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节能降耗形势仍需关注。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占比超30%,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但消耗了规上工业企业80%的能源。因此需要特别关注规上工业企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变化情况。

(二)工业未来发展动力仍显不足。一是生产成本持续抬升,生产经营压力凸显。原材料价格上涨成为企业面临的首要成本压力。前三季度规上工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抽样调查显示,82.6%的企业反映原材料成本上涨是企业面临的最主要成本压力。1-8月,规上工业营业成本同比上升32.9%。二是有序用电和能耗“双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个别企业生产带来一些影响。在有序用电和能耗“双控”政策影响下,我市规上工业9月当月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16.7%,增幅比8月回落6.0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支撑不足。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贡献率下滑。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5.7%,低于去年同期60.6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8.2%,两年平均增速下降8.2%。

(三)消费市场后发基础不稳。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限上单位增速落后于总体增速。受二季度电商企业销售大幅下降影响,前三季度限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落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增速2.3个百分点。二是汽车类商品增长放缓。汽车销售企业占全市限上批零企业的19.0%,零售额增速从上半年的17.4%回落到前三季度的12.2%,对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拉动作用仅0.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三是批发业增长明显放缓,住宿业和餐饮业恢复艰难。前三季度,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5.1%,比上半年回落25.8个百分点。三季度,受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疫情影响,各地防控措施有所收紧,基于住宿业和餐饮业对疫情的影响敏感性较强,且上年同期国内疫情基本可控,居民报复性消费基数较高,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已连续两月出现负增长。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高耗能行业企业的用能监控,科学优化有序用电预案。一方面,加强对现存工业企业后续用能的分析研判,以有效措施管控好第四季度用能。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用电预案的启动流程,对预案涉及的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合理性排查,保证切实可用。要求执行方案前,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做好供电风险预警告示,让企业合理规划生产计划。

(二)做好产业配套服务,加快项目落地见效。从企业需求出发,不断优化要素供给,各地各有关部门做好产业配套服务。一方面继续清理闲置低效用地、盘活超期未建土地、积极推动土地“商改工”,解决企业最关心的产业用地问题。另一方面,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生活设施配套建设,促进新引进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三)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扶持企业保持稳定经营。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商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企业(项目)进行调研,详细了解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重点项目投资进展情况,通过进企业、走项目、访实情,全面及时了解全市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运行情况,帮助企业解决政策、融资等方面的难题,扶持企业保持稳定经营,减少企业大幅波动带来的影响。

(四)适应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充分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一是积极推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文旅重点项目建设。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假期休闲模式,组织策划本地特色旅游文化活动,进一步拉动旅游消费。二是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加快场景数字化改造,满足消费者现场体验和便利性到家服务等方面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