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阳江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成效日益显现,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恢复,1-10月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
一、工业持续上扬态势,金属制造业拉动大。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8.37亿元,同比增长17.2%,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六大主要行业完成增加值289.72亿元,增长18.3%,其中金属制品业完成增加值91.06亿元,增长50.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 10.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113.21亿元,增长7.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85.19亿元,增长55.3%。
二、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风电项目增长迅猛。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7%,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其中,项目投资增长42.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1.4%。工业投资增长34.5%,增速居全省第3位。在项目投资中,中广核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场项目等风电项目由于建设进度加快和购置设备,投资增长178.3%,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持续改善,汽车类商品降幅收窄。1-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65亿元,同比下降12.0%,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从消费类型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商品零售81.91亿元,下降11.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餐饮收入6.38亿元,下降27.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汽车销售持续回暖,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为31.84亿元,下降6.3%
四、财税收入降幅收窄,民生支出保障到位。1-10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61亿元,下降0.4%,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36.39亿元,下降5.7%,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3.52亿元,增长0.1%,其中全市民生类支出完成154.90亿元,增长5.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6.1%。全市组织税收收入(全口径)135.57亿元,下降3.1%,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0个百分点。
五、金融市场保持稳定,助力实体经济恢复。10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49.22亿元,增长10.5%,增幅比9月末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1081.79亿元,增长11.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27.58亿元,增长15.2%,增幅比9月末提高0.1个百分点;存贷比80.5%,比9月末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信贷投入聚焦实体经济,全面助推企业复工达产,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余额389.44亿元,增长20.5%,比9月末提高2.4个百分点。
六、外贸市场持续向好,增速位居全省前列。1-10月,随着外贸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外贸市场持续向好,全市进出口总额152.9亿元,同比增长21.8%,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其中,进口总额40.7亿元,增长41.0%,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出口总额112.2亿元,增长16.0%,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
七、市场价格基本稳定,食品涨幅仍然较高。1-10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0%,涨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涨幅比全省低0.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由于猪肉价格仍然在高位运行,同比上涨59.7%,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9.5%;衣着下降0.5%;居住下降2.0%;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1%;交通和通信下降2.5%;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3%;医疗保健上涨1.3%;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