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圳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重供需两端发力,及时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人才优先发展”三大政策措施,各项经济指标呈现持续向好的稳进增长,实现经济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全市经济实现“十三五”首年首季“开门红”
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和全国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上年良好增长态势,开局稳进,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3887.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2014年、2015年同期加快1.1个、0.6个百分点,高出2012-2015年四年同期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和全省增速1.7个和1.1百分点,实现“十三五”首年首季“开门红”(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亿元,下降35.2%;第二产业增加值1557.21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329.59亿元,增长9.1%。
图1 2014-2015年深圳GDP各季度累计总量及累计同比增速走势图
二、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展现发展新活力
一季度,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新(兴)产业(互联网、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四大未来产业)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共实现增加值1555.16亿元,增长12.1%,分别高于GDP和规模以上工业3.7和4.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0.0%(已剔除重复行业)。新业态中供应链企业整体向好,全市72家商业供应链企业共实现销售额448.09亿元,增长24.9%,高于商品销售额平均增速20.0个百分点;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活跃,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4000亿元左右,增长30%。新商业模式积极向好,全市共有城市商业综合体40家,原特区内外各占一半,共有商户数7292户,2015年共实现销售(营业额)282亿元,增长20.3%。
三、工业高端化势头良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势头良好。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9.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增速比今年1-2月加快0.6个百分点,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其中,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120.79亿元,增长9.6%,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5.8%,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995.14亿元,增长11.9%,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4.3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7.3%,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926.83亿元,增长12.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2.7%,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2014-2016年一季度深圳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走势图
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42.1:57.9调整为今年一季度的40.1:59.9,服务业占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如图3)。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其中金融业增加值606.92亿元,增长10.9%,占GDP比重15.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351.81亿元,增长12.6%,占GDP比重9.0%,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主要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751.80亿元,增长10.8%,占GDP比重19.3%,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图3 2016年一季度深圳二三产业构成图
四、投资与内需拉动显现,外贸降幅收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创12年同期新高。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68.00亿元,增长23.4%,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2.0个百分点,创自2005年以来连续12年同期历史新高,高出全国12.7个百分点(见图4)。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城市更新改造投资140.40亿元,增长50.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4.7%,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425.07亿元,增长27.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4.8%,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497.02亿元,增长23.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87.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一季度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完成278.23亿元,增长34.1%;商品房销售面积165.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1%。
图4 2014-2016年一季度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各月累计同比增速走势图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创近4年同期新高。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3.51亿元,增长8.8%,增速与1-2月增速持平,创自2013年以来近4年同期新高,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062.97亿元,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130.54亿元,增长6.2%(见图5)。一季度,全市商品销售总额4972.24亿元,增长4.9%,其中批发销售额3909.40亿元,增长3.8%,占商品销售总额比重78.6%。在十大类主要商品销售中,增速较快的有书
报杂志类增长20.0%,金银珠宝类增长17.9%,汽车类增长16.0%,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2.4%,日用品类增长8.3%。图5 2014-2016年一季度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月累计同比增速走势图
外贸进出口降幅较1-2月有较大收窄。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5384.06亿元,下降6.5%,降幅比1-2月收窄6.9个百分点(见图6)。其中,出口总额3234.82亿元,下降5.8%,降幅比1-2月收窄6.9个百分点;进口总额2149.24亿元,下降7.4%,降幅比1-2月收窄7.1个百分点。月度同比和环比增速均实现正增长,3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0%,环比增长28.9%,其中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8%,环比增长24.4%;进口总额同比增长5.8%,环比增长35.5%。
图6 2014-2016年一季度深圳进出口总额各月累计同比增速走势图
五、财政收入增长接近三成,贷款增幅超过两成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0.5亿元,增长29.6%,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722.6亿元,增长33.2%,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为81.1%,位于全国前列。(见图7)
图7 2014-2016年一季度深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各月累计同比增速走势图
贷款增幅较高。截止3月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59210.40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比1-2月回落4.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35224.98亿元,同比增长21.8%,增幅较1-2月提高3.5个百分点。
六、消费价格涨幅温和可控,生产价格降幅持续收窄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0%,涨幅较上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6.3%,居住类上涨5.1%,医疗保健类上涨2.1%,衣着类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2%。(见图8)
图8 2014-2016年3月深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月度同比)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收窄。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8%,降幅同比收窄0.9个百分点,比全国小3.0个百分点。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7%,降幅同比收窄1.5个百分点,比全国小2.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6%,3月份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0.1%。(见图9)
图9 2014-2016年3月深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情况(月度同比)
七、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双改善
制造业PMI止跌回升表明经济短期企稳。3月份,深圳制造业PMI为5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在连续7个月持续下跌或持平后,指数环比上涨0.7个百分点,上涨幅度较大,11个分项指数也全面回升,表明企业生产活动有所恢复,经济短期企稳。(见图10)
图10 2014-2016年3月深圳制造业PMI指数涨跌情况(月度同比)
非制造业PMI回弹表明非制造业经济良好扩张。3月份,深圳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在连续2个月持续回落后,指数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回升幅度明显。虽然非制造业活动整体运行弱于上年4季度,但3月份指数强势回弹显示了企业活跃度的提升。
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开局稳进,各项先行指标止跌回升,不少领域出现积极变化,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这些都是全市经济保持稳健运行的积极因素。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低碳不动摇,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重供需两端发力,全年经济有望实现“稳进运行”的走势。
附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2012年起,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具体内容请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 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6)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深圳海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委;人民币存贷款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CPI、PPI、IPI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深圳市制造业PMI调查样本共525家,非制造业PMI调查样本共418家。
(7)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