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总体保持平稳,呈现出“稳中趋好、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㈠经济总体稳中有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10.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0.5、0.8和0.4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6.9%)、全省(8.0%)高出1.2和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7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70.72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345.65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1.4:47.1:41.5优化调整为11.5:45.8:42.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
㈡农业生产平稳增长,效益农业较快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8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林业产值增长6.2%,渔业产值增长7.0%,增速分别比农林牧渔业高出1.9和2.7个百分点。
㈢工业经济增速持续回升,园区发展规模效应明显。2015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排第7位,比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比1~5月低点(5.8%)提高2.4个百分点。
工业园区规模效应明显。全市“一区六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5.11亿元,增长11.3%,其中,六个省级以上产业转移园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84.20亿元,增长23.2%,增速分别比全市规上工业高出3.1和15.0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回升。1~11月,全市5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59.37%,同比提高12.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2.85亿元,增长21.8%,增速比1~9月提高11.7个百分点。
㈣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1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4.14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增速高于年度计划目标4.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15.8%)高出8.7个百分点,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排第6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08亿元,增长61.7%;工业投资217.07亿元,增长16.3%,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67.47亿元,增长112.1%,增速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第2位;第三产业投资339.97亿元,增长29.6%。
㈤消费需求增速持续回升,对外贸易形势略有好转但招商引资形势堪忧。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比1~2月低点(7.1%)提高3.9个百分点。
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4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增速由负转正比上月回升6.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8.3亿美元,增长6.9%;进口总额12.0亿美元,下降8.3%,增速分别比上月回升3.5和10.7个百分点。全市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43亿美元,增长4.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4亿美元,下降36.2%,增速同比回落43.3个百分点。
㈥财税实力显著增强,金融信贷规模持续扩张。2015年,全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增速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排第10位。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7.70亿元,增长28.9%,其中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117.9%、85.5%和39.7%,增速分别比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高出89.0、56.6和10.8个百分点。全市国、地税税收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7.65亿元,增长8.4%,增速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排第5位。
201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88.90亿元,比年初增长12.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1.09亿元,比年初增长10.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01.08亿元,比年初增长14.6%,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8.3、6.4和3.2个百分点,信贷投放力度呈逐步加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