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数字快讯

2012年上半年广东经济显现筑底回稳迹象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编辑:hlh

    上半年,针对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持续下行风险,国家把“稳增长”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广东紧紧围绕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把稳增长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促使经济下行压力缓解,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进,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一、广东经济显现筑底回稳迹象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1-6月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00.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4%,增幅比一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74.50亿元、13216.77亿元、11809.65亿元,增长3.8%、6.9%和8.2%。与一季度相比,第一、三产业增幅分别提高0.2个和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幅受建筑业放缓影响回落0.2个百分点,但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048.71亿元,增长7.0%,增幅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一)广东经济先于全国出现筑底回稳迹象。广东经济外向度较高,经济结构调整较早,一般而言经济周期变化早于全国三个月至半年左右。从经济增长速度看,全国从上年一季度开始到今年上半年连续6个季度放缓,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低于一季度0.3个百分点,仍处于下行通道;广东从上年一季度开始到今年一季度连续5个季度放缓后,今年上半年已经止跌并回升0.2个百分点。虽然在当前广东主要指标增幅中,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外,其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当月环比数据看,广东增速分别高于全国7.6个、35.4个和0.2个百分点,表现出回落较早、回升也较快的特点。
    (二)从稳增长的动力看,有效需求有所回升。消费增幅逐月小幅回升。上半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元,达到10857.80亿元,增长11.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遏制下滑势头,今年以来增速首次回升。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97.51亿元,增长10.1%,增幅比1-5月回升1.1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和工业投资增幅高于整体投资6.8个、5.8个百分点。外需增幅平稳。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4572.2亿美元,增长5.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676.3亿美元,增长6.8%。
    (三)从稳增长的短期走势看,短期经济好转迹象较为明显。6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分别比上月提高0.4个、6.7个、1.9个和6.3个百分点。
  (四)从稳增长的发展态势看,筑底回稳向好势头有望延续。从短期看,目前的预调微调将为稳增长打开较大空间。通胀压力明显减轻。上半年广东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6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降幅比上个月扩大0.6个和1.2个百分点,PPI和IPI“剪刀差”持续缩小,也有利于工业效益的好转。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加大,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幅比上月末回升0.6个百分点。投资需求扩张成为短期刺激经济的主力。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业)同比增长50.6%,比1—5月加快11.7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快速增长19.7%。从中期看,国家陆续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及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将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产业转型升级态势良好
    当前,广东经济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阶段。经济增速的放缓,既为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腾出了空间,也为步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奠定坚实的基础。利用经济周期波动和市场“倒逼”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实体经济发展步伐更为稳健;通过加快东西北地区发展加快,使区域协调发展;率先培育发展现代产业,使新经济增长点逐步显现。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广东坚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0.8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的增速分别高于整体服务业3.2个、4.3个和3.2个百分点。
    (二)先进制造业对工业发展的贡献提高,节能降耗扎实推进。轻重工业生产的协调性增强,上半年轻重工业生产速度的差距逐月缩小,1-6月轻工业增长6.9%,重工业增长7.0%。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快。1-6月,1-6月,广东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300.67亿元和4852.07亿元,同比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3个、0.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173.88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出2.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76.6%,生物产业增长17.3%。从产品产量方面看,先进制造、高技术、新能源的产品发展较快,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增长44.0%,光电子器件增长28.5%,发光二极管(LED)增长50.1%,风能发电增长43.8%,风力发电机组增长63.3%。
    节能降耗扎实推进。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幅回落幅度比一季度扩大1.4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单耗下降明显。上半年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在纳入国家统计监测的67种产品单耗中,有44种产品单位能耗较上年同期下降。
    (三)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和东西北地区发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随着“双转移”的深入推进和东西北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上半年粤东、粤西和北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全省高7.7个、2.2个和3.1个百分点。西翼地区的投资在石化、水利工程和阳江核电等大项目带动下,增幅高于全省9.0个百分点。东、西两翼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省4.6个和7.7个百分点。劳动力转移较快,上半年全省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9.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4万人,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9.6%和81.8%。珠三角转型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深圳前海优惠政策获国家批复,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和中新(广州)知识城等一批重要高端产业集聚区和重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广东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各项措施,在财政收入减速的情况下,对民生支出保持大幅增长。1-6月,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94.34亿元,增长8.6%,增幅同比回落17.4个百分点,但比1-5月回升1.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428.48亿元,增长4.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58.94亿元,增长11.1%,增幅高于预算收入2.5个百分点。主要用于民生的医疗卫生(25.5%)、城乡社区事务(26.9%)、科学技术(64.3%、)农林水事务(23.7%)、住房保障(66.8%)等支出增幅均大大超过全省支出平均水平。
    就业保持稳定,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2季末,广东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为5966.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44万人,增长0.1%;比上季末增加19.52万人,增长0.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步增长,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累计97.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实际增幅为9.8%和11.2%,均高于GDP的增幅。至6月底,全省新农保参保人数达1720万人,城镇职工五大险种参保人数均基本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四、完成年度预期目标压力较大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物价水平和实体经济数据与2009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不同。一是2009年同期国家采取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着重于短期经济目标,如出台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等。近期出台的刺激经济政策重点放在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方向性加大投资力度方面,从而保持中长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也决定了短期的经济走势不可能象2009年那样的大反弹,期间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波动与反复。二是物价水平不同,CPI的增幅从2009年上半年下降2.7%转为2012年上半年的上涨3.5%,按不变价计算的GDP增幅也由“加”变成“减”。三是实体经济走势较为稳建,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为协调。2009年同期由于工业受出口低迷的传导影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8.8%。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3.7%。经过近年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洗礼,上半年工业增速高于2009年同期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0%;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9.3%,第二、三产业协调性较好。。
    目前,广东面临“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与年度目标和全国相比,广东经济下行压力之大超乎年初预期,地区生产总值、投资、消费、进出口、财政收入等指标增速低于年度预期发展目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既是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广东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付出的代价,本质上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经济波动周期性因素的叠加反映。主要体现在内外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等。由于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宏观经济微调政策效应,至少要到第三季度才能显示出来,因此预计第三季度广东的经济运行将延续上半年的态势,在波动中略有回升,第四季度才会有较明显的好转。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经济工作力度,采取财政扶持等有效措施认真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通过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坚持政府扶持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与帮扶中小微企业相结合,坚持发展经济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促进长远发展相结合,将开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工作的新局面。

来源:广东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