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数字快讯

2011年1-3月惠州市经济运行简况

    一季度,惠州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对比1-2月,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工业生产回升向好,财税收入保持高位运行,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市场平稳上行,金融各项存贷款增速有所回升,GDP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但工业投资负增长、商品房销售量回落、金融新增存贷款同比大幅减少、物价水平继续上涨等问题需引起关注。

    一、基本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GDP)416.6亿元,同比增长11.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2亿元,增长34.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4.4个百分点,比1-2月上升5.4个百分点。
    地税收入33.2亿元,增长35.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比1-2月上升2.3个百分点。
    国税收入114.9亿元,增长20.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98.1个百分点,比1-2月上升0.9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亿元,增长14.6%,增幅比1-2月上升7.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167.1亿元,增长18.5%,增幅比1-2月回落9.4个百分点。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下降5.4%,降幅比1-2月收窄13.7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63.4亿元,增长46%,增幅比1-2月回落33.2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3亿元,增长16.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比1-2月上升1.3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1-2月)51.2亿美元,增长29.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比1月回落45.6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1-2月)30.2亿美元,增长33.9%,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0.9个百分点,比1月回落46个百分点。
    外贸进口(1-2月)21亿美元,增长23.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8.3个百分点,比1月回落44.4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亿美元,增长1.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0.4个百分点,比2月上升35.5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面积117.1万平方米,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65.6个百分点,比1-2月回落9.6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金额58.9亿元,增长32.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1.6个百分点,比1-2月回落9.3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月末 2154.9亿元,比年初增长3.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4个百分点,比2月末上升6.9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月末1286亿元,比年初增长4.9%,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4个百分点,比2月末上升0.8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1元,增长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3.6个百分点;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9%。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4.8%,涨幅比1-2月上升0.1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4%,涨幅比1-2月上升0.2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一)GDP实现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GDP实现 416.6亿元,增长11.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2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239.6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142.7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68.8%和2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个、8个和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受金融信贷收紧、房地产调控效应显现和CPI持续走高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增速有所放缓。
    (二)财税收入保持高位运行。一季度,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2亿元,增长34.5%。其中,税收收入29.1亿元,增长37.4%;非税收入5.1亿元,增长20.3%。
    全市国税收入114.9亿元,增长20.6%。其中,国内税收70.7亿元,增长33%;海关代征税44.1亿元,增长4.8%。国内税收中,除占比47.7%的国内增值税完成33.7亿元,增长15.9%,增幅平稳外,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和利息所得税分别增长46.3%、72.3%、41.2%和98.4%,增幅均超过40%,是国内税收增幅实现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
    全市地税收入33.2亿元,增长35.5%。其中,占比39.4%的营业税完成13.1亿元,增长19.4%;占比18.3%的个人所得税完成6亿元,增长20.4%,占比最大的两个税种均实现平稳增长,合计增收3.2亿元,对全市地税增长的贡献率为36.2%。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分别增长124.3%、68.9%、74.8%和46.6%,四个税种合计增收4.7亿元,对全市地税增长的贡献率为54.4%,是地税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工业生产回升向好。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增长14.6%,增幅比1-2月上升7.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2位,呈现积极向好趋势;实现销售产值952.6亿元,增长20.5%,产销率达97.4%。其中,外销产品产值348亿元,增长5.9%,增幅同比回落19.2个百分点;内销产品产值604.6亿元,增长30.8%,内销增幅高于外销24.9个百分点,内外销比例为63.5:36.5。
    县(区)增幅普遍回升,大亚湾区和仲恺区贡献增强。一季度,惠东县(89.8%,即增长89.8%,下同)、博罗县(25.1%)、惠阳区(22.4%)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对比1-2月,各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普遍呈上升态势,其中,龙门县上升13.9个百分点,惠东县上升13.8个百分点,大亚湾区上升9.9个百分点,仲恺区上升8.3个百分点,博罗县和惠阳区均上升2.3个百分点。大亚湾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9亿元,增长11.4%,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由上月的38.3%上升至46.1%,拉动点数由上月的2.6个百分点提高到6.7个百分点;仲恺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3亿元,增长8.4%,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由上月的1.7%上升至8%,拉动点数由上月的0.1个百分点提高到1.2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平稳增长,其他行业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石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0.5亿元,增长12.9%,增幅比1-2月上升13.7个百分点;电子产业实现增加值52.5亿元,增长11.3%,增幅比1-2月上升7.2个百分点。石化和电子两大支柱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132.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4%,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62.1%,拉动工业增长9.1个百分点。
    同期,除石化和电子两大支柱产业外的其他行业实现增加值67.1亿元,增长19.4%,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4.8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37.9%,拉动工业增长5.5个百分点。其中,平海电厂、金龙羽电缆、宏业五金、新华昌运输设备、友钢钢铁、南亚电子材料等产值2亿元以上的18家企业,增加值合计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21.8%,拉动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快速增长,小型企业增速快于大中型企业。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20.4亿元,增长31.2%。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59.5亿元,增长9.6%;“三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18.4亿元,增长15.4%。全市130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929家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39.2亿元,增长22.4%;351家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26.7亿元,增长14.7%;28家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34.8亿元,增长7.3%。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比大、中型工业企业分别高15.1个和7.7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8%,其生产状况直接影响全市工业生产形势。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向好。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9.9%,同比增加1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居珠三角九市第4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8亿元,增长25.4%;实现税金42.1亿元,增长47.6%;亏损企业数同比下降5.4%,亏损面收窄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67.1亿元,增长18.5%,增幅比1-2月回落9.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35亿元,增长4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0亿元,下降5.4%,降幅比1-2月收窄1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6.7亿元,增长32.5%,增幅比1-2月回落38.5个百分点,其中占第三产业比重达54.4%的房地产投资增幅比1-2月回落33.2个百分点,是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的主要因素。1-3月,全市投资额超千万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130个,占全市房地产开发项目的53.3%;完成投资58.8亿元,占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92.7%,增长41.2%,增幅对比1-2月投资额超千万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回落36.1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平稳上行。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3亿元,增长16.2 %,增幅比1-2月上升1.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0.8亿元,增长16.2%;住宿和餐饮业14.5亿元,增长16.2%,增幅分别比1-2月上升1.3、0.9个百分点。同期,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亿元,增长25.8 %,增幅比1-2月上升5.6个百分点。
    汽车及燃料油销售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完成零售额12.2亿元,增长28.4%,延续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受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以及燃油价格逐步走高影响,全市限额以上机动车燃料企业完成零售额20亿元,增长29.1%。
    综合类零售企业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综合性超市完成零售额7.8亿元,增长22.6%,增幅比上年同期的15.3%上升7.3个百分点,其中惠阳嘉信茂广场、天虹商场、港惠新天地、博罗天天实业、百佳超市等企业的大幅增长是主要拉动因素;限额以上家电零售企业零售额2.8亿元,增长8.4%,呈平稳增长态势,其中国美电器、环球电器实现较快增长是主要因素。
    星级住宿酒店业营业额增速加快。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4.4亿元,增长25.5%,增幅比1-2月上升9.3个百分点,主要是地派温泉度假村、金鹅洲际度假酒店等温泉类酒店和皇冠假日、丽景花园、国惠大酒店、恒升国际大酒店等高档酒店高速增长拉动。
    (六)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1-2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指标分别增长:29.6%、33.9%、23.9%,均保持20%以上较快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第2和第10位。其中,全市“三资”企业出口在三星、索尼等出口大户的拉动下实现24.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2.1%,增长37.2%,“三资”企业出口是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的稳定因素。分品种看,机电产品出口24.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2%,增长39.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1.1%,增长40.7%。
    (七)金融存款实现正增长,居民收入稳步上升。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54.9亿元,比年初增长3.1%,扭转2月末负增长的局面。其中,居民存款1092.9亿元,增长6%,1月、2月末分别为:下降0.3%、增长0.5%,3月快速回升。1-3月各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3.2%、4.1%、4.9%,呈平稳上升态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1元,增长12%。

    三、存在问题
    (一)工业投资仍处负增长区间。一季度,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下降5.4%,下降幅度虽比1-2月收窄13.7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负增长区间。工业投资的不足将影响我市工业增长的后劲与活力。
    (二)商品房销售量回落。2010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627.3万平方米,继2009年创下543.8万平方米的销售高峰后再创新高。今年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1.8%,比上年同期回落65.6个百分点,比1-2月回落9.6个百分点。虽然今年3月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同期增加3.3万平方米,但由于上年基数较大及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的显现,楼市营销环境趋紧态势明显,致使今年增幅同比大幅回落。
    (三)金融新增存贷款同比大幅减少。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224.9亿元、112.5亿元,增量同比大幅减少169.8亿元、144.5亿元。今年以来,国家为进一步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抑制通胀,连续采取了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等措施,货币信贷进一步收紧。  (四)物价水平继续上涨。一季度,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在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中,食品类上涨11.4%、居住类上涨3.3%,分别对总指数的影响为3.6和0.7个百分点,两大因素共同推高物价总水平。近期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棉花、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下游产业影响已经显现。

来源:惠州统计信息网

(编辑:h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