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注定是中国超市大卖场的并购“洗牌年”。本土超市巨头华润万家刚将英国乐购Tesco中国市场的131家门店纳入旗下,物美商业又将泰国正大集团旗下的卜蜂莲花在中国各省市(广东省和湖南省除外)的36家门店收入囊中。而此前炒得沸沸扬扬的李嘉诚欲出售的百佳超市,也转为与屈臣氏捆绑上市。与前些年的大举扩张不同,外资超市今年的表现有些“颓势”,而本土超市则逆势扩张,从主导多年的外资超市手中夺回话语权。
市场格局 内外资超市上演“攻防互换”
与前些年的大举扩张不同,外资超市今年的表现有些“颓势”。 根据调查机构Kantar Worldpanel最新动态监测显示,目前,在国内超市和便利店的零售领域,台法合资企业高鑫以13.6%占有率位居首位,华润万家和沃尔玛各以10.9%占有率次之,家乐福以6.9%位列第三,而Tesco则以2.4%屈居第四位。然而,华润万家将Tesco内地分店并入后,市占率将达13.3%,明显压倒沃尔玛,抛开家乐福更不在话下。
“国内超市版图已经发生变化。”邓国坚表示,在第一梯队中,本土超市已从主导多年的外资超市手中夺回话语权,另外在区域超市的第二梯队中,本土的物美超市通过整合卜蜂莲花、永辉超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处在区域领先优势。华润万家相关负责人认为,外资在选址和税收上“超国民待遇”的终结,也让一度被传言极富侵略性的“狼牙”在日渐钝化,其在资金、人才、管理、商品上的优势也正被内资超市赶超。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表示,近几年在与外资零售企业的较量中,内资企业的发展潜能被激活,如原来稳坐中国零售市场外资老大地位的家乐福,其单店盈利和总销售额方面早已被本土超市大润发超越。
此外,内资企业也更加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加快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发展连锁经营。比如东莞区域零售企业嘉荣超市的配送中心的设备、现代化程度、技术等,就比吉之岛、卜蜂莲花要好得多。
外资超市 频频关店裁员
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超市虽然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但均以大卖场为主,业态一直较单一。沃尔玛目前在中国拥有398家门店,分布在118个城市。广州市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彭强表示,城市人工、租金成本不断上涨,业绩自然难以避免地开始下滑。
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或能佐证这一说法,2012年沃尔玛、家乐福、特易购等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开店幅度同比平均降低27%,且都出现了关店现象。日前,沃尔玛首席执行官麦道克(Mike Duke)在年度投资大会上就表示,沃尔玛正计划今年在巴西和中国关闭约50间门店。另外,去年家乐福关了2家、TESCO乐购关了5家。而最为悲摧的是卜蜂莲花,其近日发布2012年业绩显示,全年净利润亏损近4亿元,甚至出现流动负债、1年期银行贷款额急剧增加的现象。
对此,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申正远表示,外资超市物业的租约集中到期也是导致关店的直接原因。零售企业的门店租赁期一般在10~15年之间,2011~2015年是门店租赁到期的高峰时期,外资超市将不得不面对租金上涨甚至续租失败的风险。
内资超市 靠社区店逆袭
相比之下,今年更多的内资超市则灵活转变以社区店为进攻据点,社区店相对店面较小,租金便宜,开店成本较低,成功率也高。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表示,在与外资超市的竞争中,社区超市也一向被视为本土超市“最后一块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业态”,去年内资超市逆势扩张,社区超市数量贡献最大。
记者了解到,在李嘉诚最终放弃卖掉百佳后,百佳方面日前首次表示:将继续在内地开店且主要是社区超市为主,其年底筹备开业的新店有6家,分别在广州,东莞,中山,江门以及成都,均为社区超市。另外,2013年华润万家计划在广州地区新开门店56家,其中社区超市将达50家。
黄文杰表示,内资超市采取更快速、更大规模的中国式模式发展,开始脱离“模仿外资”的发展策略。此外,多业态经营也逐渐被内资超市重视,曾经收购太平洋咖啡从而进入餐饮业的华润万家,在与乐购组建合资公司之时也明确表示,合资企业将成为双方在大中华地区经营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店及酒类专卖店的独一平台。
业内专家 供应链规模效应成对决关键
彭强指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渠道溢价的下滑,超市必须要转变其盈利模式。以前超市依赖后台收取进场费、通道费用作为重要盈利模式,但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出台规范“零供关系”政策,以及中国供应商崛起,这一盈利模式将越来越难,转向比拼门店规模、整合供应链能力成必然趋势。
然而随着市场的饱和以及优质店址资源稀缺,依靠外延式、粗放式的扩张方式的成本越来越高,不当的规模扩张不仅会影响利润水平,甚至导致亏损。因此,彭强认为,国内超市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兼并重组是未来发展趋势。早前,华润万家通过收购江西洪客隆、江苏苏果等区域性超市,迅速将势力延伸至当地。而近日,北京龙头企业物美收购泰国企业卜蜂莲花,物美明确表示,“收购可使其及时进入华东等重要地区。所收购的店铺发展成熟、位置优越,这些都是物美难以通过其他方式从内部建立的”。
孙雄也表示,未来几年,国内零售业会像美国市场一样,通过不断的市场并购整合,出现由几家大型零售企业主导市场的寡头局面。不过,也有些人士对本土和外资零售的竞争格局判断更为理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杨青松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土和外资零售商暂时还难称攻防互换,因为双方都处于相同的特殊市场环境下,面对经营的共性难题和处于转折期的行业,本土和外资零售企业只是都站在了同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链接: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3-11/14/content_2451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