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商贸流通业,在全省范围内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特色?还有哪些提升空间?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就诸如此类的问题,记者专访了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
孙雄表示,在均衡发展方面,东莞商贸流通业比广深走得还要快,社区商业发展模式是东莞区别于省内兄弟城市的一大特色,为全省商贸流通业发展树立了标杆。现在,东莞商贸流通业走到了升级换代的十字路口,政府应该在继续包容外来品牌的基础上,加大对本土商贸流通品牌的支持力度。
均衡发展比广深快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全省的视野中,尤其是与广深佛来比,东莞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得怎么样,有哪些独特之处?
孙雄(以下简称“孙”):过去的十年,东莞零售业发展受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广泛关注,成为零售业发展的乐土,给广东零售业创新发展模式带来了借鉴和参考。
东莞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从2000年的4.17%提升到目前的6.43%,市场规模排名由全省第8位上升到第4位,已接近长春、西安和大连等副省级城市的市场规模。
与广州、深圳相比,东莞城市窗口商业仍有差距,但是在均衡发展方面,已经走到了前面,成为全省的标杆。东莞形成了有别于省内外大城市和珠三角中心城市的社区商业发展模式,这种商业服务于小康社会生活,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任何一个次级市场都可以满足高中低档的需求,有极大的包容性。而广州,商贸流通业虽然发达,但是仍有辐射不到的盲区,是城乡二元分割的状态。
记:东莞社区商业的发展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是否有推广意义?
孙:商业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消费,让市民可以最便利地买到自己想要的消费品。
东莞的商贸经济已经发展到小康市场,其社区商业发展模式满足了城乡商业差异化日益缩小、进入小康社会居民的生活需要,是未来零售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是适用于珠三角地区和将要进入小康社会地区的商业模式,是全省其他地方今后必然要走的路子。
应加大力度扶持本土品牌
记:东莞2005年起实施“商贸东莞”工程,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规范发展、提升水平”为内涵采取一系列发展商贸流通业的举措。据您观察,这些举措哪些作用明显,值得继续贯彻,哪些需要改进,根据新形势,又必须出台哪些新举措?
孙:发展商贸流通业,政府的引导非常重要。东莞出台的系列政策举措,以点带面,极大地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今后的政府引导,我有两点建议。第一,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为外资、外地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第二,加大对本土商贸流通品牌的支持力度。为了促进出口转内销,东莞费了很大功夫到内地推销东莞的产品。事实上,如果能够扶持本土的商贸流通品牌做大做强,把强劲完善的渠道网络搭建起来了,产品就会像水流一样顺着管网畅通无阻了,能够极大的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东莞出台了每年3000万元扶持基金等举措,推动了本土品牌的发展,但是扶持力度还有加强的空间。比如,现在经常是集中展销工业产品,能否搞本土商贸品牌的集中展销会?商贸企业到外地开店,往往会碰到一些难题,政府能否协调解决?
商贸业需要升级换代
记:有一种声音认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东莞商贸流通业在空间布局等方面,处于饱和状态。然而,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依旧活跃,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觉得该如何规避其中隐藏的风险?
孙:是不是饱和了,市场说了算。投资人有自己的智慧,愿意投资就说明有市场需求。现在东莞虽然人口外流了一些,传统的商贸物业可能有点多,但是现代的商贸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自己去看过,东莞的一些大型商场太拥挤了,购物环境还不是那么好。而现代的商场是宽敞舒畅的,有休息空间的,可以喝喝咖啡的,这种物业,东莞目前还没有。东莞目前的问题不是说饱和了,而是要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升级换代。有人投资就说明有市场,不要拒绝投资,可以规划发展,比如限制建设粗放型的传统商场。
来源:南方日报
链接: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06/28/content_6977770.htm
(编辑:h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