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宏观经济

佛山日报:佛山不要复制“天河城”

  佛山不要复制“天河城”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认为,佛山地铁社区商圈是未来发展重点

  有人说地铁是商业的灵丹妙药,有人担心广佛地铁将使佛山商机加快流向广州。对于这两个观点,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都不认同。

  他认为,长远来看,随着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佛山商业发展的机会要大于广州,广佛地铁为佛山商业所带来的机遇要大于挑战,关键是要看商家能否及时作出调整,做出特色。

  将人流转为商机成难题

  记者:有人形容说,地铁,犹如一条点石成金的金线,把城市价值和土地价值放大。广州的今天也许就是佛山的明天。广州地铁已经开通了十几年,如何评价地铁对于广州商业的影响?

  孙雄:无论是对于广州,还是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包括地铁在内的轨道交通枢纽商业,其实都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向香港、日韩、欧美等成熟地区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谈地铁商业,首先要了解地铁商业的特点。与一般的非交通枢纽商业相比,地铁商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怕没有人气,但大多只是匆匆过客,如何将匆匆过客留住,转化为顾客,这是地铁商业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

  相反,非交通枢纽商业人流量相对没那么多,整天盼着人来,但往往是人来之后,生意就来了,就很容易成为消费者。

  大体来说,一方面地铁会给原来的商业中心区带来更多的人流,使原来的商业中心区发展更快,例如北京路、天河城;另一方面,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前一些交通不是很方便的地区,也逐渐成为新的商业旺区,如珠影旁边的丽影广场,之前人不多,现在非常旺。

  上下九、长寿路一带,原来是广州的老商业中心,但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由于城市商业格局的转移,曾有一段时间衰落过,后来地铁通了之后,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记者:从广州的经验来看,地铁如何改变一座城市的商业格局?

  孙雄:应该这么说,广州商业的发展,与地铁有很大的关系,地铁通了,确实使得原有的商业中心以及特色商业网点加快发展,但广州商业的发展主要还是因为城市在发展、城市在扩张、人们的购买力不断提高。

  地铁商业非万能妙药

  记者:地铁真的是灵丹妙药吗?广州是不是所有的地铁沿线商业都很发达?

  孙雄:广州几个比较有特色的购物中心,比如天河城、中华广场、流行前线等等,都属于地铁商业,没有通地铁之前,天河城基本上没什么人气。但地铁沿线也有很多地方商业发展不好。比如东山口,那一带的商铺为街铺,比较分散,面积又小,明显不如农林上路、王府井,中山六路、七路、八路等等,也都不旺。

  记者:为什么会这样?

  孙雄:一方面往往是因为这些地方原来就不是商业中心,物业没有按商业物业来规划,商业设施不完善、规模不大、商业结构不合理,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特色。

  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的广州东站附近的东方宝泰很能说明问题。早期东方宝泰的商业结构是有问题的,跟批发市场差不多,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引进什么有影响力的品牌,档次不高,没有什么特色,加上周边一直在搞基建,所以一直不是很旺。虽然人流量很大,但都是匆匆过客。最近几年东方宝泰转型做商场,引进大型购物中心,并且形成自己的特色之后,发展就相当快。所以特色是很关键的。

  引导商业向社区延伸

  记者:你刚才提到,我们还有很多地方要向香港、日韩、欧美等成熟地区学习的,他们还有什么地方值得佛山借鉴的?

  孙雄: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我认为今后城市商业零售服务业的发展,一定要将更多的资源,向社区延伸。零售商业不一定非要规划放在城市中心,零售商业属于服务业,最重要的是便利性,最终的目标是更方便地解决市民的各种日常的需要。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商品供应不足等原因,所以大型商业中心都放在大家都能去到的地方,也就是城市中心,但现在物流、交通、信息越来越发达,去哪里都方便了,那么就要考虑就近解决的问题了。

  像LV、古奇这样的奢侈品,我们国内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购物中心里,但在国外,在社区购物中心里也都能买得到的。佛山有了有地铁之后,可以及早规划引导商业往这个方向发展。不然的话,城市商业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往郊区蔓延之后,城市中心有可能会出现空心化危机。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如何规划引导?

  孙雄:更多应该是市场引导,但政府也可以出台类似“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的政策,按照地方实际情况,设计扶持模式。毕竟这个市场还是要需要一段培育期的,企业的前期投入很大,风险也很大,如果全部由企业承担的话,很多企业会支撑不起。

  佛山商业不用担心

  记者:佛山人一直有到广州购物的习惯,广佛地铁通车之后,会不会使更多的佛山人选择去广州消费,广佛地铁的开通反而使佛山的商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孙雄:这是外行人的看法,内行不会这么看的。

  你知道日本最大的购物中心在哪里吗?不是在东京,而是在一个很小的城市涩谷。涩谷离东京不远,去富士山、京都的地铁都经过这里,轨道交通非常便捷,而且环境非常优美,有一个很大很漂亮的湖,所以商业很发达。不久前我去温哥华考察,温哥华最大的购物中心,也不在市中心,也是因为地铁的缘故。

  中国的地铁商业才刚刚起步,以后中国也会按照这个趋势发展的。现在大家都人挤人去天河,人挤人就一定好吗?就是未来商业发展的趋势吗?不是的,国外很多地方,购物中心的环境是是跟公园一样,很休闲,而且能够带来很多精神、文化、娱乐的享受的。

  从世界的经验来看,地铁必然会给一些原来因为交通不够便利、但又很有特色的商业,带来新的商机。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着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广州的部分消费者将会分流一部分到各处。比如祖庙商圈,对于一般的广州人来说,以前是很不方便的,但地铁通了之后就不同,以后广州人慕名去逛祖庙就非常方便。

  广州的商业肯定还会继续发展,但城市中心的商业,面临着地价、商业成本等问题,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增长将逐步趋缓,甚至往下走。我相信广州未来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而佛山等周边地区,随着交通路网的完善,借助地价、成本的优势,可规划建设新的、有特色的、空间充裕的商业。因此相对来说,佛山等周边地区发展的速度会更快、势头会更猛。所以佛山你一点都不用担心,反而是广州应该担心。

  记者:你非常强调特色,那么佛山的商业,应该如何做出特色?

  孙雄:所谓的特色,包括文化特色、旅游特色、餐饮特色等等。佛山的岭南新天地、祖庙、顺德、南海都有很好的条件做出自己的特色。

  佛山不要去复制广州大型购物中心的模式,做第二个天河城是失败的。一定要做祖庙商业、顺德商业。

  佛山的长处在于文化、美食、成本较低等等;广州的短处是租金贵、经营成本高、空间不足;佛山一定要谋划如何以己之长击人之短,调整经营策略。地铁对佛山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没做出特色,没发挥长处。

  ■专家论道地铁经济

  地铁经济能量有多大?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

  地铁经济绝对是个新锐概念。地铁经济应该是2公里范围内以地铁站口为圆心,与地铁有物理关联性、价值关联性、理念关联性的经济形态。

  可以将其分为500米半径的核心圈、1000米半径的内环圈及1000米以外至2000米的外延圈。区分因地而异,市区内500米以内的核心圈内才称得上地铁经济,甚至市区各地铁站的地铁经济可以连成线,称为地铁经济带。出了市区,2公里的经济圈也适用。我坚持用狭义的观点来定义地铁经济,因为这样才能进行操作性的统计,那就是地铁上盖+地铁站口的地铁经济,而比这更狭义的是地铁公司管辖的经济。

  地铁经济的能量有多大?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推算,按站点数,乘以城市每平方米GDP产值,再乘以一个优质系数,与500米核心圈、1000米内环圈、2000米外延圈的面积相乘,即是:地铁经济的能量=地铁站数×(GDP产值/平米)×地铁经济圈面积×优质系数。不过,目前地铁高速建设期,地铁经济的所有能量并不能马上迸发出来。而地铁经济与区域发展也密切相关,市区内的地铁经济与商业关联性更强,郊区地铁经济则和工业关系更加密切,不同产业的不同测算也要综合考虑。”

  关注地铁乘数效应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教授周素红

  到2010年,广州地铁对GDP直接贡献约达2000亿元。

  地铁经济可以说是“以地铁为基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效益”。对地铁经济潜能的预测,我觉得这很困难。

  在数量上,地铁是公共物品,经济学上主要是对其产生的乘数效应进行研究。我也借助“乘数效应”对广州地铁的经济潜能进行简单类比。经验数据的借鉴来自以下资料:沈晓阳以重庆为案例计算得出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对城市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63倍。即每投资1亿元,可新增2.63亿元GDP,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和沿线经济发展,其综合贡献率达到6.2倍。周立新等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基础上,利用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流量表数据计算得到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乘数为1.4073。

  参考成果,选择2作为估算广州地铁对GDP直接贡献的乘数,选择5作为对城市经济的综合乘数,大致估算:到2010年地铁建设总投资接近1000亿元,今后几年每年投资100多亿元 。根据乘数效应,地铁对GDP的直接贡献约2000亿元,平均每年对GDP的贡献达200多亿元,其全部投资对经济的综合带动将超过5000亿元。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教授曹小曙

  地铁对通达性的改变实现空间的重塑,人流、物流集聚,地价上升、土地开发,形成地铁经济。

  对通达性的改变实现空间的重塑,使得人流、物流在空间集聚,引发地价上升和土地高强度的开发,形成了地铁沿线的经济带和以地铁站点为中心的商圈经济。

  关注地铁经济的现状,我认为有两方面,首先地铁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投入带动生产资料的消费,即一次性较大投入后短时间内不需要进行大的追加投资。其次是建成通车后衍生出来的价值,包括对土地价值和城市空间的影响,包括地铁沿线的房地产开发等;对城市空间的重构则更多的表现为地铁建成后,往往容易形成新的经济地理格局,包括新的商业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形态等。对于地铁经济的测算,直接经济效益主要内化于地铁各相关部门,可通过票务收入、地铁沿线土地的拍卖等进行衡量;间接经济效益,由于在概念界定、指标选择上分歧较大,不可能简单地通过一个经济学模型进行预测,对价值进行量化困难较大。”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王亚亮

链接:http://www.citygf.com/szb/html/2010-11/03/content_278987683.htm#

(编辑:h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