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宏观经济

佛山日报:季华货仓下周三 “告别”季华路

时间: 2010-03-26   来源: 佛山日报 作者: 纪可
http://www.citygf.com/szb/html/2010-03/26/content_182060565.htm

▲在佛山城市商业进入繁荣阶段,给市民留下良好记忆的季华货仓将黯然离场,耐人寻味,市民颇感惋惜。

▲禅桂中心区外资超市大量进驻,已成市民生活中的新伙伴。

歇业在即,季华货仓大清货。

  ●经营12年已成佛山市民生活记忆,地块重新开发仍发展商业

  ●入世后本土商业节节败退,多家“本土超市”已荡然无踪

  ●大好形势下“离场”,专家称“不改变商业模式必然出局”

  核 心 提 示

  从1998年开始经营,“季华货仓”12年间不知不觉融入城市和市民的生活记忆,已经成为了佛山这座城市公交的一个标志性站点。

  12年前,佛山没有吉之岛、好又多、沃尔玛、百佳、家乐福、屈臣氏、7-11便利店,市民从季华货仓找到了享受了超市购物“平靓正”的快乐。而时至今日,它在更光鲜、更廉价、更庞大的现代超市群中,尤其是“洋超市”面前,黯然退场……

  在季华路上经营12年的季华货仓,本月底将正式歇业,并无搬迁别处的计划。消息人士透露,由于合同期满,业主单位已经将地块转租给英皇卫浴,但重新开发后未来这里将被顺联集团整体改造,崛起一个新的商业地标,成为与顺联国际临街而望的“商业双核”。

  逛货仓

  成市民生活记忆

  在季华货仓的卖场内,三三两两的顾客,推着大车挑选已经稀稀拉拉的货品。“这里13号就开始大甩卖了,现在人越来越少了。”昨日(25日)下午,季华货仓门口一家服装档口的服务员指着一块不显眼的告示牌告诉记者。在这块促销告示牌上,写着诱人的促销信息:全场服装3折,针织、鞋类5折,食品、文具5折,大家电7折起,厨具等最低3.5折起……

  记者发现,除了水果、蔬菜、熟食仍然保持新鲜的货源外,其他的日用品等均已停止进货,部分洗发水、沐浴露、袋装食品已经货架空空。在这里购物的以老年人和家庭档居多。住在普澜路的张女士就推着婴儿车和父母一起来购物,“我妈晨练时听朋友说这里打折,我们就来看看。”张女士说,他们一家平时很少来季华货仓,以前住在南海,就去卜蜂莲花,现在住禅城,去沃尔玛多一些。究其原因,张女士认为,佛山的零售连锁店越来越多,季华货仓部分商品的价格不够实惠,货品的种类也不够丰富。

  “这里没有停车位,品种也不那么多,还是去大型超市方便、安全。”张女士的父亲抢着说。即使已经花甲的他也认为,新超市更让人有购物的享受。

  张女士一家人反映的情况,也与佛山口碑网、大众网等网站上的多数市民评价基本一致。“开了好久啦,以前这么大型的超市比较少,经常去。但现在就觉得它不够大,品种不够多,东西够IN,所以好少去啰。”网友cleriaq表示。网友炒面公主也认为,东西真是太少啦,比较适合师奶同阿婆去。

  而记者也发现了有市民依然对季华货仓情有独钟。昨日,一对住在通济桥附近的老年夫妇不仅来买东西,还把朋友也约来这里见面。“开了这么久,我们都习惯来这里买新鲜的蔬菜瓜果,还有一些日用品。”陈老太说,虽然这里比前几年人气淡了不少,但名气还在,而且也不吵闹,他们老夫妻俩很爱来这里挑拣东西。

  大约5时过后,一些上班族陆续来这里购物,多半是买些打折的时蔬和熟食。有工作人员表示,每天就这个时候人流比较集中。

  租金上调

  压垮“季华货仓”

  “我在这里干了六年多。2006年前,生意不知多好,现在只有过年卖年货时能重现当时的热闹。”季华货仓玉器档的员工阿华说,今年过年前就听说公司合同到期,要歇业。她对这个企业很有感情,有些失落。“以前,没有这么多超市,现在这条路上,好又多、沃尔玛、百佳都开在附近,我们生意自然差了。”问起怎么这么多年,超市一直都没装修,阿华笑称,这是老板的事。如今,她关心的是,4月1日清货后,要重新找工作,不知公司会不会给他们发一笔奖金作补偿。

  据称,当时季华货仓属于临时建筑,因此老板也没有再投入钱装修、改造。有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季华货仓“告别”季华路是因为业主单位的租金调得过高;也有人表示,实际租金高不了多少,是业主方没有优先协商原租户,就转租他人了;更有人透露,老板本来就觉得“季华货仓”是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记者向多位季华货仓主管求证时,他们都以各种方式避而不谈,或称无可奉告。

  原地块

  拟再现高端商业项目

  事实上,这家从98年开始试水佛山的“季华系”大哥大,在市民的心中,早已不是一个普通货仓这么简单。在许多公交车、快巴、城巴的线路中,“季华货仓”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个标志性站点。

  若干年前,佛山没有吉之岛、好又多、沃尔玛、百佳、家乐福,许多刚来佛山的外地市民,从季华货仓找到了大超市的快乐。而若干年后,它在更光鲜、更廉价、更庞大的超市,尤其是“洋超市”前面,渐渐没落。

  根据规划,随着季华路两侧的永新村、华远村改造项目的推开,这条“佛山第一街”之称的季华路两旁,将有更多老面孔的离别和新项目的涌现。“季华货仓片区”这个曾连续4年出现在佛山投资环境洽谈会上的“山芋”,终于将在这个月底和市民“告别”。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业消息人士透露,虽然转租的下家是英皇卫浴,但出租乃“权宜之计”。由于禅城区有打造总部经济规划,顺联集团很有意向拿到这一“三旧改造”项目,建立总部基地。在不久的将来,这里或将崛起一座商业新地标,与顺联国际联袂上演核心商圈的“双塔”,拉动季华商业片区向高端化发展。

  市民记忆

  平靓正

  季华货仓市民生活记忆

  市民傅夏言

  货仓扫货成为生活记忆

  今年30岁的傅夏言,2003年刚刚毕业来佛山时她被一位本地朋友带着,第一次到季华货仓买东西。“当时佛山的大型超市很少,除了好又多、升平商场、新一佳,就是季华货仓了。”傅夏言说,虽然季华货仓内部装修没有好又多等超市豪华,但她逛过一次就特别喜欢。一是货仓里的空间比较大、通风好,二是货仓里的货品很多,部分价格比其他超市便宜。尤其在下午6时左右,很多蔬菜、熟食、肉类等都以很低的价格促销,吸引了附近的很多市民来抢购。而当时在南浦村附近租房子住的傅夏言,也会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到季华货仓买上几天的菜。

  2007年,结婚后的傅夏言搬到季华园附近住,逛季华货仓更加方便了。“但这几年货仓的生意明显没有过去好,逛的人少了很多。”即使如此,自称有一点怀旧情结的傅夏言仍然时不时去季华货仓扫一把货,只有在货仓内买不到的东西,她才会到季华路上新开的沃尔玛、百佳等洋超市去买。听说季华货仓马上要拆了,傅夏言颇为感触,“虽然我不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但是季华货仓记录了我在佛山成长的6年历史,拆了,真的很可惜。”

  市民陈珺

  老牌超市没跟上时代步伐

  25岁陈珺,在她的印象中,矗立在繁华的季华路上的季华货仓,就像是佛山过去历史的一个标志。“名字老、装修老、服务模式也老。”对于像陈珺这样的年轻人,季华货仓似乎已经不能满足他们追求时髦、追求新奇特的需求。

  去年第一次陪外地过来的妈妈去逛季华货仓,“妈妈觉得货仓里的菜比别家超市便宜,她每天都从东建世纪广场走过去买菜。”陈珺说,逛了那一次后,她发现一直被自己“小看”的季华货仓确实有其魅力所在。不仅有些商品比其他超市便宜,还销售很多传统的食品、用品。有一次,陈珺做盐焗鸡需要一个老牌子的盐焗粉,找了几个超市,终于还是在季华货仓里找到了。

  不过,平日里陈珺还是喜欢和朋友们去逛沃尔玛等超市,“超市的装修、货架的布局都比季华货仓好,逛着舒服,而且商品更新也快,特别是买一些进口食品。”对于即将要消失的这个佛山老牌超市,她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希望,老字号的超市能够在经营模式和包装上不断进步,跟上时代的脚步。

  专家解密

  不改变商业模式必然会出局

  广东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接受采访时指出“季华货仓曾经很有机会但没有跟上形势”

  提起佛山零售业近来的发展,广东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对此非常了解。

  “季华货仓是佛山探讨货仓商业比较早的企业,这个企业曾经走出过佛山,到惠州开店。”说起季华货仓,孙雄对他早期的探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时还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广东的开放式、仓储式的平价超市不多,季华货仓做了很好的开拓。

  “虽然起得早,但是跑得不快。包括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经营技术都提升不快。”孙雄一语指出要害,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经营者没有结合资本运作,缺乏现代的营销理念,仅仅是对“货仓”超市模式的模仿。他表示,平价、仓储是条好路子,但“平价商店不等于低档商店,其中的供应链、采购、信息化、客户管理都是有诀窍的。”

  “佛山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去年金融海啸,佛山的零售业毫发无损而且还获得了明显提升。”孙雄说,比较全省数据,佛山社会零售品消费水平增幅不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高于珠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

  “这说明了佛山有大好的市场潜力,着这种形势下,企业一定要紧跟上大局的发展,否则大浪淘沙,会逐步退出市场。”孙雄说,本土商业面孔逐渐减少与大量外来零售业有很大关系,本土商业如果不提升,不改变商业模式,会面临出局威胁。

  他特别提到了佛山的“老字号”嘉惠粮油店。它是曾经获得了全省多个荣誉称号的连锁店,孙雄提醒,嘉惠粮油店有很好的经营基础,但如果不进步、不发展,就是退步了。

  孙雄认为,其实佛山培养了不少商业人才,他们能独当一面,成为了各个领域的带头人。他希望佛山的商业能往资本市场走,打破小农经济思想,大胆创新将有一番天地。

来源: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