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宏观经济

信息时报:广东商业从“抱团取暖”到发力扩张

_x000D_
    对于即将过去的2009年,华南商家们有理由自豪——因为经过上半年短暂的观望过后是下半年更厚重的发力,企业的信心和实力均有所提升。回眸这一年,作为“三架马车”之一的“消费”当之无愧的成为这一年盘点主线之一,因为它在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政策刺激下,让零售行业有如受到“特殊照顾”,在金融危机下仍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市场

  在金融危机下广东消费仍一枝独秀

  刚刚结束的2009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透露,2009年全国商务事业在严峻挑战中取得新发展。今年1~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达到16.9%,增幅创198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年有望超过12.5万亿元,增长15%以上。而广东前11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32.19亿元,增长16.2%。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广东仍是全国经济增长引擎;而珠三角尤其是广州、深圳、东莞零售额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百货零售业在今年内疯狂打折促销,增长格局没有改变,反而让消费进入了打折疲态。而乡镇消费品市场销售活跃于城市,说明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效果明显。

  促销此起彼伏,利润沉仓下降

  金融危机的滞后性冲击,让中国零售业在今年初感受一次“倒春寒”。最能反映零售商在金融危机袭来时焦虑与惶惑心态的,莫过于全国上下商家的遍野促销,各商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生怕在危机中出局。

  今年一二季度开始,为了积聚人气,增加销售额,零售商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全场低到5折”、“300送200”、“400换1000”之类的促销,促销力度、参与广度、时间跨度均超过去年。甚至出现广州历年来难得一见的广百百货、天河城百货、新光百货、摩登百货这四大百货公司同台五折以下促销的壮观场面。其价格战血拼惨烈程度,甚至可以用淘宝等购物网站常用的“秒杀”来形容,即同一时间推出超低价格的商品。

  而零售商对未来经济充满不确定,连超市这个被称为最具抗经济危机的业态也卷入其中。一向“天天平价,始终如一”从不促销的全球零售巨鳄沃尔玛也按捺不住,家乐福更是筹备近5000种商品参与疯狂促销,促销商品大部分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畅销产品。

  然而,疯狂促销也埋下隐患。尽管销售增长,但企业的净利润却出现明显下滑。广百股份在今年年度中期业绩快报显示,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总收入18.12亿元,同比增长12.15%;实现净利润7936.26万元,同比下降12.50%。此外,广州本土的一些非上市类百货公司利润同比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促销虽然拉升了销量,却大幅削减了利润,零售商必须在二者中找寻到新的平衡点。

  企业

  本土企业观望后发力扩张

  随着中国经济回暖,消费信心指数回升,从下半年开始,一些有实力的本土百货企业度过了观望期,开始重启快速扩张的步伐。

  本月23日,随着广百第19家分店落户茂名,广百本月内在揭阳、茂名、深圳连开三店,创下国内百货开店的新纪录。至此,继今年9月完成了对新大新的收购,把新大新4家百货店收入囊中后,短短一年时间,广百异地扩张连续“攻下”揭阳、惠州、成都、茂名、深圳、武汉六地,新增项目面积总和累计近12万平方米,接近广百现有经营面积的一半。广百不仅是首次涉足深圳,同时也是首次跨出省外,至此广百门店总数将达到20家。

  无独有偶,广州友谊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也相继签下广州新地标——位于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亦称西塔)的“国金店”项目,租赁近4万平方米物业开设新店,预计明年开业。友谊表示,将以超越环市东总店的品牌档次为目标,打造广州第二个顶级奢侈品焦点。而与广州长隆集团共同投资20亿元开发的“长隆友谊购物公园”,友谊将以outlets业态进驻,与长隆的旅游项目嫁接,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品牌互动。据悉,该公园首期面积将达到6万平方米,其中友谊outlets就达到5万平方米,预计2011年上半年建成开业。今年迈出省外的还有天河城集团,天河城以3.09亿元成功地在天津竞拍下一块2.39万平方米的地块,将投资20亿元在天津复制天河城。此外,太古汇广场、万菱汇、西城都荟购物中心、欧洲城、南沙城……在亚运前后,广州将有41个大型购物中心相继开业。

  据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分析,广州本土百货此轮扩张,是受到深圳、东莞的本土品牌如天虹商场等成功全国连锁启发,现在是迎头追赶,对广东商业零售业起到促进作用。

  外资企业借机“抄底”

  与内资企业先观望后发力不同,外资零售商在金融危机到来后,一直将中国市场当成优良的“避风港”,2009年不仅从没有减缓速度,反而比以往要更加“疯狂”,甚至有点借机抄底的意思。

  在中国扩张速度一向不算太快的沃尔玛,今年开始加速扩张,今年前9个月,其新开店数量已经达到35家,比起往年年平均开新店20家左右的速度,沃尔玛今年的扩店速度起码提升了40%以上。而今年10月,沃尔玛中国第四家山姆会员店、中国第163家门店落户广州番禺海印又一城,至此,沃尔玛进入中国13年后,终于完了广州梦。而蛰伏广州8年之久的广东吉之岛,也掀起开店狂潮。在10月宣布进驻广州天汇城后,吉之岛又签约位于广州大道北的嘉裕太阳城广场,年内在广州、深圳、南海再开四家新店。此外,家乐福表示今年将在中国开设28家分店,超过2008年新开设的22家。而中国区总部在广州的个人护理店零售巨头屈臣氏,也迎来内地500家店庆,并对外宣布 “百城千店”计划:2010年开始投入5.5亿元人民币,以每个工作日一家新店的速度推进。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危机影响下带来的商业物业租金下降,以及竞争压力相对减小,都为零售企业扩张提供了机会。广东吉之岛总经理三浦隆司表示,与去年上半年投资成本最高峰相比,吉之岛目前新店的投资成本下降了30%~40%。这其中有租金成本的降低,也有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因素。另外,金融危机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人才的供给量增加,刚好给扩张吸收大量的人才。

  “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兴起

  值得重视的是,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它们的扩张趋向于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渗透。沃尔玛今年1月份开的17家新店,大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广百股份今年开的6家店也都基本上在二三线城市。业界分析,一、二线城市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既有的网点和市场份额已基本被蚕食,而二三线城市最吸引零售商的,是相对宽松竞争态势下所拥有的更广阔的市场空间,2009年一些零售商主要就围绕这些市场在扩张。

  而更有趣的是,这些零售巨头在“农村包围城市”的扩张中,大多都是重新自购物业,有些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地产公司,如英国特易购(TESCO)今年专门成立了一家中国地产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购买土地自建购物中心。通过投资不动产优化资产结构来保持业绩增值。

  新光百货总经理韦振杰表示,此前这部分增值地租基本被小业主和地产商分享,跨国零售企业销售利润虽然达10%以上,但与商业地产升值空间相比,投资回报率相差甚远。然而在新经济背景下,零售资本无法再忽略这部分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