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6-1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出口同比锐减近300亿美元。如何开拓新市场来保持稳定的生产,成为广东省政府和外贸企业共同面对的难题。
业内常言,100家企业搞生产,可能100家都能成功,但100家企业做品牌和零售,成功的往往只有1家。从工业模式到商业模式的转型,其中潜在无限的市场风险。为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以及跨越内销障碍,广东省政府出钱、出力来为外向型企业转内销铺路,继“广货北上”一系列活动之后,还将于本月18日~20日在东莞举行首届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下称“内博会”)。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刘晓捷在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这种由政府来筹备的内销博览会模式在全国各省市中属于首创,政府出资为参展企业提供免费标准摊位,还让客商享受免费住宿和交通的待遇,届时广东省政府和商务部还将联合在现场调研企业转内销所遇到的难题以及寻找解决方法。
3500种出口商品首次内销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广东出口1253.9亿美元,同比下降18.5%,比去年同期减少284.9亿美元。面对国际市场萎缩,不少加工厂希望通过拓展内销市场来减轻出口的压力。
刘晓捷谈到,目前展会筹备情况进展顺利,各项工作已基本就绪,九大类上万种参展商品中,约有33%,即3500种是第一次出现在内销市场上。
据统计,内博会共有展位2378个,报名参展企业1181家,其中,服装鞋帽类企业274家、占23.2%,为第一大类。
截至6月10日,已有4362家的采购商8895人报名参加内博会,包括家乐福、沃尔玛、特易购等跨国大型超市和广百、友谊商店等国内知名百货公司。
广东省外经贸厅副厅长吴军昨日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广东从事加工出口的外商投资企业有大约5万家,之前这些企业极少涉及内销。今年几个月来不少企业订单减少近四成,必须寻找新的市场来稳定生产,因此这次报名的企业很踊跃,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只能选择1000多家企业参展。
“这些企业往往只有国际市场经验,因此我们尝试搭建一个平台令这些企业迅速了解国内市场的渠道、规则等,帮助生产企业理顺国内销售渠道,接下来企业主要还是靠日常的渠道进入内销市场。” 吴军说。
广东省经贸委市场处处长罗房枢还表示:“国内市场消费畅旺,1~5月广东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每月都有增长,广东消费能力强、水平高,很需要,也完全有能力消化部分出口商品。”他还说,本月底广东还将启动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活动。
出口转内销有难度
外贸企业在转内销时常常遇到包括销售模式、产品种类、交易方式、交易规则、交易渠道等方面存在差异等难题。
吴军说,之前大多外商投资企业100%出口,主要是因转内销非常严格、补税手续非常麻烦等原因,现在政府已在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内销松绑,例如之前要报商务部审批,现已放权到由当地主管部门审批即可。商务部还在不断研究新政策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此外,广东省政府也专门拿出一笔资金,帮助自主创新和自创品牌的企业拓展内销。企业将会逐渐适应国内的销售规则,学会国内外市场两条腿走路。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拓展内销是产业升级的一部分,在目前严峻的出口形势下,出口转内销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有部分企业已成功转型。
孙雄认为,政府搭台铺路,有利于内外贸迅速对接,大方向是好的,但具体如何操作还是靠企业本身,不同产品在拓展内销市场时情况也将不一样,有些可能压力较大。例如玩具,欧美一年人均消费玩具200~300美元,而中国人均才10~20美元,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广东玩具生产占全球一半,相对比较难在短时间里通过内销弥补下滑的出口市场份额。
孙雄建议,出口企业转内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进入知名百货公司或商场的门槛高,而且进场费高、风险大,对于大多刚准备拓展内销的制造企业来说,可考虑特许加盟的业态,在自己建旗舰店的同时,借其他社会资源来拓展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