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宏观经济

2023年1-9月惠州市经济运行简况

今年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前三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014.72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10.88亿元,同比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216.04亿元,同比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87.80亿元,同比增长4.3%。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8.58亿元,增长6.6%,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重要农产品供给保持稳定。夏粮产量26.22万吨,增长6.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57.20万吨,增长0.9%;园林水果产量79.67万吨,增长10.6%;猪肉产量9.48万吨、禽肉产量6万吨、禽蛋产量2.26万吨,分别增长6.2%、1.4%、6.6%;水产品产量15.16万吨,增长5.7%。

二、工业生产恢复加快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48.34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上半年上升1.9个百分点。“2+1”产业中,电子行业增长4.7%;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长4.2%,其中石化产业增长2.3%、能源产业增长15.2%、新材料制造业增长1.5%;生命健康制造业增长13.2%。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4.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9.3%。

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比上半年回落2.4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13.1%,其中,先进制造业投资额与上年同期持平;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下降13.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8.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0.5%,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5.6%。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7.5%,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高16.2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5.9%、13.5%。

四、市场消费稳定恢复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8.81亿元,同比增长4.4%,比上半年回落1.8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增长3.5%,餐饮收入增长11.3%。基本生活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1.8%、54.1%、18.7%;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33.7%、18.7%。新业态保持活跃,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27.6%。

五、外贸进出口增速继续上升

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2511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半年上升4.6个百分点。其中,外贸出口1543.32亿元,下降1.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8个百分点;进口967.64亿元,增长22.5%,增速比上半年上升11.7个百分点。

六、财税金融保持稳定

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7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税收总收入899.49亿元,下降3.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税收698.47亿元,下降2.2%。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397.51亿元,增长12.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698.82亿元,增长15.3%。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服务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3%,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1%。从八大类构成看,食品烟酒类上涨1.7%,衣着类下降0.5%,居住类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交通通信类下降2.5%,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3.2%,医疗保健类上涨0.3%,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2.5%。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口径已含R&D支出。

(3)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4)金融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价格指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用电量数据来源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惠州市财政局;税收数据来源于国家税务总局惠州市税务局;进出口数据来自于中国海关广东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