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梅州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虽然工业低位运行、投资低速增长,但增速均有所回升,社会消费平稳增长,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运行平稳,物价有所上涨。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工业低位运行,增速逐月回升。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由1-2月的-1.5%触底后,呈逐月回升的运行态势。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99亿元,增长1.8%,增速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升0.3个百分点。六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96.29亿元,增长0.3%,增速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升了2个百分点,并实现由负转正。全市省级园区(含集聚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7.68亿元,增长17.0%,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从分县(市、区)看,增长较快的有大埔、五华、丰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7.8%、7.8%、5.6%。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2.17亿元,增长10.2%。
二、投资低速增长,增速持续回升。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6.82亿元,增长7.1%,增速比上半年回升0.9个百分点,持续三个月回升。从分县(市、区)看,增长较快的有蕉岭县、五华县和梅江区,分别增长46.3 %、31.0 %和27.4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95亿元,下降17.4%;第二产业投资78.55亿元,下降1.9%,第三产业投资197.32亿元,增长11.3%。
——项目投资完成180.61亿元,增长11.7%。项目投资中,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为78.55、70.92亿元,分别下降1.9%和12.4%。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6.20亿元,下降0.7%,增速同比回落45.4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167.27万平方米,增长5.1%;商品房竣工面积为134.66万平方米,下降25.6%;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21.46万平方米,增长39.8%;商品房销售额103.27亿元,增长42.0%;商品房待售面积为250.4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2.89万平方米,下降11.6%。
三、社会消费平稳增长。1-7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73亿元,增长10.7%,增速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比全省(10%)和全国(10.3%)平均水平分别高0.7、0.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4.36亿元,增长6.3%。从分县(市、区)看,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有5个县(市、区),增长较快的有梅县、兴宁市和平远县,分别增长12.5%、12.0%和11.7%。
一是城镇市场消费增长快于乡村。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3.70亿元,增长1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4.03亿元,增长9.7%,城镇市场消费比乡村市场快1.4个百分点。
二是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长快于住宿和餐饮业。批发、零售贸易业323.38亿元,增长10.8%,住宿和餐饮业24.35亿元,增长9.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速比住宿和餐饮业快1.7个百分点。
四、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1-7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85.59亿元,增长13.8%,增速同比提高8.9个百分点,比全省(-1.3%)和全国(-3.0%)平均水平分别高15.1、16.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其中:外贸出口总额78.47亿元,增长14.6%,增速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比全省(0.3%)和全国(-1.6%)平均水平分别高14.3、16.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8位。
五、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7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77亿元,增长15.4%,增速同比回落9.8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15.6%)低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其中:税收收入36.52亿元,增长13.6%,增速居全省第5位。
六、金融平稳运行。7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61.73亿元,比年初增长12.6%,其中:城乡居民住户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22.64亿元,比年初增长5.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78.73亿元,比年初增长5.9%。存款增速比贷款快6.7个百分点,贷存比44.2%,比6月末低0.4个百分点。
七、物价有所上涨。1-7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9 %,同比上涨2.9%,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7%,交通和通讯上涨4.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为98.1 %,同比下降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