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圳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着力抓改革、促转型、稳增长、惠民生,突出质量引领、创新驱动,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了经济稳中有进、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一、总体经济稳中趋升
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7502.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9%,增幅分别比全国和全省高2.0和0.9个百分点。分季度累计增幅看,一季度增长7.8%,上半年增长8.4%,前三季度增长8.7%,全年增长8.9%,增速逐季提高。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6亿元,下降1.7%;第二产业增加值7205.53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1.80亿元,增长10.2%。分区域看,龙岗区生产总值2636.79亿元,增长10.5%;光明新区670.66亿元,增长9.4%;坪山新区458.07亿元,增长9.4%;南山区3714.57亿元,增长9.3%;福田区3256.24亿元,增长9.0%;宝安区2640.92亿元,增长9.0%;盐田区487.23亿元,增长8.9%;罗湖区1728.39亿元,增长8.0%;龙华新区1635.59亿元,增长8.0%;大鹏新区274.53亿元,增长4.0%。
二、工业增速平稳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下同)工业增加值6785.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1.6和0.5个百分点。从主要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3743.60亿元,增长12.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2996.45亿元,增长2.9%。从主要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4214.95亿元,增长10.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355.77亿元,增长2.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257.62亿元,增长27.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213.75亿元,增长6.9%;汽车制造业增加值139.79亿元,增长32.2%。分区域看,龙岗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23.75亿元,增长16.2%;坪山新区265.36亿元,增长10.6%;宝安区1200.24亿元,增长9.0%;南山区2000.66亿元,增长8.5%;福田区175.44亿元,增长8.0%;光明新区351.82亿元,增长8.0%;龙华新区891.07亿元,增长6.0%;罗湖区56.75亿元,下降4.2%;大鹏新区159.96亿元,增长1.1%;盐田区59.95亿元,增长1.0%。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创17年新高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298.31亿元,增长21.4%,增速创自1999年以来连续17年新高,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11.4和5.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更新改造投资573.02亿元,增长43.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7.4%,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023.93亿元,增长35.1%;港澳台及外资投资582.47亿元,增长106.4%;民间投资1691.91亿元,增长0.9%。从投资渠道看,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1331.03亿元,增长24.5%;非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1967.27亿元,增长19.4%。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591.05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投资2706.64亿元,增长23.3%。分区域看,南山区固定资产投资633.99亿元,增长52.4%(其中前海片区投资203.95亿元,增长74.0%;蛇口片区投资64.84亿元,增长9.3%);罗湖区投资125.90亿元,增长32.4%;福田区投资235.38亿元,增长29.9%;宝安区投资545.72亿元,增长18.5%;光明新区投资269.28亿元,增长16.5%;龙华新区投资411.34亿元,增长15.2%;坪山新区投资246.82亿元,增长15.2%;龙岗区投资658.09亿元,增长9.3%;盐田区投资99.59亿元,增长8.1%;大鹏新区投资72.19亿元,增长6.2%。
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978.41万平方米,增长10.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156.99万平方米,增长10.0%;商品房竣工面积360.21万平方米,下降15.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02.37万平方米,下降24.8%;商品房屋销售面积831.46万平方米,增长56.1%,同比提高65.6个百分点;商品房屋销售额2822.17亿元,增长114.3%。
四、消费增速稳中有升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7.84亿元,增长2.0%(扣除汽车限购一次性政策因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9.61亿元,增长9.7%),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6.35亿元,下降4.5%。从消费类别看,批发与零售业零售额4448.14亿元,增长1.3%,其中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额3055.66亿元,下降5.7%,限额以下和个体户零售额1392.48亿元,增长21.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69.69亿元,增长7.7%。分区域看,大鹏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2亿元,增长8.1%;盐田区61.90亿元,增长8.0%;光明新区99.70亿元,增长6.0%;龙华新区235.60亿元,增长3.3%;龙岗区549.56亿元,增长3.0%;宝安区721.69亿元,增长2.5%;坪山新区59.34亿元,增长2.4%;罗湖区1033.75亿元,增长2.2%;南山区670.90亿元,增长1.2%;福田区1533.38亿元,增长0.8%。
全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23490.77亿元,增长0.5%。其中,批发销售总额19042.69亿元,增长0.3%,占商品销售总额比重81.1%;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销售额568.21亿元,增长36.4%。在十大类主要商品销售中,日用品类增长18.8%,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9.6%,金银珠宝类增长9.6%,服装鞋帽针织类增长7.5%,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下降2.0%,通讯器材类下降2.9%,书报杂志类下降4.9%,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9.5%,汽车类下降20.0%,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51.3%。
五、外贸进出口降幅有所收窄,出口二十三连冠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7516.58亿元,下降8.2%。其中,出口总额16415.39亿元,下降6.0%,出口规模连续二十三年居全国内地城市首位;进口总额11101.19亿元,下降11.1%。12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3684.19亿元,增长7.5%。其中,出口总额2067.03亿元,增长3.1%;进口总额1617.16亿元,增长13.8%。
六、财政金融大幅增长
全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27.06亿元,增长30.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19.95亿元,增长62.5%。
12月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总额57778.90亿元,增长15.6%;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总额32449.04亿元,增长15.4%。
七、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工业高端化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165.57亿元,增长11.3%,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6.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4491.36亿元,增长9.6%,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6.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突破六成,达到62.1%,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2.6:57.4调整为41.2:58.8,服务业占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其中房地产业增加值1627.77亿元,增长16.8%,占GDP比重9.3%,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主要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229.53亿元,增长9.5%,占GDP比重18.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四大支柱产业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合计11194.59亿元。其中,金融业增加值2542.82亿元,增长15.9%,占GDP比重14.5%;物流业增加值1782.70亿元,增长9.4%,占GDP比重10.2%;文化产业增加值1021.16亿元,增长7.4%,占GDP比重5.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847.91亿元,增长13.0%,占GDP比重33.4%。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003.48亿元,增长16.1%,占全市GDP比重 40.0%。其中生物产业增加值254.68亿元,增长12.4%;新能源产业增加值405.87亿元,增长10.1%;新材料产业增加值329.24亿元,增长11.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3173.07亿元,增长19.1%;互联网产业增加值756.06亿元,增长19.3%;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757.14亿元,增长13.1%;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327.42亿元,增长12.0%。
工业企业效益总体向好。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2466.25亿元,增长12.3%,其中利润总额1619.46亿元,增长9.6%,高于全国11.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财务费用成本下降6.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25.19%,同比提高9.4个百分点。
八、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平稳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2%,涨幅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0.8和0.7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3.8%。分类别看,八大类价格“七升一降”,食品价格上涨3.2%,烟酒价格上涨1.6%,衣着价格上涨4.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0%,交通和通信下降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1%,居住上涨3.4%。
九、先行指数景气走势
PPI和IPI持续负增长区间运行。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4%,降幅比全国小2.8个百分点,比全省小0.8个百分点。12月份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0.1%;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同比下降3.5%,降幅分别比全国、全省小2.6和1.2个百分点。12月份同比下降4.1%,环比下降0.3%。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呈筑稳迹象,但下行压力仍存。12月份,全市制造业PMI为51.5%,为年内次低点,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生产及三个订单分项延续上月筑稳迹象,但指数较历史同期均值偏弱,下行压力较大。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运行平稳。12月份,全市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高于全年均值0.1个百分点,指数翘尾微升,为2016年经济开局铺下良好基础。
十、经济发展后劲较足
全年全市上报广东省统计局并通过初审的新增“四上”单位1948家,占全省比重22.4%,实现新增入库总量和增长总数全省“双第一”。分专业看,工业717家,建筑业5家,批发业555家,零售业56家,住宿业23家,餐饮业52家,房地产开发业16家,其它服务业499家,其它有5000万以上在建投资项目25家;分区域看,福田区319家,罗湖区245家,盐田区63家,南山区297家,宝安区332家,龙岗区282家,光明新区116家,龙华新区215家,坪山新区71家,大鹏新区8家。这些企业将成为2016年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市经济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的来看,2015年深圳经济稳中有进、逐季向好,创新强、结构优、速度稳、质量高成为深圳发展的新常态。与此同时,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风险和困难不断增多,深圳正处于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面临改革发展任务依然艰巨。新的一年,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低碳不动摇,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十三五”起好步、开好头,向“创新更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目标发展。
附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2012年起,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具体内容请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文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销售额”是按现行国家贸易统计制度的统计口径,即深圳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其统计范围仅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不包括工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的电子商务交易额。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 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6)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深圳海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支出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委;人民币存贷款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于市科技创新委;CPI、PPI、IPI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深圳市制造业PMI调查样本共525家,非制造业PMI调查样本共418家。
(7)“四上”单位,是指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法人单位。
(8)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