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宏观经济

2015年1-6月茂名市经济运行简况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临诸多困难,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全力推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全力落实“一体两翼三大抓手”的发展思路,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稳中有进,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增速高于全国(7.0%),与全省持平。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从经济走势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

1.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经省统计局核定,上半年全市GDP总量1102.9亿元,增长7.7%,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经济增速与全国持平,低于全省,上半年增速高于全国,与全省持平,全市经济呈现逐季稳中有进的走势。其中第一产业174.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373.0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555.4亿元,增长8.1%。

2.主要指标增速排位保持稳定。纳入监测的20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前10位的有11项,其中来源于茂名市财政总收入、进口总额、本外币存款余额、进出口总额等指标排前4位,固定资产投资、地税收入、工业投资、出口总额等指标排第5位。与一季度相比,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指标晋位明显,如地税收入前进8位,税收总收入前进4位,来源于茂名市财政总收入、国税收入和工业投资前进了3位。

3.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0%,涨幅分别比1-2月、1-3月、1-4月、1-5月提高0.9、0.5、0.4、0.2个百分点,呈逐月小幅上涨趋势,但仍处在低位运行区间。

4.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58.3%,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41%,在3.1%控制目标范围内,比一季度降低0.01个百分点;纳入常规统计的四上企业从业人员30.3万人,首次突破30万人,同比增加1.1万人,增长3.8%。

(二)从核算角度看,与一季度相比,第一、二产业略有回落;第三产业稳中有升,拉高经济增速。分三次产业看:

——农业生产稍有回落。因受荔枝和罗非鱼产量减少的影响,经核算,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3%,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低速增长。一季度规上工业增长8.6%,1-4月增长8.1%,1-5月增长8.1%,1-6月增长8.3%,规上工业在8-9%低速区间摆动。

——服务业发展加快。在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利好措施的作用下,随着城市扩容提质的全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快。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比一季度加快2个百分点,在第一、二产业比一季度回落情况下,第三产业拉高全市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在构成第三产业的六大项目中,比一季度加快的有4项,其中其他服务业加快5.4个百分点,房产业加快2.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的有2项,其中金融业虽比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仍保持18.0%的高增速。

(三)从三大需求看,经济增长基本面保持良好,下半年发展后势仍将保持稳定。

1.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4亿元,增长30.4%,全省排第5位。其中,工业投资199.2亿元,增长36.6%;房地产开发投资42.5亿元,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2.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4%。

2.消费品市场增速提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2亿元,增长10.0%,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市场零售额392.6亿元,增长10.7%;乡村市场零售额169.6亿元,增长8.3%。

3.外贸市场较快增长。全市外贸出口形势较好。进出口总额5.86亿美元,增长11.6%,全省排第4位。其中出口总额3.9亿美元,增长17.6%,全省排第5位。

从三大需求数据表现看,我市需求状况比一季度有所好转,经济发展基本面保持良好,后期经济审慎乐观。因需求并非都能够转化为即期消费,存在一定的时滞性,也存在需求与消费落地的地区差。比如投资,增长30.4%,部分投资资金要转化为居民的最终消费也需要一段时间,同时投资所购置的原材料、机器设备有部分来源于市外。我市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发展不足,份额较低,网络购物分流了购买力,消费外流,也会影响消费需求在本地的实现。

(四)从发展质量看,经济运行质量较高,节能降耗形势较好。

1.财税收入平稳增长。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2亿元,增长10.9%,全省排第6位。完成税收总收入162.4亿元,增长5.1%,增速今年来首次由负转正。其中国税收入119.1亿元,增长3.3%,地税收入43.3亿元,增长10.2%。

2.企业经济效益向好。1-5月,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99.2%,比一季度提高41.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利润增长79.5%,比一季度提高44.2个百分点;缴纳税金增长27.3%,比一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

3.节能降耗形势较好。上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2%,按此测算,可顺利完成“十二五”的节能目标任务。

4.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初步预计,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51元,增长8.9%,高于经济增速。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56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22元,增长8.7%。

(五)从区域发展来看,区(市)经济发展总体快于全市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市强化对区(市)经济指导,各区(市)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上半年各区(市)经济发展总体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茂南区GDP增长10.6%,电白区和高州市增长9.4%,化州市增长9.2%,信宜市增长9.1%。规上工业,高州增速最高,增长26.5%;固定资产投资,电白增速最高,增长3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茂南和化州增速最高,增长10.4%;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电白增速最高,增长14.9%。

市直经济由于重化工业和油品批发业增速低的影响,上半年经济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GDP增长4.5%。

二、“三大抓手”持续推进,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强化

当前我市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在“三大抓手”的强烈推动下,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加,不断累积,强化了经济发展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业生产企稳回升迹象比较明朗。工业用电量在4月触底后,5,6月逐步走高。6月单月,工业用电量增长2.06%,增速比5月加快1.39个百分点。园区工业增速较高。上半年4个产业转移园实现增加值40.2亿元,增长20.7%,高于全市工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为13.3%,提高3.8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上半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8%,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骨干企业茂石化公司生产企稳。6月单月原油加工量156.6万吨,比去年6月单月增加0.6万吨,6月单月乙烯产量9.6万吨,比去年6月单月增加0.2万吨。重点行业生产降幅收窄。石油加工化工行业现价产值下降22.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2个百分点。重点企业生产降幅收窄。70家重点企业完成现价产值下降19.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个百分点;其中有47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占67.1%,比一季度提高7.1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降幅收窄。全市重点监测的56种产品中,有36种产品产量上升,有12种产品产量降幅比一季度收窄,其中原油加工量下降2.3%,比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发电量下降7.0%,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

(二)工业和交通投资力度没有减弱。工业投资持续加快。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长36.6%,比全市投资高6.2个百分点;在包茂高速、汕湛高速、深茂铁路、茂东快线等重点交通项目带动下,全市完成交通投资42.4亿元,增长34%,比全市投资高3.6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市场逐步好转。上半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增长14.8%,比一季度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面积增长56.5%,比一季度提高4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21.9万平方米,增长2.4%,比一季度提高12.8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缴纳营业税金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9.7个百分点。

(四)新增企业稳增长逐步显现。我市十分注重增育新增上规模的企业,通过培育、发展、状大新增企业,推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上半年,全市新增四上企业56家(其中工业38家,房地产12家,建筑业5家,批零住餐1家),初步测算,今年新增的38家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6亿元,拉动上半年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2014年全年新增规上工业88家,这88家和上半年的38家,上半年共实现增加值25.3亿元,拉动工业增长5.6个百分点。这在全市重化工业下降情况下,有力支撑工业增长。

(五)消费品市场总体稳中有进。上半年社零增长10.0%,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刚性需求没有减弱。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比上年提升,在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类和日用品类分别增长15.0%、13.7%和13.9%,同比分别提高6.2、0.7和14.8个百分点。消费转型持续进行。升级类商品销售快于传统消费品,限上单位商品零售中,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3.8%、24.1%,增速分别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3.8和14.1个百分点。

三、对后期全市经济的判断

一季度我市GDP增长7.0%,上半年增长7.7%,全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走势。从上半年经济分析中发现,下半年支撑我市经济稳中有进的运行因素稳中有加,全市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保持良好,随着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效应的进一步显现,下半年我市稳中向好局面更加牢固。全市各地各部门只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部署,狠抓“一体两翼三大抓手”发展思路的落实,全力抓好政府工作报告中各项工作落实。综合判断,预计下半年我市经济延续上半年稳中有进的走势。